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墓地在哪里
徐志摩墓地在哪里
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过很多诗,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新月诗社的成员。徐志摩在1937年搭乘飞往北京的飞机,结果飞机失事,他连同飞机上的两名人员不幸逝世,那么徐志摩墓在什么地方呢?
徐志摩墓
徐志摩的墓地经过了多次的搬迁,最开始的时候是胡适等人将他葬在了东山玛瑙谷万石窝,结果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卫兵破坏,甚至尸骨都被拖出。后来海宁市政府就改建在了西山。在后来的时候由于时代的动乱,政府就将他的墓地搬迁至西山北麓白水泉边。众所周知,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恰好这个白水泉映月和他的身份相吻合,实在是难得的好地方。他死去的小儿子彼得也将在这里一直陪伴着他。
徐志摩墓的两侧各有一块诗碑,就像是打开的书一样。上面描绘着他曾经写过的著名诗,左边上面描绘的是《偶然》里面的诗句,右侧则是《再别康桥》。这两句诗可以说是诗人一生转折的真实写照。康桥对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那里他实现了自我的蜕变,破茧成蝶。《偶然》里面的诗句更是讲出了他对爱情的真实想法,徐志摩一生将爱情看作几乎是生命的全部,在《偶然》里面不难看出那朦胧的爱情带给他内心的悸动和人生的欢乐。
徐志摩墓的变迁是在不同时代的必然结果,但是最终他的墓还是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就代表着人们对他的赞赏,对他的尊敬。
徐志摩作品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原名章垿,他现在的名字是在留学的时候他的家人为他改的。他生于1987年1月19日,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新月诗社的成员之一。徐志摩的作品中比较有名的一篇是《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就是现在的佛罗伦萨。
徐志摩
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描述了一个女子将要远离自己的爱人,她内心伤感纠结,不愿意分别,她很想问一问你走了我该怎么办,但是直到分开她都没有说出口,不是不敢而是不能。这首诗缠绵悱恻,仿佛那个哀婉的女人就在我们的面前,他的爱人离开之后她在我们身边默默哭泣。这首诗是当时徐志摩心里的真实写照。当时他在和陆小曼谈恋爱。大家都知道的,陆小曼在那个时候已经结婚了,而且徐志摩本身也是离过婚的人。也就是说徐志摩当时就等于是第三者插足,但是徐志摩是不想这样的,所以他很痛苦。为什么真爱得不到大家的理解?为什么离婚就会受到大家的谴责。在这个夜晚,这异国他乡他孤身一人,想念着远方的恋人,那种悲伤,那种孤寂之感深深地包围了他。他想要逃离,却怎么也逃不开,所以他只能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伤感和烦闷。
很多人说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才是佛罗伦萨的真实写照,这个城市承载了太多人的孤寂,也照亮了太多人的内心。
徐志摩作品再别康桥
徐志摩是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新星,他擅长作诗,一生中有许多首代表作,《再别康桥》就是其中之一,康桥指的就是就是英国的剑桥大学,徐志摩曾经在那里留过学,这首诗写的就是当徐志摩再次来到曾经的母校的时候,那种留恋和不舍的情感。
徐志摩《再别康桥》节选
《再别康桥》全文可以分为七小节,第一小节指的就是当徐志摩站在康桥的前面,面对着这个在自己生命里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却不得不说再见的那种难过和无奈,因为诗人自己也明白,这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来到这里了;第二小节其实是借用拟人的手法在表达着自己情感上的悲痛,在康桥这个地方徐志摩遇见了一位改变了他整个人生的女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两个人最终分道扬镳,而这段感情的失败对徐志摩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这一段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而从第三、四小节中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不难看出徐志摩本人对康河是非常喜爱的,所以他才会甘愿只做康河的一条水草,永远的陪伴着它,就连它周围的有关联的景物都是详细的描写出来了;第五、六小节中他是想表达一种想永远留在这里的想法,但他本人也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他是一定要走的,虽然不舍、难过,但他却必须回到需要他的地方去;第七小节是他站在轮船上,远远地看着康桥,向它告别,同时也是永别。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抒情的诗,康桥在徐志摩的生命中远比其它地方重要得多,因为正是有了那些在康桥的经历,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徐志摩,因此再次回到康桥也好,向康桥说再见也罢,对徐志摩而言都是一样的复杂。
徐志摩和张幼仪什么关系
