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 (第236期)朱德群绘画作品赏析
北京时间2014年3月26日凌晨,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朱德群在巴黎去世,享年94岁。作为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华人院士,朱德群先生留给了我们无尽的艺术瑰宝。
朱德群,192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4至194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他为追求自己的艺术发展而赴法国,从此在巴黎定居至今。朱德群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
朱德群以西方绘画理论,延续中国水墨中「点」、「线」、「面」的美学,他是兰西学院第一位华人院士,他的绘画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他的绘画是一个抒情的奉献,并超越了中国与西方暧昧的不明地带。
朱德群生前工作照
朱德群生前绘画工具
《永恒》 205厘米x162厘米
1935年朱德群进入杭州艺专,当时的校长为艺专网罗了极多曾留学过法国的人才,而林风眠个人对法国现代画的喜好,更影响了艺专的绘画风格。
中国书画的表达经验很早就为朱德群的抽象创作奠定了基础,使他在从具象过渡到抽象的短短数年间,很圆熟地超脱具象的束缚,在画面构造出一个抽象的广阔空间,也使朱德群的抽象自然画深含中国文化的恢宏气度。1960年代起,朱德群逐渐脱离了德·斯塔埃尔的影响,不再用画刀分割颜料块面,专注于扎实的线条与色彩本身,以流畅的运笔结合力道与速度使动感跃然于眼前;2000年后,艺术家再次解放视觉元素,光线的描写与空间的形塑成为其画面重心。
在朱德群的自述中,曾提及中国古代山水画对他的影响,在众多大师中,他尤以范宽作品中所展现的磅礴气势和生动的气韵最为欣赏,朱德群曾说:如范宽说过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之物;与其师之物,未若师于心,所谓师于心者,即是以画家为主宰,并已有抽象的概念。可是中国人没有把抽象这两个字讲出来而已。大自然经过画家的思想融合和提炼,其中即是画家的幻想力、修养和个性之内涵流露于画面上,中国绘画和抽象画的想法不谋而合。
朱德群在1997年12月17日被法兰西学院选为250名院士中的一员,而且是法兰西学院成立两百多年来的第一位华裔艺术院士,其成就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1999年2月3日下午3时,法兰西学院在学院的圆拱会议厅内举行隆重的院士加冕典礼。七十八岁的朱德群身穿特制的拿破仑时代的绿底金线刺绣院士大礼服,在法兰西共和国仪仗队的击鼓致敬声中登上神圣的讲坛,发表了就任演说。
尔后,在康伯爵夫人厅举行的授剑仪式上,他佩戴上了象征法国国宝级荣誉的法兰西院士宝剑。在加冕典礼上,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雕塑家让·卡尔多在颂扬朱德群院士的演说中说:“在当代艺术中,您的作品所表现的丰富内涵是无可比拟的。
在我们的眼中,您是一位创造力雄浑博大的艺术家,您驾驭和完成了如此多的极其稀有和高品质的作品,您卓越的智慧和性格给我们学院投进了一片新的光辉。您的作品是世界性的,因此,这片新光辉所照耀的范围已超越了法国国界。”
法兰西院士宝剑
由法兰西院士、著名雕塑家亚贝尔·费洛专门为朱德群设计的“法兰西院士宝剑”非常特别,剑柄上镶了四块中国传统文人借以抒发高洁情怀的玉石--一块汉白玉,两块扁平中空的绿松石,还有一块刻着战国时代兽面纹的琥珀。
2003年朱德群着院士大礼服
2003年朱德群着院士服与夫人董景昭
朱德群的绘画艺术中同时具有东方艺术的温婉细腻与西方绘画的浓烈粗犷,正是他融合自身中国文化背景与历史传承以及善用西方的绘画工具与技巧的具体表现。朱德群一向酷爱中国的诗词,而他也不断的以画来表达诗意,而他的作品则同时具有豪气千云与淡淡幽情的特质。
1955年朱德群离开台湾远赴巴黎,开启了他的艺术创作之旅。于60年代的作品中他多以单一色作背景,运用阔笔与快笔所挥洒出的宽窄厚薄的线条则游走于画面上,时有似瀑布奔泻的水流,颇有大江东去,一泻千里的气势;而细节部份则以细笔勾勒出的蜿蜒线条,含蓄婉约就如小乔初嫁时的神情。
吴冠中曾以“大弦嘈嘈似急雨,小弦切切似私语”形容朱德群作品中,因线条的律动而形成的节奏感;点线的交错与窜动并结合画面上的光线明暗而形成如音符般时急时缓、高低起伏的旋律。整体而言朱德群的作品与自然现象,尤其是与光,有紧密的关联,而这些都是经由艺术家心灵省思后的印象。法国艺评家皮耶卡班那曾写道:"真实的绘画来自回忆。"
朱德群即是以深邃的方式,描述令他最眩目的前尘往事。足见朱德群对这个世界的眷恋,这世上的芳香,这些挥之不去的袭人气习,那些世俗的纷扰,都是他所欲捕捉的对象。朱德群以画笔描绘出自然界里的透明的空气、清凉的水气、游移的风、急速的湍流与初降的瑞雪。
在画面上常出现淡玫瑰色的晨曦或是一片火红的落日,而光线神秘的游移、跃动于其中,这就是朱德群作品充满蓬勃的生命力的来源。他以一种既夸张又抒情手法表现出强烈又隽永的印象,同时兼具梦幻意味与戏剧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