陈启涛造船 陈启涛:基于蚌埠的文化资源 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蚌埠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2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做客新华网,与网友谈"培育先进文化铸造城市之魂".[主持人]您先跟网友聊个问题,我们也特别想请教您,在您的心

2012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做客新华网,与网友谈“培育先进文化铸造城市之魂”。

[主持人]您先跟网友聊个问题,我们也特别想请教您,在您的心目当中,您对城市文化有着怎么样的理解?而且蚌埠有着怎么样的城市文化资源,您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陈启涛]第一,文化人是中国的传统,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文化人、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党中央、国务院把文化发展提到了更加高的位置上来,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或者说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没有文化或者这个城市里的市民没有文化自觉、没有文化自信、不能做到文化自强,那么这个城市它的发展就是有缺陷的。

要实现全面持续发展也是很难的。因此文化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来讲,确实起到一个灵魂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文化建设。

[陈启涛]第二,说到蚌埠的文化资源,应该说还是很丰富的。之所以我们要提出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蚌埠,也是基于对蚌埠文化资源的分析做出来的。蚌埠从区域文化来讲,它本身就是一个淮河文化的发祥地,我们这里有7300多年前发掘的人类活动的双墩遗址。

这里的遗存证实,在7000多年前古人类的一部分就生活在淮河流域,特别是遗址里面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也证实淮河流域的先民,他们具有很高的聪明才智。双墩遗址里面其中有一部分是出土陶器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器,现在普遍被认为刻画符号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源头之一。因此淮河的文化底蕴很深。

[陈启涛]从我们当地的区域文化资源,我们还有一些,比方4000多年前,传说大禹治水来到淮河边上,来到我们蚌埠,因为蚌埠本身就是淮滨城市,在那里研究如何把淮河的水患治理好,在它之前主要是采取堵的办法,把水堵起来,让它不再往下流,但实际上越堵越流。

大禹治水的时候,采取科学治水的办法,劈山导海,让水流入大海,就能够救出生命。这件事情做成功之后,许许多多的部落都来朝拜他,拥戴他,也正是这样,大禹他的儿子启,建立了第一个带有奴隶制的朝代,叫夏朝。中国的文明史也就从夏朝开始,夏商周往后排出来的,这本身就是非常丰厚的文化。

[陈启涛]第三,2000多年前,汉朝刘邦、项羽,最后一仗垓下之战,大家都非常清楚,就是在蚌埠进行的。这一仗之后刘邦占上峰,建立汉朝,汉族的来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事情就是在蚌埠。

还有大家知道的朱元璋,明代的皇帝朱元璋出生在凤阳,蚌埠和凤阳过去本来就是一家,所以说蚌埠又是一个出皇帝的地方。朱元璋少年时候在蚌埠周边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的遗存,跟他一起战斗过的还有一些大将,本身也是蚌埠人,他们也留下了一些遗存。

[陈启涛]到了近现代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在台湾,在国民党的教科书里面就称为徐蚌会战,这也是一个著名的战役。淮海战役胜利之后,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合着蚌埠的郊区,叫孙家围子,在那里制订了渡江作战的方案。

[陈启涛]我讲的这几个故事,都是体现了一个阶段的文化,无论是7000多年前那个先民的文化,还是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的文化,还是2000多年下楚汉之争的文化,还是明代的文化,以及近现代的文化,都有重要发掘利用的价值,所以蚌埠在这方面还是很有资源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