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怪癖是什么
陈景润的怪癖是什么
“花掉一天,等于浪费24个小时”就是陈景润的格言。因为陈景润对数字十分敏感,所以陈景润怪癖就与数字有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日益增长的钱的数字成为了陈景润怪癖。大抵是陈景润小时候苦日子过多了,所以陈景润自挣钱时候起,他便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
陈景润家庭
早年间,陈景润的父母为了供读陈景润读书,几乎倾尽家中的财产。毕业后的陈景润,又因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沦为失业青年。陈景润患结核病时,因为手中没有一毛钱,这让陈景润感到非常恐惧。慢慢地,陈景润养成了一个习惯,他尽量节省家中的一切开支,只要衣能蔽体,肚能填饱就行。陈景润一直过着最为简单的生活,他将在中科院上班的工资存入银行,或者换成硬通货。
只欣赏钱的数字成为了陈景润怪癖,他只在乎钱数有没有增加,而忘了货币的基本功能——交换物品的。1962年之前,陈景润拿着56元的工资,等到1962年到1977年时,陈景润的工资涨到89.5元。陈景润省吃俭用,尽量将自己每月的生活开销定在20元以内,除了每个月要给父亲寄去15元的生活费以外,陈景润将剩下的钱全都存入到了银行。当中国还没有出现“争当万元户”的口号时,陈景润早已是中国社会的万元户。陈景润身体非常不好,朋友劝他买一些营养品吃,陈景润听后,也只是买一些人参须食用。
陈景润的老师是谁
说到陈景润的师父,大家都会想到华罗庚。其实陈景润的老师另有其人,他就是王亚南。陈景润在厦门大学读书时,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王亚南就知道陈景润日后肯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学生。在同学眼中,陈景润是一个只知埋头苦干、不修边幅的怪人。陈景润读书期间,基本没有结交过什么朋友。
陈景润和华罗庚
只要一有闲暇时间,陈景润都会拿着纸和笔前往图书馆进行演算。后来,有学生干部向王亚南校长反映,陈景润的生活杂乱无章,严重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的日常生活。在王亚南校长的开导下,陈景润的学习、生活趋于正常了。陈景润毕业不久后,便被北京四中辞退了。王亚南校长听闻陈景润窘境后,便让陈景润来厦门大学。在王亚南校长的安排下,陈景润在图书馆工作,为了不打扰陈景润的研究工作,陈景润老师王亚南校长向图书馆领导人员做了一些交代,让他们不要给陈景润安排太多繁琐的工作。
陈景润非常满意这份工作,他不但在图书馆有一席之地,并且还能随时随地的阅读外文书籍和杂志。此后,陈景润一门心思的研究数学理论。陈景润老师王亚南作为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启蒙老师,陈景润非常尊敬他。后来,华罗庚发现了陈景润的天分,便前来厦门大学邀请陈景润前往中科院工作。得知这一消息后,王亚南校长为陈景润感到十分高兴。
陈景润的著作有哪些
陈景润著作颇丰,《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都是陈景润著作。除此之外,还有《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和《数论导引》。
陈景润
由此可见,陈景润在数学领域的硕果十分颇丰。1957年,陈景润著作《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面世后,立马引起了国内数学家的广泛关注,因陈景润对复变函数的研究颇丰,因此陈景润这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论文,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不久之后,陈景润著作《数论导引》出版面世。陈景润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发了世界数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共享研究成果,陈景润先后出版了中文版、俄语版、英文版的专著。
值得一提的是,陈景润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作写成的《典型群》,让他成为中国最早主张研发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1742年,数学家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提到了“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一理论。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提出并证实了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加上另一个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乘积的数的和。陈景润将这一研究结果写在了《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中,而后英国数学家将陈景润著作理论命名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的死因是什么
在记载陈景润生平的资料书籍中,都有提及陈景润死因。众所周知,陈景润的身体比较单薄,加上文化大革命时期,陈景润被扣上“臭老九”的帽子而被红卫军进行改造。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摧残,更加剧了陈景润的病情。除此之外,陈景润是一个“工作狂”,为了证实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每天都要花上12多个小时进行演算。
陈景润
事实上,表面上的病症并不是陈景润死因,其实,陈景润真实死因,和他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有关。根据陈景润妻子由昆回忆说,陈景润1984年过马路时,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撞倒在地。几个月之后,陈景润在乘坐公交车时,又被乘客从车上挤下车而摔伤。因为陈景润两次被撞倒时,都是后脑勺着地,所以这间接引发了陈景润的帕金森氏综合症。陈景润的妻子由昆发现了丈夫的异常之处,便带着陈景润前往医院就诊。
经专家会诊得出,陈景润除了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以外,他还需要做股骨置换手术。陈景润的身体状况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身患帕金森氏综合症,所以专家们在治疗陈景润时,越发艰难不已。等医生给陈景润做了股骨置换手术后,术后又出现了骨化性肌炎。此时的陈景润已经无法站立了,慢慢地,陈景润由于身患慢性咽喉炎的缘故,致使他的喉头逐渐麻痹,日常饮水吃饭愈发困难。从陈景润被撞到陈景润离世,这期间12年的时间,陈景润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
陈景润小时候有什么故事
陈景润是一位天才式人物,通过了解陈景润小时候的故事,便可看出陈景润在数学领域的天分。陈景润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出生,陈景润出生后,由于陈景润的母亲没有乳汁,为了养活陈景润,家人就用邻居家的米汤来喂养他。陈景润的父亲在当地邮局上班,因为工资少得可怜,根本无法支付家庭日常开销。
陈景润(右)
加上陈景润的哥哥要读书,父母还要养活不满两岁的妹妹。为了缓解家庭开销,陈景润的母亲在平日里就会下地干活挣钱。于是,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都落在了陈景润肩上。白天,陈景润照看弟弟妹妹,等到大哥放学回来后,陈景润就让哥哥给他讲算数。等到陈景润年纪大一点时,他就要下地帮忙母亲做农活。只要一有闲暇时间,陈景润就会趴在地上演算算数。
母亲见陈景润求学心切,便把陈景润送入城关小学读书。虽然陈景润身材瘦小,但是陈景润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在老师眼中,陈景润是一名优秀的学生,由于老师十分重视陈景润,这便引起了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只要老师不在时,他们就会欺负陈景润。陈景润为了变强大,他便日益苦读,以更加优秀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陈景润的努力下,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通过了解陈景润小时候的故事,便可得知陈景润是一位勇于奋斗,敢于拼搏的人。
为什么把陈景润称为书呆子
陈景润书呆子仿佛已经成为世人对陈景润的固有印象。陈景润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又因创立了享誉国内外的陈氏定理,所以世人将陈景润亲切地称呼为“数学王子”。但又因陈景润在日常生活方面有些呆滞木讷,因此陈景润又有“书呆子”之称。
陈景润剧照
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陈景润书呆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等到陈景润入学读书时,恰好正值清华大学的老师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沈元教授当时担任的是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的主任,他曾在英国留学,并且获得了博士学位。等到沈元老师奔丧结束想回程时,没有想到因战事问题滞留在了福建。当地几所大学得知这一消息后,都想请沈元前来为学生们开一堂讲座。由于沈元是福州英华书院的校友,于是他选择前往英华书院讲座。
沈元在讲座中,讲到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理论引发了陈景润的浓厚兴趣。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陈景润经常前往图书馆查找资料,有时一呆就是多半天。陈景润不但读了初高中的数学辅导书,他还阅读了大学的数学教科书。于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称呼陈景润为“书呆子”。就这样,“书呆子”的称号伴随了陈景润很多年,陈景润在工作时,也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书呆子”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