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鸿出生 向巫鸿先生求教《黄泉下的美术》中的一个疑问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关于汉代"玉衣"和礼仪关系的问题,尸体被"包装"前肯定是有一系列礼仪行为的,这可以从玉衣内 关于汉代"玉衣"和礼仪关系的问题,尸体被"包装"

关于汉代“玉衣”和礼仪关系的问题,尸体被“包装”前肯定是有一系列礼仪行为的,这可以从玉衣内 关于汉代“玉衣”和礼仪关系的问题,尸体被“包装”前肯定是有一系列礼仪行为的,这可以从玉衣内的遗存看出来。我似乎在书中谈到了这一点(可能在“玉衣或玉人”一文中谈得更仔细一些)。

第三种方式由不同葬式的综合而成,可能和张氏家族作为辽代汉人的身份有关。请注意历史总是复杂的,不是根据我们的推论实现。关于著述,作者总是在找寻新的主题和突破点,可以说是不断地做“实验”,而实验总是不能保证其结果的,这也就是实验的价值。巫鸿 ... 巫鸿

谢谢巫鸿先生的回答。对于历史的解释有着“实验性”,这一说法我很认同,“真实”的历史的解释可能并不在于所谓的纯粹的客观,而可能在于通过更为多元的解释来逼近它。 书中,关于第二种“包装”尸体方式之前的步骤,您的确有所提及,例如刘胜尸体上玉塞以及玉璧的使用(页142)。

之后关于“古玉人”的象征意义,您如此解释到“而是再一次肯定了他刚刚获得永恒”。基于玉在整个过程中的使用,我是否能做出这样的理解(可能就是您的意图):由于玉在整个过程中的使用,使得这种方式在侧重点上不同于第一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中,转化与保存界限较为分明,以保存转化以后的尸体为重点(一个奇迹,辛追千年不腐),而第二种方式中,转化则贯穿始终,这不仅在葬礼的时间段内,同样也可能存在于墓门关闭以后的岁月中,以至于尸体的意义可能完全附着在玉之上了(刘胜与妻子只剩下牙齿与碎骨)。

可能我的理解又犯了将历史事件变为单一性的毛病。 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