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丹阳期末 谢丹阳专栏:长期政策与短期措施
就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而言,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争论是有代表性的。理论上讲,我觉得克鲁格曼教授就这一问题的分析更为令人信服。但在实际运行中不得不注意的一点是政府在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低效率、低质量、利益输送等。
卢卡斯教授的乘数为零的说法有些极端,但这本不等于说芝加哥学派不理解克鲁格曼教授的浅显的道理。芝加哥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巴罗教授在其1981年的文章中就明确地讨论了政府临时性支出和永久性支出的增加分别对总产出产生多大影响。将临时性和永久性开支分列讨论,仅凭这一点就说明巴罗对政府开支的理解之深刻。他得到的结果说明政府临时性增加100亿美元开支,总产出增加70亿至99亿,即乘数在0.7至0.99之间。
关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近期值得注意的学术方面的讨论有Christiano, Eichenbaum, and Rebelo于2011年共同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的文章:When is the government spending multiplier large? 即:何种情形下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显著?该文指出,当名义利率低到不能再低,也即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乘数效应显著。
此论文使用的框架为新凯恩斯模型,其中复杂的数学推导暂且不表,这里我仅介绍关键的两点(见2010年12月版本图五实线部分):(一)在正常情形下,财政支出的乘数会略大于0.
8。但是(二)当名义利率深陷零的边缘,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促使名义利率趋升的情况下,政府开支的增加提升通胀预期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为负数;负利率促使私人开支增加。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会大为加强。他们的计算显示该乘数会超过1.2 (文章前半部还讨论了几种不同的模型,有时该乘数甚至会高至3.7)。
另一篇引起广泛注意的文章出自De Long and 萨默斯:Fiscal Policy in a Depressed Economy,即低迷经济中的财政政策。在这篇两周前问世的文章中,两位教授称当实际利率很低的情况下(比如目前),财政刺激不仅导致当期的产出上升,甚至可以通过减少结构性失业而导致将来的产出上升和将来的税收上升。
换句话说,政府现在的花费和目前的赤字可以由将来的税收增加自动弥补。上周《经济学家》杂志在讨论这篇文章时翻萨默斯20年前的旧账,当时萨默斯给克林顿出的主意是“刺激性紧缩”:减少赤字,利率趋降,有利经济增长。
言下之意是萨默斯前后矛盾。其实并非如此。“刺激性紧缩”指的是“长期政策”,即从长远来看政府应当瘦身,才能使经济充满活力。而目前的建议只是在百年不遇的次贷危机后的“短期措施”以利于将经济纳入复苏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