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朱梅馥对傅雷凄凉而又伟大的爱

2017-08-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傅雷与朱梅馥什么样的爱情是你最希望的,你是不是期待一个待你超级温柔的丈夫,你是不是有期待能遇到一个十分贤淑的妻子,朱梅馥或许是你心目中最适合的妻子类型,但是她的

傅雷与朱梅馥

什么样的爱情是你最希望的,你是不是期待一个待你超级温柔的丈夫,你是不是有期待能遇到一个十分贤淑的妻子,朱梅馥或许是你心目中最适合的妻子类型,但是她的丈夫却好像并不是那么的理想。傅雷与朱梅馥就是对很特别的夫妻,傅雷幼年时期的经历比较坎坷,也就造就了他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陷,但是朱梅馥都能容忍。

傅雷夫妇旧照

傅雷是近代很有名气的翻译家,早年他远赴法国留学,期间迷恋过异国漂亮的女子,却发现这女子太过于放荡,幸好还有他的远亲表妹朱梅馥在等着他。傅雷和朱梅馥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远亲,情愫很早就在他们之间产生了。双方父母也很满意他们,就早早的为他们定亲了。傅雷在法国受了伤回国后就和朱梅馥举行了很隆重的婚礼,此后傅雷与朱梅馥磕磕绊绊的相伴了一生。虽然傅雷性格暴戾经常打骂她和孩子,但是朱梅馥很能忍辱负重,给自己的孩子说自己能原谅傅雷的所作所为,这样的女子真的是很识大体。

然而傅雷仍有沾花惹草的坏习惯,不过都被朱梅馥很巧妙的化解了,朱梅馥有着西方思想又有着中国传统意识。当傅雷被批斗到了无生志时,朱梅馥很平静地看着傅雷喝下毒药直到身体冰冷,她竟然从容地把自己吊死在了铁窗的横框上,追随傅雷去了。

傅雷与朱梅馥这样的爱情你是否会觉得很凄凉又很伟大,傅雷有才气,朱梅馥有志气,朱梅馥对傅雷的爱简直真的是不能再爱了。

傅雷翻译的主要作品

说起傅雷,大家众所周知的是傅雷家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在翻译方面,傅雷走在同时代中国的最前沿,更甚是对巴尔扎克作品的翻译更是丝丝入扣,同时傅雷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傅雷照片

傅雷早年间留学,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鉴赏。傅雷翻译的主要作品有:《高老头》《贝姨》《幻灭》《搅水女人》《巴尔扎克全集》《妇女研究》等,这些都是巴尔扎克的作品,他将巴尔扎克的思想转化为翻译的文笔,带给虚弱的中国一丝不同的思想和感受。傅雷还翻译其他人的作品,李儒翻译了伏尔泰的《老实人》《伏尔泰小说选》梅里美的《嘉里美科隆巴》等一系列作品。

傅雷翻译的主要作品都透露出对作品的理想,对当时西方文化的深入的理解和对中国现状的无可奈何。早期傅雷的作品透露出年轻一代的义愤填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深的不理解和改变,傅雷后期的作品开始透露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个人经历的整合,开始成为一种底蕴,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是对自己,对社会,也是对中国,对中国文学的见解。

所以从傅雷翻译的主要作品不难看出,傅雷的文学造诣,文底,以及内在的人文关怀。一个文人,一个处在新旧交替的文人,一个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成长磨砺的文人,傅雷表现出了中国应有的声音。

傅雷巴尔扎克

我们高中时期都拜读过很多巴尔扎克的作品,那你是否知道这些作品都是谁翻译的呢?如果你有心的话,就会注意到很多傅雷巴尔扎克总会同时出现。傅雷是近代很有名的法语翻译家,他的翻译生涯长达37年,不过他一生命运比较坎坷,在文革批斗中愤然离世了,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翻译家。

傅雷与妻子旧照

傅雷早年是从法国留学的,很喜欢法国浪漫的氛围,他一生的翻译生涯可以分为一前一后两个不同阶段,是以1949年为分开点的。早期的翻译大都是罗曼罗兰的作品,傅雷巴尔扎克被联系到一起还是解放中国时,傅雷开始着手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了,从1949年到1956年期间,傅雷总共翻译了巴尔扎克的六部作品,其中就有最有名的《欧也妮葛朗台》还有《高老头》等。

傅雷短暂的一生翻译的只有34部作品而已,其中巴尔扎克的作品就有15部,傅雷巴尔扎克逐渐被人们熟悉。只是为什么到了解放全国的时候,傅雷才开始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呢?傅雷自己就说过,他很早是在1938年就想着手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的,直到1944年才开始翻译第一部作品,八年以后才出版成功,足以看到傅雷对这些作品的重视,并不全是因为现状的变化而变化的。傅雷一生翻译了15部巴尔扎克的作品,我们也能猜测出正是因为巴尔扎克笔下的辛辣讽刺还有对世态炎凉的深刻刻画,正是傅雷最欣赏和需要的地方。

傅雷遗书

值得一提的是,傅雷,一代翻译大师,面对的新旧交替,黑白不分的年代,他不是严格意义上叛逆的文人,他反而是一个不断呐喊美好,不断期待希望的精神斗士。这种期待美好,为祖国不断激励鼓舞的士大夫气节的中国文人,却在文革遭到怀疑和质疑,傅雷遗书是对自己的热情的扑灭,是宁可站着生,绝不跪着死的莫大的勇气。

傅雷照片

在有名的傅雷家书中,傅雷不断的教育自己的儿子家国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已经充斥了他的每一个神经,然后面对儿子的出逃和文革的怀疑与侮辱,傅雷再也看不到一点点的希望,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最终会落得如此的结果,他无法接受自己的爱国热情被深深的扑灭。家国,这两个最看重的伦理道德开始在傅雷的心中激烈对抗,最终他选择了放弃。

至此傅雷开始消沉,在他的眼前,他看不到希望,士可杀不可辱,这就是傅雷的遗书。一个文人的最大遗愿,他希望用自己的生命去证明,去点亮,去凝聚新的希望。不管这些希望自己能不能看到,有多远,他都可以付出自己的所有。

傅雷在遗书中不断的自嘲,这也是对社会文明的一种刺痛,他说自己是旧社会的渣滓,他对自己说,光是教育出一个混蛋儿子,在人民面前就已经死有余辜了,如此谦卑的自我反省,如此坦然。这就是傅雷,没有遗憾,面对死亡,他选择去点亮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