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简历 马骏烈士墓:镌刻不朽的历史
在日坛公园西南角有一个很考究的墓地,汉白玉石砌筑的墓基,台基四周以白石护拦环绕。长眠于这闹市中宁静一隅的是马骏烈士和他的夫人杨秀蓉。墓碑上的马骏雕像是那样地年轻安详,英俊的脸上流露着刚毅的神情。
马骏生于1895年,又名马天安,字遹泉,号淮台,吉林省宁安县(今属黑龙江省)人。马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和领导者之一,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是第一批入党的回族党员。
8岁的马骏便进入私塾学习, 17岁时到了省城一中读书, 在那里他受到了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参加了抵制日货的斗争。1915年,马骏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了周恩来等组织的“敬业乐群社”,成为了周恩来、邓颖超的亲密战友。
在校期间马骏曾担任南开中学演说会、学生讨论会及自治励学会的会长,义塾服务团总董及教务长。那时年仅20岁的马骏,便当起革命先驱和领袖人物,正值青年豪迈、意气风发的他,为了祖国的利益疾呼呐喊。
1919年“五四运动”时,马骏是天津爱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和周恩来同志发起组织觉悟社。1920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马骏在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组织救国唤醒团以及支援上海“满洲”运动的沪案后援人士。1925年秋,他被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奉调回国,任中共北京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同年十二月被捕。1928年2月15日在北京被反动军阀杀害,英勇牺牲,年仅33岁。
马骏被杀害后,其夫人杨秀荣隐忍悲痛,联系回族革命同胞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士安葬于北京朝阳门外的回民墓地,并埋下书有“马君骏之墓”的石碑一块,植下松柏数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为马骏同志举行公祭,在原地修建马骏墓,新建汉白玉石碑一块,由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题写碑文“回族烈士马骏同志之墓”。
十年浩劫中,马骏墓遭破坏,碑面被涂,墓体坍塌。1984年朝阳区人民政府将马骏墓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人。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3月决定拨专款重修马骏墓,北京市民政局和朝阳区人民政府于1987年12月共同完成了重修任务。
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亲笔题写碑文“回族烈士马骏之墓”。新建墓南北长7.2米,东西长5.9米,汉白玉做墓体,花岗岩为墓基,三面设艾叶青,石栏四周有松柏环卫,庄严肃穆。马骏夫人杨秀蓉的遗骨也移葬于东侧。
1998年,为纪念马骏烈士牺牲六十周年,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新墓前举行了纪念后动。近年朝阳区再次整修此墓,并建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马骏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他有着满腔的爱国情感,他牺牲在了追赶太阳的路上。在民族振兴、人民解放的这条坎坷路上,为国捐躯的将士有千千万,他们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这片深爱的土地上,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自由,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光明使者。
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在各个方面都有骄人的成绩,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国耻国难,只有祖国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得到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