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又一个仇和

2018-0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山西太原.晋中两地,上至政界,下至普通百姓,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将一个叫耿彦波的官员的名字,和吕日周以及仇和放到了一起.耿彦波历任灵石县委副

在山西太原、晋中两地,上至政界,下至普通百姓,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将一个叫耿彦波的官员的名字,和吕日周以及仇和放到了一起。

耿彦波历任灵石县委副书记、县长、晋中市榆次区委书记、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太原市市委常委、副市长。以城建工作而闻名,争议也因城建工作而起。

有人给他送了花圈

在北京地铁车厢里,可以看到“王家归来不看院”的旅游产品广告——夕阳的落辉下,古老的晋商私宅,沉默敦厚中不失精致,隐隐可见一个逝去时代的气宇轩昂。

王家大院即是耿彦波在任灵石县长时修缮开发而成。

4月初的山西晋中地区,沙尘渐起,散在山脚的红色杏花开在沙尘里。王家大院傍山而建。出租车在山脚下停下,司机依然记得10年前,他们的县长——耿彦波,“这里就是他开发的。他搞旧城改造搞得很厉害。” 司机重重地拖长了“厉害”两个字。

王家大院是晋中官、商大族,清初起在灵石静升村建造的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私宅。直到1990年代中期,一直由王氏后人及灵石的其他普通百姓居住着。耿彦波时任县长,提出要修缮开发王家大院,县里的其他领导并不同意,但耿是县长,说了算,最终还是开发了。第一期工程,百姓因为可以拿到几万元不等的补助,可以搬到山下更方便地耕作生活,还是很高兴的,可是到后来其他旧城改造的拆迁工作就不那么顺利了。仇晓风(当年王家大院开发工作的参与者之一)向《小康》介绍。

“我在灵石做事,就遇到了不少风浪,拆迁旧城时,灵石老百姓5次到省政府上访”。耿彦波曾这样自述。

2000年4月13日下午,耿离开灵石到榆次赴任。第二天早晨,一个中层干部给他打电话,“县长,天石新城前面给你放着3个花圈”。

此事,一时传遍了灵石、榆次两地。

“当时,我承担着很大压力,但没有作任何解释。我知道当年旧城改造时伤害了个别人的利益……但是,从做事的角度又不得不伤害他们,不伤害他们就会影响灵石的城建大局。” 事后,耿彦波更加平淡地看那3个花圈。

有人给他开了博客

榆次4年,耿彦波主政一方,2004年3月离任。2年后,热心的榆次网友在某网站上开出了名为“耿彦波论坛”的博客。博客的公告栏里写道“耿彦波于2004年3月19日离任榆次,至今已有两年,但群众对他的热情依然不减……”

此番,送行的花圈变成了怀念的博客。

“耿彦波主政榆次做了些什么?”《小康》在榆次随机采访的包括普通公务员、出租车司机、农民在内的20多人中,他们对此问题的回答,主要是“修缮开发了常家大院、榆次老城”、“修建改造了迎宾路、榆太路”、“重建了区政府大楼”、“盖了榆次文化艺术中心和前面的大广场”、“重建了二中,重修了榆次市人民医院”、“建了榆次区工业园”……

“2003年9月,榆次老城和榆次文化艺术中心两个工程在建,耿书记当时每天凌晨两点才回家,早晨5点又到了工地。到两个工程结束,他穿透了6双鞋。我也见过敬业的领导,但真的没有见过这么敬业的。” 2003年9月到2004年2月,姬亚东给耿做过半年秘书,他向《小康》回忆耿在榆次的工作。

“耿彦波做事效率很高。常常不按常规行事。比如建设工程的供电有问题,他不会按常规先找副书记,由副书记找城建局局长,城建局局长找供电公司一把手,供电公司具体负责工作的人最后去落实这件事,他常常直接找供电公司的经理,甚至是具体供电所的相关业务负责人。还经常直接把这些相关的业务负责人聚集到一起开现场工作会议。” 耿的工作方法也常常为人津津乐道,当然也遭遇了不满,“架空了很多官员的权力”。

榆次工程“碑记”

散落榆次的大型城建工程建完后,都留下了落款为“耿彦波”的“碑记”,从上面可以了解工程的概况——

榆次区办公大楼 办公楼于2001年3月3日破土动工,2002年9月完工,占地110亩。建筑总面积27430平方米,绿地面积40000平方米,植松树620余棵,总投资5000万元,来源为售区委、政府旧大楼资金。

文化艺术中心 2002年5月动工,2003年11月竣工。占地45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0万元,拆迁38000平方米,搬迁单位及住户628个,拆迁费用3500元,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面积30300平方米,集演艺中心、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娱乐中心于一体。文化广场32000平方米,地下超市停车场10000余平方米。

榆次二中 2002年1月,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联会决定筹资1个亿,迁校新建。同年4月20日破土,16个月完工。新校占地2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000平方米。

“2000年榆次的财政收入是24500万元,按照分税制可用财力只有7700多万,政府每年固定支出2000万,剩下不到6000万,一年工资需要支出一个亿,这样就有4000万的缺口。”《小康》调查,此后3年榆次财政收入有所上升,但是没有改变“吃饭财政”的窘境。

耿离任3年后,《小康》采访时,榆次财政局局长智景林透露,榆次这两年财政收入有所增长,同时没有新建项目,但直到目前榆次财政累计仍是赤字。

然而,耿彦波在无数的讲话中问得最多的几句就是“我们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还是办多少事筹多少钱?”“干工作,我们是有了条件再办,还是创造条件争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