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逝世(1978年)
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逝世(1978年) 1978年6月15日京剧小生表演艺术家叶盛兰逝世。
京剧的剧种特性,早期是重老生,二三十年代以后,旦行后
来居上,形成了生旦并重的局面。小生行当长期以来一直是属于
相对次要的地位。剧目、表演、人才等各方面,都不像老生、旦
角那样丰富多样。“四大名旦”兴起以后,对小生的倚重增强
了。相继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小生,较早的有姜妙香、金仲仁;较
晚的就是俞振飞、叶盛兰。而在小生行中能自己组班挂头牌的,
迄今为止,京剧史上只有叶盛兰一人。
叶盛兰,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县人,1914年
生于北京,1978年病逝。叶盛兰出身于梨园世家。他的祖父叶中
定曾经是四喜班的花脸台柱。父亲叶春善是著名的旧式京剧学校
“富连成”科班的创始人之一,终身担任富连成的社长。叶盛兰
是他的第4个儿子。
叶盛兰9岁时遵奉父亲的意思进入富连成科班,初学旦角。虽
然基本功和表演技巧都不错,但由于他缺少柔媚的气质,在萧长
华等明师的建议下,他父亲及时的让他改学小生。后来,他以小
生挑班以后,还以反串的性质演出过《木兰从军》、《南界关》
等旦角戏。
叶盛兰的小生戏,在科班时,得到过张彩林、萧连芳、曹心
泉、萧长华等优秀教师的传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点很高。
而且,叶盛兰的性格坚毅,练功学戏特别刻苦。
叶盛兰的武小生戏特别得到他的姐夫茹富兰的悉心传授。茹
富兰也是出身富连成的著名小生和武生艺术家。他的表演以规范
严谨而著称,叶盛兰向他学的《石秀探庄》、《八大锤》、《雅
观楼》等戏,奠定了他以后成为文武全才艺术家的重要基
础。1930年,叶盛兰在科班毕业,行话叫“满科”。他一面留在
富连成科班的学生剧团里演出,这在当时叫“效力”;一面拜当
时的小生泰斗程继先为师,以求深造。《群英会》、《临江
会》、《借赵云》、《奇双会》、《打侄上坟》、《贪欢报》、
《蔡家庄》、《玉堂春》等戏都得到老师的真传。特别是《群英
会》的周瑜,这出戏叶盛兰在科班时就跟班内的总教习、名丑萧
长华老师学过。萧先生虽然是丑角,但是却是一位生旦净丑行行
精通的奇才,他把当年观摩“同光十三绝”之一徐小香的心得体
会传授给了叶盛兰。而叶盛兰拜程继仙为师后,又学到了程派
《群英会》许多独特的表演。其中“舞剑”、“抚琴”的表演就
是程继先与武净名家钱金福共同研究创造的。它不仅显示了繁难
的技巧,而且形神兼备,从琴声剑影中渲染了周瑜的性格和咄咄
逼人的气势。
1931年秋天,叶盛兰开始正式搭班。首先是应马连良的邀
请,搭入“扶风社”。除了与马连良合作演出《群英会》、《八
大锤》等戏以外,还在《四进士》、《春秋笔》、《串龙珠》、
《火牛阵》等戏中担任配角。同时,他还与小翠花、华慧麟、言
慧珠、吴素秋、李玉茹、张君秋等旦角合作,其中与章遏云的合
作达十年之久。演出了大量小生、旦角的“对儿戏”。
1945年,叶盛兰成立育化社,开创了京剧以小生挑大梁的先
例。先后排演了全部《周瑜》、全部《罗成》、全部《十三太
保》、《水淹下邳》、全部《吕奉先》等剧目。1951年叶盛兰参
加了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是第一个带领私人班社加
入国家剧团的。1955年担任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
他与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等合作创作了《柳荫记》、
《白蛇传》、《桃花扇》、《周仁献嫂》、《九江口》,与其它
名家也合作排演了《西厢记》、《赤壁之战》等剧目。正在他艺
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却受到某些权要人物的迫害。1958
年,在“反右运动”后期被戴上右派帽子。后来迫于他在艺术上
的造诣和在观众中的声誉,1959年初有关方面只得准其恢复演
出。但是,艺术创作却受到很大限制。1978年12月,叶盛兰去世
后,他的所谓“右派”问题才得到彻底改正。
叶盛兰的传人除了他的次子叶少兰以外,还有李元瑞、茹绍
荃、张春孝、夏永泉、萧润德、朱福侠等。再传弟子也遍布全
国,当代京剧小生十有八、九都宗法叶派。叶派对京剧小生艺术
具有承前启后的突出贡献。
叶派的表演善于运用高难、繁重的程式技巧,把人物的内心
世界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观众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他在
《打黄盖》这折戏里,运用各种翎子功及身段表演表达周瑜对诸
葛亮的忌恨心理,就是十分生动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