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在缙云 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 史上最大规模作品展昨在京启幕
昨天,“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
作为史上最大规模的潘天寿先生纪念活动,很多反响在意料之中,但也有一些,在意料之外。
比如,正式开幕前一天,展览已经布置完成并开放。入口处,有一座潘先生的雕像,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亲制的。下午,几位老先生从这里进入,然后,对着雕像磕了一个头。
他们是谁?和潘老是什么关系?然而,人们按捺住好奇心,并没有追问。但这个细节,甚至比开幕式更深刻地留在旁观者心里。
在近现代大师中,潘天寿的作品是典型的少而精。人们甚至曾经试图统计他存世的作品数量,这放在其他大师身上,很难想象。
所以,本次展出的120余件作品,已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展览分为“高风峻骨”、“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荡山花”、“守常达变”、“饮水生涯”六大板块,梳理呈现潘天寿的代表巨作、手稿文献和卓越的笔墨成就。
如果你来到现场,更能感受到那种被笔墨吞没的感觉——满目都是尺幅巨大的大画,几乎很难寻找到小尺幅的作品。美术馆原厅最中央的《光华旦旦图》,长7米高3米,作于1964年,是潘天寿目前存世最大的一件作品。
吴冠中先生曾说过:“中国国画家中,真能驾驭大幅者,潘天寿是第一人。”他说,“潘天寿的绘画是建筑。他的营造法则是构建大厦的法则,他的大幅作品是真正的巨构。”
也只有潘天寿先生的巨制才能撑得起中国美术馆五厅两廊的格局——“一号的圆厅是磅礴大气的殿堂,展现了中国绘画咏物立心的浩然大气。九号大厅是高山仰止的碑林,树立块石磊磊、苍松郁郁的森然生气。八号大厅是高雅明豁的讲坛,传布草木树石、盘结磅礴的肃然士气。
七号大厅是层郁深秀的望景台,排靥一览群山、十年传心的悠然意气。二号大厅是诗画一体的书斋,氤氲诗心绵远,书笔洒落的书卷文气。圆厅的后廊是饮水思源的长廊,回溯饮水生涯,漫漫长路的创世风气。小方厅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生命过道,记录社会变迁与群星呼唤的磅礴神气。如此六大板块以潘先生的印章诗句、核心话语,贯穿他的作品,展现他的思想意象。”
这一段描述,来自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他心里,潘天寿先生代表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高峰,一边连着唐宋绘画的博大气象,一边开拓了中国现代绘画的雄浑之风。
这些作品,大量来自于杭州南山路上的潘天寿纪念馆,还有一部分作品来自于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的老馆长刘开渠先生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希望潘老夫人何愔女士捐赠丈二大画《记写雁荡山花》给中国美术馆,当时答应会在美术馆给潘老塑一尊像。而现在,现任馆长吴为山代老馆长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展厅入口处的雕像。
展览将持续到5月14日,之后有望在浙江展出。
人物名片
潘天寿
1897年~1971年,浙江宁海人,现代画家、教育家。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