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墓志铭主要内容是什么
苏轼墓志铭主要内容是什么
苏轼的墓志铭是苏辙所写,原名为《东坡先生墓志铭》。后来,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东坡乐府笺》一书中。苏轼去世之前,曾给弟弟苏辙写信,让弟弟为他写墓志铭。1101年,苏轼去世,按照哥哥的嘱托,苏辙完成了《东坡先生墓志铭》,文中写到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后来,这篇《东坡先生墓志铭》也成为研究苏东坡的重要材料。
苏轼墓志铭
苏辙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出苏轼的人生经历,并讲述了苏轼为官期间的品行作为,词藻朴实,内容充足,看后不禁潸然泪下。墓志铭开头提到苏轼最后的人生轨迹,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岛。四年后,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皇帝将苏轼召回。第二年,苏轼北上来到了浙江一带,秋季时,苏轼身患重病在毗陵去世。吴地的百姓知道苏轼去世后,都相聚在集市上抱头痛哭,当地读书人知道这一消息后,络绎不绝的来到家中祭奠苏轼。霎时间,苏轼的死讯很快地在全国各地传开了,大家纷纷流泪叹息一代文豪的辞世。随后,苏辙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父亲苏洵常年在外为游历,教育苏轼和苏辙的责任就落在了母亲身上。苏轼从小对文学就有很深的见地,他脱口而出的语言,让母亲感叹苏轼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随后,苏辙又讲述了苏轼为官期间的政绩,苏轼和百姓们一起抵抗洪灾,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苏轼三过家门而不入。苏轼生活虽然清苦困顿,但是他的精神很富裕,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文学家苏轼被称为什么之一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像
“唐宋八大家”有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以及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构成的。
“唐宋八大家”并不是在那个时代就有的称呼,而是在明朝初期的时候才出现的。“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号是由着朱右首先提出的,然后到了明朝中期,叶唐也选了八个人编了一篇文集。之后到了明朝末期,茅坤承这个人结合了前面两个人的说法,编选了一下,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这一个书。这个书在那个时候还是提供流行的,于是“唐宋八大家”就确定下来了。“唐宋八大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唐宋的古文运动中占据中心地位的人,他们也都提倡散文以及反对骈文,并给了当时还有后世的文坛一个深远持久的影响。
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实力是不容置疑的。在“唐宋八大家”中,苏轼也是一个很出色的存在,有着很独特的文学观点,这使得他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苏轼的文艺观是体现在他的创作中。
苏轼留下的词有着《水调歌头》、《江城子》、《浣溪沙》、《蝶恋花》这一些,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这些都是给了后世很深的影响的一些文学作品。苏轼的风格也是被无数的后辈模仿。苏轼是因为足够厉害才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而不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出名的。
苏轼的海棠主要内容是什么
苏轼,一生名作无数,大多数都被后世文人收录珍藏,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领袖人物,其作品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海棠》便是其中的一首名作,全篇诗文如下图所示,接下来就这首词的原意和寓意分别作如下说明。这可以说是一首诗,全篇共分为四句话,每句话又分别有七个字,按照其类型可归类于七言绝句。下面进行逐句的分解:
海棠
第一句,东风代表的是从东边吹来的风,指的是风向,整句的意思为轻柔和煦的东方缓缓向我们吹来,天边露出了亮光。
第二句,香雾,雾本来是无色无味的,这里作者将雾进行了夸张,让雾有了香味,整句连起来的意思是天空中迷茫无比,雾气散发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而月亮在雾气中好像也会转弯了,不知道像是转过了几个回廊。
第三句,这里的花就是借指的海棠花,海棠花乃是作者苏轼的最爱,这句诗明显表现出诗人对此花的热爱,整句的意思可理解成深深惶恐,怕夜深了之后海棠花陷入深深的睡眠之中,无法观赏那海棠美丽之景象。
最后一句,故,代表故此、为此之意,紧接第三句理解成为作者为了欣赏着美丽的海棠之花,在这深夜将房间里面燃满蜡烛,只为了能够能让海棠花不睡去,只为了让海棠之美显得更加娇羞。
这首诗的寓意说浅了是代表作者对海棠的喜爱,说深了则代表了作者孤芳自赏之意味。
苏轼游记有哪些
苏轼的叙事游记散文享有很高的美誉,尤其是他写的《赤壁赋》,文章大气磅礴,历经千百年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赤壁赋》也成为苏轼散文的经典代表作品,为后人所拜读。众所周知,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他的诗词流露出的大气精神,震撼读者的内心。
