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小刀作品 乔小刀 劳作是质朴的救赎

2017-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四年前,我负债累累,你并无埋怨,带我归宿他乡,此后闭门修炼,研习木工.一年后还清债务,第二年给你买了辆奥迪,第三年给你建造了咖啡馆和餐厅,今年是第四年

    “四年前,我负债累累,你并无埋怨,带我归宿他乡,此后闭门修炼,研习木工。一年后还清债务,第二年给你买了辆奥迪,第三年给你建造了咖啡馆和餐厅,今年是第四年,再送你一套大别墅。就当我在炫耀过往。思甜才懂往日艰辛,在最低谷时,只有一个你微光照耀,就是那束光的温暖,指引我还你一个太阳。感谢你,亲爱的,生日快乐。”

    ——这一段毫不掩饰的“炫耀”,来自大乔小乔乐队主唱乔小刀。

    作为曾经全国巡演多次的民谣歌手,乔小刀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有几年的时间。距离他上一张公开发行的专辑,过去了整四年。这四年间乔小刀去了哪儿,做了些什么,为何在作品火热之时全身而退,都时常引发着歌迷们的关注和猜想。

    当然,在淡出公众视野的多数时间里,人们也只能通过乔小刀的个人微博,跟踪他的作品和行踪。

    “唱民谣的,不是都很穷吗?”时至今日,大多数旁观者还会带着这样的主观判断,评价国产民谣圈儿里的众生相。

    是啊,一个字“穷”,可能是民谣从业者的普遍标签。经济上的资金不足意味着民谣歌手通常要在成名前,过上一段无法估量时间长短的苦日子。

    农民家庭出身的乔小刀当然也穷过,而且是很穷过。但就是靠一双勤能补拙、巧夺天工的巧手,乔小刀弹得了吉他,做得出木工,最终改变了自己乃至爱人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的理想生活。

    不久前,许久没有通过音乐作品露面的大乔小乔乐队主唱乔小刀发布了一条微博,写给爱人的短短几行文字,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和疑问。

    一年还清债务、两年买下奥迪、三年送出咖啡店、四年住进大别墅……一时间,震惊之余,更多人想要知道的是,当民谣歌手普遍“穷”的时候,乔小刀是怎么做到的?

    “反正在哪儿都是受苦,不如到中国最好的地方去受苦。”

    2007年,29岁的乔小刀带着9岁的侄女乔木楠组成乐队,凭借专辑《消失的光年》,颇具风格的大乔小乔一举成为当年音乐排行榜上久居不下的民谣歌手。随后几年间,乔小刀在北京开过一家名噪一时的演出现场“微薄之盐”,一度成为民谣歌手和文艺青年的重要据点;他发行了三张专辑,成立了音乐厂牌,也拥有了不少自己的忠实歌迷。

    不过,在以民谣歌手身份成名之前,乔小刀是个漂泊在北京的电焊工;更早之前,他是在山东老家与父亲捡破烂为生的农民“乔守民”。初中二年级,他便辍学回家,给师傅们当小工赚钱,跟人学习做油漆工、瓦工、木工、镶玻璃。在家里待了几年后,不安于现状的乔小刀开始萌生对大城市的向往,用他的话说,“反正在哪儿都是受苦,不如到中国最好的地方去受苦。”

    于是,1998年,乔小刀揣着400块钱来到了北京。他晚上跟装修工人们一起挤地下室,白天一到空闲就钻进海淀图书城,拿着一摞空白A4纸、一支笔,看各种各样的图书,做摘抄、描摹。对于他来说,北京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随处可见的书店、展览,五花八门的资讯让他应接不暇,每天看到的,都是学习的内容。

    除了书店之外,电焊工乔小刀经常去的地方是树村。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搞艺术的朋友。偶然的机会,只在书店临摹过画作的乔小刀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他骑车绕着三环走,捡一些装修废料,把滑石粉、广告粉和建筑胶和在一起当做颜料,用三合板作为画布,剩下的木方做成画框。零成本的“假油画”,竟然收到了很好的反响,第二年,他干脆办了一场画展。

    同样机缘巧合之下,画家乔小刀又玩起了音乐。他跟着身边唱民谣的朋友学习简单的吉他弹法和唱法,从最初被嘲笑“不着调”、“没谱儿”,到突然走红,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就这样,凭借敏锐的嗅觉和过人的行动力,乔小刀从农民、电焊工成功转型,拥有了乐队主唱、设计师、策展人、诗人、杂志主编、文化传媒公司执行总裁等多重身份,初中辍学的他在全国高校巡回演讲、场场爆满,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小刀,怎么不唱歌了?”

    这本是一个大时代下最典型的励志故事——从农村到大城市、用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然而,四年前,乔小刀却破产了。

    从风光无限的新闻人物到负债累累的人生低谷,面对接踵而来的争议和质疑,聪明、果断的乔小刀却开始迷茫和消沉。在女友珍珍的建议下,他们一起离开了生活15年的北京,搬去了三千公里外的云南。音乐人乔小刀的最后一张专辑,也停留在2012年11月。

    告别音乐后,乔小刀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仍有执著的粉丝在网络上追问:小刀,怎么不唱歌了?

