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祥安大 【教师风采】我的科研路 我的安大梦 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黄志祥

2017-09-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失败者常以时运不佳作为借口,成功者则喜欢谦虚地归结为自己好运.刚过而立之年的黄志祥教授,出国访学一年,所获科研成果无数,成为同时代人眼中实实在在的"成功者",而

失败者常以时运不佳作为借口,成功者则喜欢谦虚地归结为自己好运。刚过而立之年的黄志祥教授,出国访学一年,所获科研成果无数,成为同时代人眼中实实在在的“成功者”,而他却觉得这一切都得益于他所处的时代、所在的安徽大学。

学海无涯 书山有路

自1998年进入安徽大学数学系学习,到2007年6月在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博连读毕业。十年如一日,黄志祥在安大的校园孜孜以求,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尽的论文,枯燥的科研历程,他却从不倦怠。他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频获得与国际大师交流的机会,在极大地开阔了视野的同时,更是激发了他自己对科研的浓厚兴趣。

与很多科研工作者一样,黄志祥在母校完成了完整的高等教育之后便留校任教。步入三尺讲台,初为人师的黄志祥两种不同的心理犹如一座天平的两端,不断交织和博弈,让他不停地努力着。讲台下坐着的同学们总让他想起自己初来安大读书时的样子——一切都是新的,崇拜老师,学习做人。在他看来,做老师并不是单纯的教与授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他总会即时记录下自己的不足和尚待改进之处,更是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把这些笔记整理成《数理方法》电子课件,这对他之后在教学工作上的不断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前进中时时反思才能走得更远,黄志祥用自己的经历验证了这个道理。

2008年9月黄志祥破格擢升为教授,成了安大比较年轻的教授之一。事业上的进步并没有让他骄傲自满,他反而更加谦虚,不断地突破自我,不停地探索未知领域。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访学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收获颇丰,最为突出的当属在国际顶尖物理杂志《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的一篇英文论文。“尽管那时我跨入物理学界只有一年,但是获得如此殊荣令我在科研道路上信心倍增。”聊起当时的成就,黄志祥笑了。

教也有道 勤能补拙

黄志祥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更是总结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他看来,研究生学习可根据学习时间来划分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各个击破。比如在研一的时候,应着眼于兴趣和基础两方面。“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们对学科的兴趣,夯实基础,对课题的走向有个基本的认识。”而在研二的时候,则需要有所提升,不断深入,锁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每两周要召开一次组会,汇报近期的科研成就、问题和方向,相互取长补短,遇到难以攻克的问题就群策群力,从多个角度去探讨。到研三的时候,学生们面临找工作或者继续深造的选择,这时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并适当地给予建议和鼓励。

他谈到,教育本身实际上并没有东西差异、国内外的区别。对于理工类学科而言,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必须富有创新精神。“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为他们创造条件。研究生学习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浮躁,更不能奢望一蹴而就,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习方法。”

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黄志祥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很多英文文献资料。黄志祥说,自己经常阅读英文学术论文,刚开始接触艰涩难懂的英文论文时比较吃力,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怀揣梦想 执着追求

1998年至今,黄志祥在安大校园学习、生活、工作。一直以“安大人”自居的他,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是以“安大精神”来自律。在他看来,安大塑造了他、成就了他,现在是他回馈安大、反哺安大学子的时候。他把自己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安大提供给他的广阔舞台,归功于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归功于同事和同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给予的支持。

黄志祥一直怀着“安大梦” ,他甘愿穷尽毕生努力去让这个梦想早日实现: “我这一辈子都在安大了,希望我们安大早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