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书法赏析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天祥书法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在历史上以宁死不屈的精神而著称,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书法也不错.实际上,文天祥在书法上的造诣相当高,仅存的几

文天祥书法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在历史上以宁死不屈的精神而著称,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书法也不错。实际上,文天祥在书法上的造诣相当高,仅存的几幅墨宝被后人争相收藏,而《木鸡集序卷》是文天祥书法的代表作。

《木鸡集序卷》真迹

《木鸡集序卷》是文天祥应友人张疆所请,为其《木鸡集》写的序言。据史料记载,1273年冬,37岁的文天祥在湖南任职,好友张疆请其为自己的作品作序,于是便有了行草《木鸡集序卷》。《木鸡集序卷》首先是一篇治学的文章,其中包含了文天祥对治学的见解。文天祥认为,学习应从“难”和“严”下手,应先学《诗》,再学《文选》,才能更有进益。从书法的角度上来看,《木鸡集序卷》一气呵成,下笔如虹,气势豪迈,是行草中的佳作。

自文天祥死后,《木鸡集序卷》“失踪”了近三百年,直到明代中叶才在苏州出现,旋即被文徵明之子收购。到了明朝末年,该卷被书画家王稚登收藏,至清朝前期又被收藏家宋犖得到,辗转又成为皇宫藏品。到了民国初年,末代皇帝宣统将大批故宫文物盗出,其中就包括《木鸡集序》。解放后,《木鸡集序》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至今。

文天祥传世墨宝极少,现存的文天祥的书法作品除《木鸡集序卷》外,《宏斋帖》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而《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则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中国的历史上曾有过无数的爱国英雄人物,他们威武不屈的气节和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千古流传,文天祥抗元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文天祥朝服像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末年的文官,系金科状元出身,文天祥成为钦点的状元之后,被授予官职,当时有一个叫董宋臣的官员见元军步步逼近,竟建议皇帝迁都自保。文天祥深知此时迁都弊大于利,便弹劾董宋臣。当时的皇帝是宋理宗,而董宋臣是其宠臣,所以文天祥的奏章递上去之后如石沉大海,竟得不到回音。

公元1268年,元军集中兵力进攻襄阳,当权的贾似道却不发兵救援,也不上奏给皇帝知道,致使襄阳被困三年,守将吕文德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开城降元。从此,南宋门户洞开,元军得以长驱直入,南宋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1274年,樊城破,文天祥被任命为赣州地区的知州,次年应诏勤王,自此开始举义师抗元。同年,文天祥入卫京师,任平江府知府,这时的元军已经尽在眼前了。文天祥辞别天子,率军苦战东南,当权者陈宜中等招文天祥退守余杭。次年,文天祥任临安知府,未几宋廷降元,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出使元营。谈判期间,文天祥与元丞相伯颜发生争论,气急败坏的伯颜扣留了文天祥,并欲押往大都,幸得义士相助才逃脱。脱身后的文天祥收拾残兵,继续在广东一带抗击元军,以图光复。不久,文天祥被俘,被押送到大都,最终不屈而死。文天祥虽死,但他英勇抗元的故事却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公元1236年,雄霸中原百年的金国灭亡,南宋成为了蒙古帝国称霸大陆的最大阻碍。当时的蒙古帝国以迅雷之势踏平了中亚和东欧各国,东亚的高丽、西夏、大理、吐蕃以及金国先后为蒙古所灭,蒙古大军对南方的赵宋形成合围之势。南宋虽然有很多像文天祥这样的仁人志士,却阻挡不了天下大势。

南宋末帝宋恭宗

1279年,陆秀夫在崖山背着小皇帝赵昺跳海身亡,于前一年被俘的文天祥则被押往燕京。文天祥过零丁洋时,在船上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

《过零丁洋》共八句,全诗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前二句是文天祥对生平遭遇的回顾,从“辛苦”“寥落”等字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已身心疲惫,倍感悲凉;中间四句是客观描述了当前的天下局势,表现了作者虽未囚徒,却头脑清醒;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升华,是作者明志之句,作者借此向元朝政府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决心。在沦为囚徒之际,文天祥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性命和前途,而是国家的出路和兴亡,那种对国破家亡的无力感,以及对于自己身为宰相却不能救国的痛心和自责在字里行间表露无疑。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单是作者自己誓死明志之句,也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用以自励的名言。

爱国英雄文天祥是怎么死的

自蒙古国建立起开始,欧亚大陆就渐渐成为了蒙古人的天下,而南宋则是蒙古人自北向南扩张中的最后一个障碍。面对蒙古铁蹄,不敢为亡国奴的南宋志士奋起抵抗,即使在半壁河山被占、皇帝投降的情况下,仍然涌现出文天祥等抗元英雄。那么,文天祥是怎么死的,是不是战死的呢?