    这些年,他去做什么了?用他的话回答:“闭门修炼,研习木工。”

    到了云南后,乔小刀在丽江租了一个院子,改造成了一间木匠工作室。他的形象也从穿着白衬衫的清秀歌手,变成了戴白手套、穿藏蓝色围裙的标准工人。

    最初的日子里,所有的劳动都是为她而做。

    珍珍说,在梦里见过一个小屋,有透明的屋顶,布满植物的房间和一张可以窝在里面的沙发。于是他在工作室的露台上新建了一个9平方米的小屋,先做结构,再拼接玻璃瓦,从安装屋顶到做门做窗,再到房间内花花草草的布置,全部亲手完成。他花掉买钻戒的钱和连续几个整日的劳动,让她的梦境成真。

    珍珍说,想要一间自己的咖啡馆。那时的条件有限,他就把工作室隔壁只有12平方米的小屋改造出来,独自一人用了9天的时间,硬是为她动手造出了一间“假的”咖啡馆。

    在乔小刀的工作室里,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他自己动手做的——捡来邻居扔掉的旧沙发,买块海绵和花布,把海绵铺在沙发面上,盖一层花布,用钉子把布面钉平整,再找些木条给沙发做腿,一个崭新的布艺沙发就诞生了;去货运公司以30块钱一个的价格买回扔掉的木头货运箱,经过打磨、上油漆后,一个箱子做成了茶几,另一个则变成了家里的电视柜;在菜市场里向水果摊的大妈要来几个塑料箱,用木板加固后变成了书架,剩下来的边角料还可以用来给多肉植物做个漂亮的家。

    “把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现实”

    如果说造出这些生活中的物件是一个“木匠”的基本技能,那么创作出各式各样意想不到的东西,则是设计师才能具备的本领。

    他用六块搓衣板做成一个椅子,不但美观实用,还因为“惩罚男友的功效”的趣味设计而备受欢迎;他用家中废弃的漏勺和捡来的树枝做成了灯,造型如同一件风格独特的当代艺术作品;他用电瓶三轮车和拖拉机的扶手,改造出了“农业金属版”的哈雷摩托车造型装置艺术;甚至用铁皮和轮子设计组合成了一艘可以水陆两用、兼具烧烤功能的“船”……

    从音乐转行成为手艺人,乔小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也凭借日益精湛的技艺受到青睐。越来越多的商家慕名请他设计、装饰店铺,经过他设计建造的咖啡厅,成了丽江当地的“网红”景点。

树屋、清风书房、紫藤小屋……一个个造型前卫、匠心独具的建筑作品,成为艺术小镇里的亮点。而他的工作室也不断壮大,组建起了一支不同寻常的木匠团队。他们设计、动手、实现,用乔小刀的话说,就是“把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现实”。不久前,乔小刀和他的团队还加入了李亚鹏发起的“COART在路上”艺术行动,他们一路敲敲打打、拆拆建建,创造和突破艺术与生活的可能性。

    “回到内心平静的高原”

    “或许曾经走得太快,需要慢”,离开北京后,乔小刀选择了这样“一种安静的方式开始沉淀自己”。最初是为了爱人,也为了找回自我,后来则是为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真实生活。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个大果园/我愿放下所有追求做个农夫去种田/每一个早晨我耕耘在绿野田园/每一个黄昏我守望在乡间的麦田……”曾经,大乔小乔的一首《农夫渔夫》唱出了人们对远离繁华、自由美好的向往。离开北京后,他真的和爱人一起,过上了歌中的生活。

    他们有一个被花草环绕的小院子,中间是一棵伞一样的大槐树。她说,心中的爱情或许就是这样,在花香中携手共度的平静生活。他们在春天种下粮食蔬菜,种下新的房子和愿望,在秋天将他们收割。珍珍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咖啡馆,一土一木同样来自乔小刀的双手。

    2014年,他们“三千公里”的爱情也得到收获。他们在当年乔小刀为珍珍建造的“梦幻木屋”中拍摄了最有纪念意义的婚纱照,乔小刀还用了200个小时,为他们的婚礼动手制造了一辆最特别的花车。

    他在微博中写道:“迷失的两年,你帮我找回自己,带我回到内心平静的高原,大风散尽浮躁,沉默是金。永恩曾经过往的珍贵,青春已变老变慢,理想变淡平凡,愿此生与你共筑一小小城堡,良田丰满鱼跃荷塘,耕种收温饱,老死相依靠。”照片中的他们,在云南的青山田野间,相拥大笑。

    “劳动是质朴的救赎”

    逃离北京、移居云南,在当下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典型模板。当真正放弃大城市的一切后,有人开始后悔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有人则发现不甘于闲云野鹤的生活。

    而再次经历身份转变的乔小刀,用劳动对抗了人生的失落、低谷和迷茫。他说,万物皆可为师,劳作是质朴的救赎,是“找回原形”的唯一途径。

    停下走得过快的脚步、放下曾经的明星身份,如今,音乐对于他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放松的方式。而生活对他来说,则是回归到了享受的过程。虽然穷过,但现在的他们很富有,因为他们拥有了爱情,也拥有了比财富更珍贵的全部。

    不再写歌词的乔小刀将生活的感悟写入日记中,字字句句如同刻刀下的木纹,淡然而平静:“她说爱情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让我回头望,她在大片云朵聚集的南方一直守候。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砖墙小院,树叶茂密的花香周围,没有理想,没有夙愿,就是一个应允的抉择。有时抉择就是生鲜的薄荷叶捣碎沁鼻,不能逃避,又无法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