徐志摩张幼仪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夫妻,他们的婚姻源于张幼仪的四哥张公权对于徐志摩的欣赏和看重,两个年轻男女在没有渊源和情感的情况下,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
徐志摩张幼仪合影
对于徐志摩张幼仪的婚姻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张幼仪的四哥看中了徐志摩的才华,率先与徐家议亲,欲将自己的还未毕业妹妹嫁给徐志摩。徐志摩本身并不情愿,但摄于其父的压力,勉强答应。张幼仪婚后很受公婆喜爱,但始终得不到丈夫的欢心,即使生下长子徐积锴后,夫妻感情依旧没有改善。徐志摩不顾娇妻幼子,远赴海外求学,还与名媛林徽因相识相恋,甚至在妻子张幼仪怀有身孕的前提下,向妻子提出了离婚。隐忍坚强的张幼仪毅然同意,并在生下次子彼得后与徐志摩办理了离婚手续。徐志摩张幼仪成为了民国首对采取西式方式离婚的夫妻。
离婚后的徐志摩没能与林徽因结成美眷,最终与朋友的妻子陆小曼结为夫妻。再婚后的徐志摩过得并不幸福,妻子醉心玩乐和享受,父母又断绝了经济支援,徐志摩不仅赚钱养家,还经常与妻子争执吵闹,备受压力,直至乘机遇难才算解脱。而张幼仪在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依靠兄长坚强生活。回国后,不但在学校任教,还受聘成为上海女子银行副总裁,事业有成。解放后,张幼仪与一名华裔医生结婚,并于1988年在纽约病逝。
很多人认为,在徐志摩张幼仪的婚姻中,张幼仪是受害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同为封建婚姻的桎梏者,夫妻双方应该都是备受折磨的。从二人结局来看,张幼仪虽然失婚却最终得以解脱,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而徐志摩奔波半生,却最终为爱所累,因爱而亡。
徐志摩笔名叫什么
作为现代诗人和散文家,徐志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作品却很多,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颇具特色,徐志摩笔名也有很多,其中以黄狗和云中鹤的典故最为出名。
影视剧中的徐志摩
徐志摩少年求学,后因现实所感留学海外,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在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下开始新诗创造。回国后,徐志摩继续诗歌和散文的创作,并先后担任多个杂志和周刊的主编、主笔,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徐志摩还与其他人共同发起新月诗社,组织诗社活动,对于发展新诗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徐志摩笔名多产生于这一时期。
关于徐志摩笔名黄狗,据研究者们说,渊源有两个。一个是说徐志摩的好友江绍写了一篇名为《黄狗与青年作者》的文章,文中把“打着铁堆看笑脸到处要稿”的编辑称为“黄狗”。所以徐志摩在担任《晨报》副刊主编时,便以“黄狗”笔名自嘲。另一种说法是徐志摩写过一首名为《一小幅的穷乐图》的小诗,诗中描写的是拣垃圾的女性,“黄狗”就源于小诗中“夹在人堆里趁热闹的黄狗几条”的句子。
除此以外,徐志摩笔名还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其中云中鹤一名因为与其姑表弟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淫贼重名而备受猜测。大家多猜测徐志摩与其表弟金庸关系不佳,金庸对徐志摩甚为不喜,所以在小说中多次表达对出身名门的贵公子“表哥”的丑化描写,甚至将书中一个淫贼取名“云中鹤”。
徐志摩有儿子吗
徐志摩是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清新自然,新奇独特,是近代文坛的一颗闪耀明星。除了诗作,徐志摩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与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三个女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徐志摩一生正式的婚姻有两次,分别是与张幼仪和陆小曼,但是只有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了孩子,徐志摩儿子有两个,长子徐积锴,次子彼得。
徐志摩儿子徐泽楷回乡祭祖照片
1915年徐志摩奉父母之命与张幼仪结婚,1918年生下长子徐积锴,小名阿欢。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国读书,后辗转英国伦敦。1920年,张幼仪在哥哥的帮助下前往欧洲与徐志摩团聚。但此时徐志摩已与林徽因坠入情网,并向张幼仪提出离婚。1922年,张幼仪在柏林产下了她与徐志摩的次子彼得,同年徐志摩与张幼仪正式离婚。1925年,彼得去世,徐志摩儿子只剩下徐积锴一人,直至徐志摩乘机遇难。
徐积锴由于政治原因和个人的禀性,长期以来非常低调,从未张扬父亲与自身经历,以致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近年来,通过美国媒体的报道我们才得知,徐积锴自幼由母亲张幼仪抚养成人,由于徐家单丁独传,全家上下都对他倍加爱护和看重。中学毕业后,徐积锴为便谋生,进入交通大学念土木工程专业,1947年赴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科技大学攻读经济和土木工程,先为土木工程师,后投身商海。
作为徐志摩的唯一血脉,徐积锴没能承袭父亲的衣钵,甚至连父亲的言行和生平他都知之甚少,只能通过书籍和他人转述了解父亲,不得不说这是徐志摩作为父亲的失败和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