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卢汉铁路
甲午战争失败后,张之洞深受刺激,对芦汉铁路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新的认识。1895年7月19日,张之洞在《吁请修备储才折》中指出:“中国应开铁路之地甚多,当以芦汉一路为先务。”因为“此路南北东西皆处适中,便于通引分布,实为诸路纲领;较之他路之地处一偏,利止一事者,轻重缓急,大有区别”。
并强调认为“若巨款大举而不先造此路,以后物力愈绌,恐难再举。”①(①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2册,第994页。)在7月30日致总署电中,又说:“查铁路以由汉口至芦沟一路为最要,此路四通八达,必宜先办,其余枝路,由此而推,如此方有纲领,有次第。
”在这里,张之洞是将芦汉铁路作为中国铁路大纲来考虑的。1895年9月6日,张之洞致电总署提出中国铁路建设的线路规划。
当时除了李鸿章已修的津沽铁路之外,还有当时传闻较多的两广总督谭继询已派员查勘的自湖北至江西、广州之路,亦即粤汉铁路的最初线路,张之洞对此深表赞同,他说:“此路若能开通,则中国气脉大畅”;并建议将粤汉铁路与芦汉铁路相互连接,南北贯通。
此外,张之洞还以芦汉铁路为基础设计了五条线路:一是由河南孟津分修枝路人撞关至陕西省城西安;二是由河南许州以北分修枝路至河南省城开封以达山东济宁、清江;三是由磁州以北分修枝路在临清州以北筑桥跨运河至山东省城,以达烟台、威海;四是由上海修一路经苏、杭、镇江以达金陵;五是由通州造至张家口。
②(②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3册,.第加88页。)张之洞规划的线路基本体现了芦汉铁路作为中国铁路大纲的重要地位。
甲午战后,空前的民族危机逼迫着中华民族必须发奋图强。俄国建筑西伯利亚铁路将构成对我国北部边境的战略包围,这在客观上提出了加快中国铁路筹建步伐的要求。这时张之洞将芦汉铁路放置在欧亚铁路网的大格局来考虑,对它的重要地位又有了更深的知识。
1897年5月初,张之洞与王文韶联名电奏称:“窃谓芦汉一路,乃中国全路之大纲,将来南抵粤海,北接吉林,中权扼要,在此生发根基,亦在此气势畅通,全局自振,运载之利犹其末也。
且俄人造路程功甚急,势必五年之后即催我与之相接,否则要求代造,我虽欲不接造而 不能,故芦汉干路论近效则联中国各省之气脉,论远效则通欧洲各国之转运,但患路工之不速,不患路利之不丰。”(①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第9册,第7297页。
)①同时提出:“臣等以为铁路为自强第一要端,铁路不成,他端更无论矣,芦汉不成,他路亦可知矣。”面临日益急迫的民族危机,张之洞心急如焚,忧心忡忡地分析说:“自光绪十五年初议铁路之日起,’忽忽八年,自光绪二十一年下诏自强之日起,忽忽又三年,今则吉黑北路已经许俄代造,桂滇南路法亦来争代造,边患已岌岌不可终日,只有此中权干路犹可及时自主,而英、德耽耽虎视,几有不得此不快之意,种种谣言,皆从此出,若再当机不断,坐使外人藉端争攘,恐他日将无事可自主矣。
况西毕尔亚(西伯利亚)之路方日夜经营,我之干路则部款既请而未拨,洋债又议而未定,华股更观望而不前,或且枝节横生,利其中止,似此传播欧亚外人,将以为中国绝无自强之日,从此觊觎环生,祸且至于不可思议,此臣等不能不鳃鳃过虑者也。”(②苑书义等主编:《张
之洞全集》,第9册,第7297页。)②所以,芦汉铁路不仅被称作“中国铁路大纲”,而且被视为“中权干路”。芦汉铁路建设已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真正起点,也成为俄国建筑西伯利亚铁路的应对之策和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重要起点。
1898年2月9日,张之洞致电盛宣怀、王文韶,认为中国如能在四年内建成铁路,“或可稍支危局,可以作到‘弱而不亡’四字”,( ①许同萃:《张文襄公公犊稿》,第7245页,商务印书馆,1920)①希望尽快建成芦汉、粤汉、宁沪和宁汉等四条铁路。
张之洞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希望建成的四条干线铁路均与芦汉铁路相连,构成了中国铁路网的骨干框架,维护了芦汉铁路作为“中国铁路大纲”的重要地位。张之洞对芦汉铁路地位的认识也得到清政府主管衙门的基本认同。
因此,在甲午战争后,张之洞着眼于铁路经济价值考虑,加上西方列强瓜分中国路权的优患意识驱动,使其开始大规模的铁路建设。
二、清政府批准修筑芦汉铁路原因分析
李鸿章提出修筑津通铁路,因距离京师太近,有“资敌”、“扰民”和“夺民生计”的三大罪状,引起多数督抚的反对。而张之洞独辟蹊径,建议缓办津通铁路,先修芦汉铁路,很快得到清政府的采纳,结束了持续十余年的铁路问题之争论。
张之洞在《请缓造津通铁路改建腹省干路折》中,首先肯定修筑铁路是一件有利国计民生的事情,认为西方国家创行铁路,是近百年来“驯至富强之一大端”,中国“自不得不采长技以为自强之助”。同时提出修筑铁路须从“先择思达之通衙,首建干路,以为经营全局之计,以立循序渐进之基”的观点出
发,权衡路线的利弊得失,选择有利的地理位置,与其修建津通铁路,不如修芦汉铁路。张之洞强调芦汉铁路经过中国内陆腹地,不近海口,则无“资敌”之患;又主张铁路“尤以开通土货为急”,“守在利民”,又无“夺民生计”之忧。
张之洞主张修筑芦汉铁路自然成为“铁路之枢纽,干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所萃”,这样既挡住了顽固派的攻击,又否定李鸿章的方案。同时又提出了修筑芦汉铁路的具体计划,拟将芦汉线划为四段,分段修筑,八年竣工。当然,清政府之所以同意张之洞修筑芦汉铁路的建议,也是有一定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