苏轼画像
苏轼的游记散文也体现这一豪放特色,言辞之间亢进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
以苏轼的游记散文《前赤壁赋》为例,以此来分析苏轼游记散文的特色。解读这篇文章之时,需要先了解一下苏轼创作《赤壁赋》的时代背景。《前赤壁赋》是苏轼创作于黄州期间,当时苏轼被贬谪至黄州。来到黄州后,苏轼闷闷不乐,他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找不到人生的方向。1079年,苏轼因写《湖州谢上表》一文而被扣上了贬低朝廷的罪名。1082年,苏轼和友人两次泛舟到赤壁游玩,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在《前赤壁赋》中,看不到作者失意之情,全文豪迈大气,给世人展现出赤壁壮观的景象,并传递出作者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气节。
苏轼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赤壁壮观的景色。以他和友人所观、所闻、所见的意象为创作对象,写下了赤壁故事和湖上的美丽风光。其中,作者借用“赤壁之战”的典故,缅怀追忆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的年代。随后,作者笔锋一转,由景联想到道理,表达出自己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超然台记讲了什么
苏轼的《超然台记》是他的一篇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著名散文。
超然台
所谓“超然台”其实不过是密州的一个土台子,不过是地势开阔,视野很广,原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经过苏轼的这一宣传,竟成为当地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不仅如此,“超然”这个名字还是苏轼同为唐宋八大家的弟弟苏辙取得,小小的一方土台,能得到两位大文豪的青睐,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苏轼从杭州调到密州之后,重新翻修了超然台,并且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这就是《超然台记》。在这篇文章中,苏轼过人的文学才华展露无遗,文章典雅,用典颇多,行云流畅,一气呵成。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豪迈的情怀,因为苏轼想到今天他重新修了这超然台,以后随着岁月的侵蚀,超然台还是会消失的,今天他与朋友在此游览畅饮,但是这病代表这超然台就属于他们的,人生短暂,等到他们都不在了,还不知道这里会怎么样呢,所以与其耿耿于怀,不能释怀,还不如及时行乐,超然物外,不要做物质的奴隶。这也是一种自我排遣,自我安慰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苏轼的智慧也正体现在这里,他从来都要做生活的主人,一个不会被物质所累的人才能驾驭物质,才能活得潇洒快乐,才能体会到常人无法体会的乐趣。
文学家苏轼是哪里人
苏轼是我国的文学奇才,生活在北宋时期,苏轼出生在眉州眉山,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眉山市。苏轼二十一岁的时候进京赶考,一下子就中了第二名,据说本来是应该第一名的,因为欧阳修误认为是其弟子的考卷害怕有舞弊嫌疑才将其录为第二的,可见苏轼的才学堪称是才华横溢。苏轼一生之中辗转多地,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苏轼的足迹。
苏轼画像
苏轼一开始的时候是在京城做官,后来到了凤翔做判官,在凤翔这个地方也工作了好几年,后来因为母亲去世回归了故里为母亲“丁忧”。后来苏轼因为与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请外调,于是到了杭州,在杭州一待就是三年,再后来苏轼被调往密州,就是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做知州县令,在这段时间内苏轼在这些地方政绩是非常显著的,受到人民的爱戴。
这样的生活过了大约十年的时间,1079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的第一祸事,有人说苏轼写诗讽刺新政,于是苏轼被捕入狱,差点被杀头,历史上成为“乌台诗案”,后来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法律才逃过一死。但是出狱后就被贬到了黄州。后来又被调往汝州,但是还没到汝州,苏轼的路费就用尽了,并且幼儿惨死,于是请求到常州居住,被批准。这个时候宋神宗死了,新皇帝继位,王安石等新党被打压,苏轼于是又被调往登州,也就是今天的蓬莱,四个月之后被召回汴梁。由于与旧党政见不合,苏轼很快再次请求外调,于是又到了杭州。1091年再次被召回汴梁,后来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后来新党再次执政,苏轼于是被贬到惠阳,就是今天的广东省惠州市,1097年再次被贬去更远的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后来宋徽宗继位,苏轼先后被调任到了廉州、舒州、永州等地,1101年,苏轼被大赦还朝,但是还朝路上病逝在今天的江苏常州,被埋葬在了汝州郏城县,也就是今河南郏县。
从苏轼的为官之路可以看到苏轼一生中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所以很多地方至今都有苏轼的遗迹,但是苏轼的老家是四川眉山市,于是一般我们都称苏轼是眉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