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是历史上著名的英杰,在当时属于主战派。公元1273年,南宋都城告急,身在外地的文天祥毁家纾难,奉诏勤王,从此开始了长达6年的艰辛之路。公元1278年底,文天祥在吃饭的时候遇到敌军突袭,来不及躲避的文天祥和部下大多被抓住,除文天祥外,生者无几。文天祥不愿投降,先后吞龙脑和绝食自杀,都没有成功,

当时的元朝皇帝是元世祖,他在统治之初,对汉人官僚还比较重视,于是在灭了南宋之后,开始四处搜罗南宋贤良。官员王积翁推荐文天祥。文天祥说:“国破家亡,唯有以死报国。但若能得到宽容赦为道士,那么他日作为一个世俗的顾问还可以。如果接受高官厚禄,那么一个亡国的人这样求生存是不对的,而且这也代表我放弃了生平的全部抱负,要这样的人有何用呢?”王积翁不想文天祥死,就想联络其他十位宋朝的降官一起请求放了文天祥。但一个叫留梦炎的人认为不可:“如果文天祥出去之后再次抗元,那将致我们于什么境地?”于是,这件事就此作罢。

公元1279年,元世祖下令处死文天祥,过了一会儿又后悔了,可是为时已晚。就这样,一代英杰文天祥被害于大都菜市口,时年四十七岁。因此,文天祥是怎么死的,是不是战死的就很明显了。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该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著名的文天祥之口,很多人对文天祥的印象首先来自这句诗。那么,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文天祥画像

文天祥出生于公元1236年,卒于公元1283年,也就是说文天祥出生于南宋末年,死于元朝初年,这其实就很清楚了,文天祥是宋末元初的人。但是,后人提到文天祥的时候,通常冠以“南宋文天祥”的字样,他死后也名列“宋末三杰”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不难理解,虽然从客观的年代上来说文天祥生于宋末,死于元初,但是人们在主观意愿上更愿意将他归为“宋人”。就好比17世纪中期的几位思想家如顾炎武、王船山等人,世人提到他们的时候,通常会在前面加两个字“明朝”,而不是“清朝”。这主要基于两各因素,一是顾炎武等人的思想主要形成于明朝灭亡之前,二是明亡后他们拒绝入仕清朝,所以后人在习惯上倾向于将他们列为明朝人。类似的例子,在朝代的更替时期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同理,文天祥一生的主要活动完成于宋朝时期,而且他宁死也不愿做元朝的臣民,身为著名的抗元领袖,称为“宋末文天祥”显然比“元初文天祥”更为合适。基于上述理由,得出两点结论,即如果从确切的年代上而言,文天祥是无疑使宋末元初之人,但如果从习惯上和情感上而言的话,文天祥则通常被当做南宋人。

文天祥的诗作介绍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诗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充满了家国之悲,人生之恨。

文天祥画像

文天祥的诗歌内容既充满了英雄壮志,也饱含家国之悲。如文天祥《和中斋韵》诗云: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此诗共八句,充满了对“功业飘零”和“骨肉凋残”的伤感之情,作者的“英雄之恨”藏于字里行间,乃作者的“啼血”之作。

文天祥后半生主要活动就是抗元救国,在尽忠保国的同时不免疏于对家人的照顾,对此文天祥颇感自责。“堂上太夫人,鬓发今犹玄”“家山时入梦,妻子亦关情”“床前两小女,各在天一涯。所愧为人父,风物常年悲”,这一句句诗饱含了文天祥对老母亲、妻子以及儿女的牵挂与愧疚,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不知为了救国而家破人亡的文天祥,是否曾经因为家人落下男儿之泪?

说到文天祥的诗,就不得不提到《过零丁洋》和《正气歌》,前者作于文天祥被俘押送途中,后者作于文天祥在燕京羁押期间。如今,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之句已成警句名言,而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他的诗一样,历数百年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