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李诚 川师大教授为孩子启蒙国学教育

2017-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学热,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把国学的诵读和理解作为对孩子教育的必修内容,川师大文学院和成都市教科所日前更是编撰了全省首套国学教材.但国学是不是只有诵读?该

国学热,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把国学的诵读和理解作为对孩子教育的必修内容,川师大文学院和成都市教科所日前更是编撰了全省首套国学教材。但国学是不是只有诵读?该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国学内涵,并通过诵读改变自身的行为礼仪……作为这套教材的主编者,川师大文学院教授们将首次举行大型的国学培训夏令营,把教材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并研究出一整套适合的国学教学方法。

川师大文学院教授、教材主编之一的唐小林表示,让孩子们穿汉服、读国学不是追求一种形式,而是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逐渐完善品格,树立信心、爱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理想,学习待人接物,修身处事。

课程:

素质与知识并重

本次国学培训的课程设计别出心裁,在“礼之道”、“经之道”、“孝之道”、“命之道”、“友之道”、“学之道”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还特别穿插了拓展训练等现代学习模式。“这是要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川师大文学院张教授表示。

在学习模式上,不仅要求孩子们穿上汉服,在孔子像前诵读《诗经》、《孝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还要教会孩子们剪纸、变脸、皮影戏等巴蜀文化,并通过话剧、舞蹈的形式来演绎国学故事。“我们就是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学经典、故事中学经典、表演中学经典,要让国学精要融于故事和游戏之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地领悟经典。”张教授告诉记者。

家长:

浮躁中还是传统文化好

“读国学经典,首先会提高孩子国学水平,他的语文功底、语言表达能力肯定会增加。”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读国学经典已有多年,语文成绩越来越好。此外,国学中的经典故事,会让孩子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得到升华。

“现在社会太浮躁,该教给孩子什么?追根溯源,我觉得还是传统文化好。”在市区一事业单位工作的钟女士,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但从孩子3岁起,她就有意识地教女儿背古文经典。每天晚上,钟女士总要让孩子见缝插针地背上一两句。

调查:

有学校把国学引入课堂

记者了解到,早在几年前,成都市的一些学校,如泡桐树小学、龙江路小学等就开始尝试将传统国学引进课堂,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都要上一节国学活动课;校园外,同样兴起一股少儿学国学的热潮,有的父母买回了少儿版的四书五经,有意识地让孩子读;社会上也开始有讲国学、穿汉服的课程和培训……

一知名校长表示,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多骄纵、自私,不懂得尊重与协作;而从目前学校教育来看,往往更注重对成绩的考核,缺失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个人完整能力的塑造,离不开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孩子“知礼仪,讲文明”,就要从学校抓起,从小抓起,而传统国学正是最好的教材。

专家:

经典才能不流于形式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这是《弟子规》中的语句,说的是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要将话听到心里。

现在的家庭都是421结构,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爹妈、孩子。“421家庭”吃饭时,最先吃的是不是最小的那个?是不是爷爷奶奶夹菜给孙子?这可不对,过去可是爸爸妈妈先给爷爷奶奶夹菜,孩子再给爸爸妈妈夹菜。这就是《弟子规》里说的长者先,幼者后。

“国学启蒙教育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还能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诚表示,7月12日开营的少儿国学夏令营,就是要通过国学的学习,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通过符合孩子们身心规律,“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儿童们记住经典、领悟经典。本报记者彭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