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西姆李维诺夫
苏联三朝元老,部长会议主席 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晚年对回忆,“李维诺夫是个聪明而且精明的外交家,斯大林对他不错,当然,只是在某些时间之前。可是,莫洛托夫根本就容不下李维诺夫,当斯大林夸奖后者的时候,莫洛托夫妒忌他,并且想方设法于三十年代末除掉了李维诺夫,虽然李维诺夫还能够给国家和党做许多工作。
莫洛托夫也不喜欢契切林。正是他说服斯大林除掉契切林的。并且斯大林本人对契切林也不满意。遗憾的是,这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他本来可以作譬如外交部副部长或者部长顾问。可是他却呆在科利亚兹莫的别墅里,弹钢琴,早逝于忧郁病和无所事事。不过终究是善终。李维诺夫的命运要更加悲惨……”
最后这句话使我警觉。“更加悲惨的命运”是什么意思?因为,根据官方的说法,他病死在自己的别墅里。这时,米高扬接着说:“实际上,在打算与希特勒签约时,就已经决定要换掉李维诺夫。他一个犹太人,并且是在国际联盟,以及在整个国际舞台上体现我国与希特勒德国斗争的这么一个人,在这个时刻,担任外交人民委员的职位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但是他可以继续作副人民委员。他的经验还是可以利用的。但是,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却想方设法使他被彻底解职。
莫洛托夫对国际事务一窍不通,因而不愿在身边有一个比他更有经验,更熟悉的人。结果,1941年秋天之前,李维诺夫被解职。只有当我们的情况非常糟糕,当斯大林拚命捞每根稻草的时候,他决定利用李维诺夫的经验,派他到华盛顿作大使。
李维诺夫在那里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可以说,是他在危难时刻救了我们,争取到将租借法案扩大到苏联,筹借到了十亿美元。现在可以轻松地说,租借法案没有什么意义。但1941年的秋天,我们已经输光了,因而,如果不是租借法案,如果没有武器、食品、军队的冬装以及其他装备,事态的发展还真不知会怎样呢。
所以,这里有李维诺夫的功劳,他利用罗斯福和其他美国人士对他的好感,安排了军品供应,正如他当年争取了美国承认苏联和建立外交关系一样。
可是,一旦事情安排妥当,莫洛托夫就开始了对李维诺夫的倾扎,结果他被从华盛顿召了回来。我想,不应该这样做。李维诺夫还能有用,因此,不应该用一个平庸的、缺乏主动性的人替换他。
回到莫斯科之后,李维诺夫虽然形式上得到了外交副人民委员的位子,实际上已经靠了边,后来干脆被解职退休。并且他死得很惨。他死的那场车祸,并非意外,那是斯大林背地里安排的……”
我想补充的是,关于李维诺夫从苏联驻美大使任上被解职有另外一种说法。其实质在于,在莫洛托夫1942年春的伦敦和华盛顿之行期间,西方大国,正如前文所述,承诺年内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后来又拒绝履行诺言。这在英美社会各界引起了愤怒的浪潮。
在美国举行了各种示威、游行等等,其中邀请了李维诺夫前往演讲。自然地,他批评了美国政府的行为。在跟斯大林的某次谈话中,美国大使艾夫里尔哈里曼表示,罗斯福总统对苏联大使的类似讲话不满意。哈里曼补充说,大使不应该批评所在国的政府。
这看起来,是宣布了李维诺夫为不受欢迎的人。对于本来就不喜欢李维诺夫的斯大林来说,找到了召他回莫斯科的借口。可能,如米高扬所说,莫洛托夫的倾扎也起了作用。同时,美国人将大使赶出去,也刺激了斯大林。显然,华盛顿认为,为了接替李维诺夫,将会从莫斯科派一个职位更高的人。但这里,斯大林决定要给美国一个难看,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步骤:将大使馆的参赞安德烈葛罗米柯提升为大使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