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历险记张充仁 在欧洲家喻户晓的中国人竟是他:“丁丁历险记”作者张充仁

2017-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欧洲,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中国人,他的名字伴随比利时系列丛书<丁丁历险记>闻名西方,影响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西方几代人.据法国文化部统计,世界上仅法语国家知道这

在欧洲,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中国人,他的名字伴随比利时系列丛书《丁丁历险记》闻名西方,影响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西方几代人。据法国文化部统计,世界上仅法语国家知道这个名字的总计约有10亿人。他是“丁丁历险记”《蓝莲花》里的中国向导,书中唯一一位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但在中国,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他便是早年留学欧洲的中国艺术家——张充仁。

张充仁出生在上海徐家汇一个叫土山湾的地方,父亲是个木雕艺人,虔信天主教。张充仁四岁被父亲送入教会的孤儿院寄宿,跟教会人员学习西方绘画与雕刻。1931年,张充仁由教会派往欧洲学习,考入布鲁塞尔皇家美院油画系。正此时,《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通过教会,结识了与他同年的张充仁。

当时,《丁丁历险记》出了几期,在埃及历险之后,埃尔热计划让“丁丁”做一次东方旅行。丁丁的粉丝们担心历险故事落入俗套,埃尔热正处困境之中。埃尔热和张充仁通过几次交往,很有共同语言。在交谈中埃尔热发现,真正的中国与欧洲人所了解的存在巨大差别。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相当浅显,想象中国人野蛮成性,残忍无情,男人留辫子,女人裹小脚,吃燕子的窝,生下孩子扔到河里,生活在“愚昧蒙荒”的时代。

由于和张充和的相识,他改变了观念,还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埃尔热和张充仁以《蓝莲花》创为起点,友情日深。张充仁帮助他在漫画里设计中国式庭院和房屋,写中国字,当时正值日本人侵占中国东三省,张充仁漫画里就写了“打倒帝国主义”的字样。

《蓝莲花》初稿完成,埃尔热要和张充和一起署名,被张婉言谢绝。经再三推敲,两人定把张充仁的名字巧妙地嵌在画册的中文招牌和条幅里,张充和还帮助埃尔热给故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蓝莲花》。

《蓝莲花》1934年开始,《蓝莲花》在《20世纪报》连载,每周一期,共发52期。它一经问世,很快风靡欧洲,很多欧洲人不仅通过《蓝莲花》认识到中国的悠久文化氛围的营造,热心的中国人,更使他们看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陷的现实,和日本人对整个中国虎视眈眈的野心。让西方人发现了一个前所未闻的新世界,了解一个现实中国。

埃尔热与张充仁相识,不仅艺术视野得到提高,更深刻体验到张充仁重情重义和报国之心。1935年,张充和毕业,决定回乡报国。埃尔热舍不得这位新知,了解他回国心切,两个人在布鲁塞尔火车站道别,他们都没有想到,好友挥手之间,再重逢竟时隔47年。

埃尔热送走这位“中国张”,对方竟然自此入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埃尔热时常想念起这位中国朋友。1937年中国抗战爆发,当时丁丁已风靡全世界,宋美玲看到了新出版的《蓝莲花》,大受感动。她亲自向埃尔热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够访问中国。埃尔热高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希望此行能够再见中国张,但随之二战爆发,埃尔热的中国行化为泡影。

二战之后,埃尔热为打听张充仁的消息,遍访了布鲁塞尔所有的中国餐馆,问遍了几乎每一个东方面孔的人,“您认不认得张充仁?”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他借各种机会接触来自中国客人,仍未找到张充仁的踪迹。他认为,他见过的中国人中哪儿个省份的都有,唯独没有西藏的中国人,以为张充仁去了西藏,才音讯皆无。

埃尔热又提笔创作了《丁丁在西藏》,他把中国张的名字在股市里安排刻在喜马拉雅山的石头上,希望丁丁和中国张在幻境中“重逢”,让全世界的人看都到,帮他寻找中国张。由于他不谙中国字,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询问张充仁三个字的写法,还误译成了“张仲仁”。

《丁丁在西藏》发表是1960年,六十年代的中国运动不断,灾难连连,中国人根本不知道丁丁是何许人也。更不要说张充仁的名字了。埃尔热不止一次地想亲自去中国寻找好友,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三次申请,三次被拒。直到70年代,埃尔热从夫妇朋友口中,竟意外得知“中国张”的消息!通过外交官朋友的帮忙,最终得到张充仁的地址,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提笔为张充仁写了一封情真意满的长信。

张充仁确实还或者,但活的“苦闷,艰难”。1935年,张充仁回到上海以后,先创建了一所绘画与雕塑学校。由于不谙政治,创作过蒋介石、司徒雷登、杜月笙的肖像,文革中就成了他的罪状,被关进牛棚,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或者惨遭折磨的日子。

1977年,张充仁平凡,此时他竟意外收到身在万里之外的埃尔热的来信。信中说,我亲爱的张,我们相隔数十年,终于得到你的消息,我是多么的快乐!几十年来,我还一直在画画。我和丁丁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希望,那就是和你重逢。

” 还随信附上了《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埃尔热的日子并不好过。二战期间,德军占领比利时,他被迫为纳粹《晚报》创作丁丁系列,二战后四次被捕坐牢。“比汉”之名,成为他一生无法抹去的“污点”。

此时,两位老友终于取得了联系,但他们见面是在几年以后的1981年。原因是画家身患绝症,想和张充仁见上最后一面,张充仁于是通过申请,重返欧洲。中国张要回欧洲的消息一经传出,无数的丁丁迷兴奋难抑,他们计划埃尔热和张充仁见面那天赶到机场,见证两人重逢的历史时刻。

张充仁回欧洲的那一天,机场人流云集,过年一样,埃尔热和张充仁一见面就紧紧抱在一起,泪眼模糊。谁能想到布鲁塞尔火车站挥手与握手,从青春意气到白发苍苍。竟相隔47年!比利时国王亲自设宴招待张充仁,王侯专门赴寓所探望,《蓝莲花》一版再版,有人还从欧洲各地来到比利时,只为亲眼看一看现实中的“中国张”。这时候,张充仁才知道,他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是闻名欧洲的中国人了。

后来,埃尔热辞世,张充仁移居法国,曾应邀为法国总统密特朗和音乐家德彪西塑像,精湛技艺引起欧洲轰动。法国艺术收藏馆收藏了他的一只手模,据说这家只收藏了三位雕塑家的手模,另外两位是罗丹、毕加索。张充仁1998年辞世,《丁丁历险记》80年代被译成中文发行出版,他的名字才开始为国人所知。

   在欧洲,“中国张”的名字恐怕代表了一个时代,一段特定时期内,“中国张”曾是所有中国人的代名词,欧洲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人。时至今日,如果要问张充仁是谁?中国人未必答得上来,但在欧洲,无人不晓“中国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