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孙郁鲁迅 陈丹青呼吁青年“救”鲁迅

2017-05-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0月22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鲁迅博物馆为此在该馆召开座谈会,从鲁迅其人其文方面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作家莫言.画家陈丹青.鲁迅研究专家孙郁

10月22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鲁迅博物馆为此在该馆召开座谈会,从鲁迅其人其文方面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作家莫言、画家陈丹青、鲁迅研究专家孙郁、学者止庵等人以及鲁迅作品忠实读者出席座谈会。

会上,莫言以自己25年的写作年龄对比鲁迅18年的写作年龄,不禁心生愧意。他认为鲁迅当年的创作条件比起自己相差很远,但鲁迅却有洋洋700万字的著作,而自己加上影视剧本的创作也不及700万字。相对于鲁迅及其倡导的鲁迅精神在当下日益被边缘化的情势,画家陈丹青痛心地说,当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大声呼吁救救孩子,时代走到今天,他倒要呼吁青年人来救救鲁迅。

据悉,眼下鲁迅博物馆研究员王世家正与学者止庵联手编撰一套编年体的《鲁迅全集》,试图按照鲁迅日记中的记述,按时间顺序重新编排其作品。

陈丹青呼吁青年及时救救鲁迅 陈丹青认为,谈起鲁迅,当下一种观点认为要还原鲁迅及其精神,但这在他看来是极为困难的,“认知鲁迅,问题不在鲁迅,而在我们几代人,我们的生存经验与鲁迅及其他的时代,几乎找不到可以衔接与分享之处。

所以争议鲁迅容易,还原鲁迅甚难。此外,在我看来,鲁迅一度被各种意识形态劫持的太久了,他九十年前的命题是‘救救孩子’,今天孩子们的命题可能是‘救救鲁迅’。

” 陈丹青说,“令飞(鲁迅长孙)是一米八几,他可能会说到他祖父身高一米六十一。令飞与我同岁,同届。我当农民,他当兵;我割稻子,他站岗。在不同时代的生存经验差异下,他和我一样难以理解鲁迅,如同鲁迅无法理解我们。

因为鲁迅完全不能想象我们这代人的生活与命运。” 周令飞:鲁迅书法成就被人忽略 昨天鲁迅长孙周令飞与学者止庵以在网上与读者聊天的形式缅怀鲁迅。

周令飞说,除了文学上的成就外,鲁迅其实还有其他方面的造诣,只是被人忽略了,“比如鲁迅在书法上的成就,还有鲁迅以前设计书的封面装帧,也有很多独到之处。北大现在的校徽就是鲁迅设计的,一直用到现在。” 周令飞说,除了鲁迅的才华被人忽略外,他还被误解,“在一段时间内,出于某种需要,80%以上绘画和雕塑作品中的鲁迅都是横眉立目的,而且越到后来战斗力越强了,连头发都立起来了,那凶劲儿让后来的人都认为鲁迅是个难接近的人。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顺口溜一度在许多年轻人口中流传,这跟形象误读有很大关系。”周令飞说,其实真正的鲁迅是温和的,还经常讲笑话,有时还会做恶作剧。虽然身高只有161厘米高,但看上去还是挺英俊潇洒的。

莫言对比鲁迅创作自叹弗如 由于并非鲁迅研究者,莫言声称自己在鲁迅博物馆里谈鲁迅及其作品实在是班门弄斧,“我最早是在七八岁时接触到鲁迅的作品,当时我奶奶把那些出版物正反不分地糊在墙上,我要想看它们只好不断地变换角度去看。

毕竟年龄小,看不懂。等到后来长大才渐渐体味到他作品中的滋味。”莫言说。 莫言说,他今年51岁,而鲁迅也只活到56岁,“我不久也要长到鲁迅去世的年龄了,但在我眼里,鲁迅一生是深沉而沧桑的,我却自我感觉心理还年轻,再过几年我就要和鲁迅同岁了,却远远没有他那么深刻、成熟。

”莫言认为,鲁迅当年的创作条件比起自己相差很远,“写作、教书、赚钱养家一样也不少,而且他还是用毛笔写字,尽管这样他还留下了700万字的著作,而我加上影视剧本的创作也不及7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