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旭越剧 越剧演员李晓旭拜昆曲名家石小梅为师 创跨界拜师先河
龙虎网讯 南京青年演员拜师学艺已经不是头一回,但是一位越剧演员拜昆曲名家为师,这似乎还是中国戏曲界头一回。昨天下午,市文投集团下属市演艺集团越剧团的青年演员李晓旭,拜昆曲传承人石小梅为师,开创了中国戏曲跨界拜师的先河。拜师后,为李晓旭量身打造的新编越剧《血手印》在南理工剧场举行了首演。为何会想到跨界拜师?这成为众人好奇的焦点。
为何跨界?
“昆曲是越剧的奶娘”
李晓旭是南京市演艺集团自2014年启动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以来,第5位拜投名师的优秀青年演员。同时,这也是越剧团举行的首次拜师仪式。市越剧团的这位“85后”越剧人,工小生,2004年拜入越剧“毕派”创始人毕春芳门下,成为毕派的关门弟子。她这次拜的师傅是昆曲艺术家石小梅,梅花奖、文华奖双料得主,同时也是昆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越剧向昆曲请益并不新鲜,比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就经常请江苏省昆剧院的石小梅、孔爱萍去讲课交流,不过像南京市越剧团这般正式拜师实属罕见,算是开创了戏曲跨界交流的先河,也让不少戏曲迷颇为意外。
对此,昨天市演艺集团旗下越剧团团长杨庆锦向记者解释,在他看来属于“情理之中”:“这个是我们越剧跟昆曲艺术家,学习传承前辈的做法。越剧界前辈袁雪峰说过,越剧两个奶娘一个是昆曲一个是话剧,越剧前辈艺术家都是这么做的,而且我们越剧院团演员都是像京昆学习的,更多学习的是昆曲的表演、身段,昆曲的表演和身段是博大精深的。
昆曲是白皙知足,越剧从昆曲中习得身段、程式,造就从俗到雅的起转承合;又从话剧中领会情感释读,增强艺术感染的节奏张力。”
业内热议?
“我们没有门户之见”
谈及跨界收徒,戏曲迷有些意外,那么业内就是如何看待的呢?李晓旭的越剧导师毕春芳首先表示十分支持,“一个演员要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越剧也要跟着发展”。而此番石小梅收李晓旭为徒,不仅是跨剧种收徒,也是她第一次收女弟子,“我拜过三位老师(俞振飞、周传瑛和沈传芷),我没有门户之见,在我看来,不管拜谁为师,最后都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石小梅告诉记者,对于她来说是喜事也是挑战,收徒后第一件事,就是教李晓旭一出昆曲小生的看家戏《牡丹亭·拾画叫画》。相对男演员来讲,女性要演好小生,必须付出更多,举手投足、表情、声音……每个细节都要高度敏感,以免不自觉地流露“女相”,石小梅说:“小生要天生条件,我觉得小旭这个演员具备女小生演员的气质,包括她的嗓音,跨界行动不是很容易搞的,对于我来说也是新的体验,教越剧我也不知道怎么教,我的学生都是男的,我会把我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她该怎么弄。
昆曲会给他们很多营养,她马上要跟我学一出昆曲的小生看家戏《拾画叫画》。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艺术没有捷径可走,一切都要靠努力与奋斗。”
而拜师仪式上,李晓旭说自己对石小梅老师仰慕已久,一直希望能够在整体表演上兼学昆曲,拜入石小梅门下受教,可谓得偿所愿。
频繁拜师?
导师制模式瞄准粉丝经济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李晓旭拜师只是市越剧团青年演员拜师活动的第一波,本月28号,越剧团青年演员吉飞、章琪将分别拜梅花奖得主王君安、陶琪为师。频繁的拜师,让不少戏曲迷似乎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而两年之内江苏戏曲演员如此频繁拜师,又是为何呢?
“拜投名师,在于培养新人;打造名戏,在于培养明星名角,瞄准的都是当下最热门的粉丝经济,而这并不是南京演艺集团的第一次商业筹谋。”市文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昨晚新编越剧《血手印》也是一次尝试。
作为江浙沪地区三足鼎立的越剧团之一,南京市越剧团近年来动作频频,引起了国内越剧界的高度关注。团长杨庆锦感慨,越剧是外来剧种,南越能在南京扎根并成为全国越剧一大新票仓,背后就在于包装明星名角、市场化运作、服务戏迷群体的“粉丝经济”。
从“最美越剧小生”王君安与南京首位“梅花奖”获得者陶琪联袂主演的《柳毅传书》及随后的《柳永》在南京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几次尝试下来,让南越在国内越剧界闯出了名头,也得到了本土戏迷群体的高度认可。一位戏迷告诉记者:“目前南京有二十几个越剧迷协会,多是集体购票,而且凡是南京市越剧团的首演,戏迷一定买票支持。
以前经常跑上海、浙江去看越剧,如今不出南京就能看到精彩的越剧表演,还能邀请全国其他地方戏剧协会来到南京一起观看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