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北京画院 北京画院2016年学术年会 部分议题纪要
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和"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于2016年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2016工作年会"。两中心分别进行了"齐白石研究"学术研讨会和"传统中国绘画"学术研讨会,以"齐白石艺术的世界性与现代性"和"中国画离开书法还能走多远"为主题展开学术讨论。
《日本"池部收藏"中的齐白石作品》,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陆伟荣介绍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所藏池部收藏中的齐白石作品,这幅作品收藏于早稻田大学有东洋美术资料和考古资料的会津八一纪念博物馆,该博物馆由美术史学者会津八一提议设立。
"池部收藏"指的是清末民初任职于北京日本公使馆的池部政次生前的收藏,由其后人捐赠给早稻田大学,陆教授2002年受早稻田大学委托整理池部收藏,池部的收藏,书画超过100件,绘画藏品中有海派、京派和齐白石等艺术家作品。
主讲人分析了池部的身份、经历、绘画藏品,重点介绍了池部藏齐白石的《枯荷图》,有陈半丁题签。池部收藏中的齐白石作品只有一幅,主讲人分析这可能是池部对京派可能不太熟悉,也可能与收藏经历有关。
《齐白石<濒翁手札>研究》,清华大学的韦昊昱对1919-1950年间齐白石与弟子姚石倩的通信《濒翁手札》进行研究,重点对后1932至1950年的25通信内容进行了解读,力图通过信件尽可能地还原事情的来龙去脉、齐白石对事、对物、对家人朋友的态度,深入探寻齐白石在学生面前所展现的内心世界,努力揭示其个人心绪思想中的复杂多变和内在张力。
其中谈到国难之际齐白石的心绪纠葛、齐白石与罗祥止的微妙师生关系,并提及了1945年末至1946年初在重庆失败的画展。通过这些书信可以看出齐白石的社交网络和日常生活,信札的书法也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齐白石的书法变化。
《世乱身衰重远行——齐白石1946年南下展览考》,中央美术学院张涛从陈半丁的一句话中谈起,对齐白石1946年南下展览的经过、展览动机、为何对展览语焉不详,张道藩为何拜师等问题展开研究。张涛提出六个关键字:来今雨轩、金陵、拜师、十里洋场、代表、弟子,从这六个关键词展开,揭开1946年南下展览错综复杂的真实面貌。
《徐悲鸿和齐白石的知己之交 ——以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遗物为例》,北京画院的罗元欣在梳理北京画院所藏的徐悲鸿致齐白石信札的同时,又在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遗物中找到信札中所提事情的相关收藏,直接地证明了徐悲鸿和齐白石之间的知己之交。
徐悲鸿聘任齐白石为教授、推荐齐白石作品参加中德展览,并推介其为委员、代齐白石向名人求诗题字,1931到1934年徐悲鸿竭力推介齐白石,面对齐白石这位七旬老人对事情诸多的顾虑,徐悲鸿都耐心解答劝慰,身体力行地为齐白石解决诸多问题。齐白石也赠送给徐悲鸿一方"知己有恩"的印章。
《齐白石与门人贺孔才的艺文交往初探》,邹典飞首先介绍了贺孔才的家世背景和师承情况。贺氏家族为藏书世家,贺孔才向齐白石学习篆刻。齐白石对贺孔才刻印多有鼓励性评语,对贺孔才的家世和艺事都极为推崇。20世纪30年代之后,二人关系正式疏远,齐白石在诗中曾表达出不满,贺孔才后来弃学齐白石,资料显示在1935年,贺孔才友人刘叶秋的记载中也未谈到贺孔才师从齐白石学习篆刻之事。
贺孔才后来自杀,也未见齐白石有诗词挽联之类回忆此事。贺的书法与齐白石书法面貌差距很大,其晚年印风也与早年印风差距很大。
《"显隐"之间——齐、陈相交:两种叙述线索背后的共同地缘文化圈》,邓锋从齐白石和陈师曾相交的细节深入考据,两者之间在《齐白石自传》单线叙述之外的人际交往,他们与齐、陈之间的关系分析他们共同的地缘文化圈,并探究地缘人脉在齐、陈相交中起到的作用,并由此剖析《自传》后暗含的隐曲之情。
邓峰提出,两者相交之间有一个隐藏人物朱德裳,朱是北京湖南同乡会会长,是齐、陈之间的重要人物。齐、陈还有共同的知交好友:杨钧、杨昭隽。陈、齐均为王闓运弟子,又有记载显示陈和齐都师从尹和伯学画,那陈与齐可能是师兄弟的关系。陈、曾取径不同,但气脉故有相通,二人之间关系还有很多可以勾连的线索。
《君子之交与旷世收藏——庞耐、安思远的齐白石收藏研究》,周蓉首先介绍了美国重要画商、收藏家爱丽丝·庞耐和她的收藏。1940年代早期庞耐开始收藏齐白石的作品,经手作品大约一百余件。
庞耐收藏的《万竹山居图》与藏在捷克布拉格美术馆和北京画院的《万竹山居图》三幅作品之间的关系。安思远是庞耐的学生,除齐白石作品之外,安思远也收集其他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包括李可染、林风眠、傅抱石、刘海粟、潘天寿、徐悲鸿等。
通过这一东西方交流的案例探讨中国画艺术能被西方主流文化接纳并认可的原因,20世纪西方现代的兴起也为他们理解中国现代艺术提供新的审美视角。同时,庞耐和安思远也通过自己的收藏对齐白石艺术以及中国现代艺术给予了判断和评价,并将之介绍到西方艺术世界。
《齐白石早期肖像画探究》,国家博物馆朱万章从齐白石早期肖像画的背景开始分析,在齐白石生活的早期,写真肖像画更容易找到市场,成为谋生的重要途径。齐白石早期人物画大多源自《芥子园画谱》中的古装人物。齐白石二十七岁拜胡沁园、陈少藩为师,湘潭还曾师从文少可,齐白石在他们的指导下,转向系统的肖像画学习与创作。
齐白石的肖像画大多来源于写生。齐白石早期肖像画从技法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炭笔肖像画,一类是传统肖像画。齐的肖像画是其艺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他从传统中来,并吸取西方绘画技法,为其多元化绘画技法奠定基础。
《齐白石画虾流变考》,中央美术美院的齐附博士将齐白石画虾分成六个时期:临摹期、写生期、提炼期、成熟期、神化期、反璞期。并对各个时期齐白石虾画的形态、姿势、间距、数量、墨色变化等细节进行对比分析。齐白石认为写真传神很重要,在写真基础上,对写实的超越和对神韵的表达才是齐白石认为更重要的艺术追求。
齐白石喜爱画虾,也通过画虾赋予了很多个人情感,寄托自己的精神内涵。齐白石通过这些多层次的创作使原本作为单纯绘画对象的虾最终升华为一种富含文化精神的艺术主题。
《形式的深意——再读<重屏会棋图>》,来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李凇教授试图在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解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传为五代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由此讨论了七个问题:1,位置的意义,画面中人物的座次实际是按照左高右低的皇帝继位顺序而安排;2,"棋"的意义,棋盘上黑子构成北斗七星之势,而相对的白子则隐喻了南唐中主李璟,北斗围绕,象征了帝王的核心地位;3,李璟手中的棋谱,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既定方针的意味,意在表示正统的继位顺序;4,目光的意义,画面中李璟目视四弟,表达了他希望将帝位传给四弟的愿望;5,"重屏"的再读,是空间描绘的技术实验还是作为人物思想倾向的背景说明性添加,李凇教授认为屏风传达了李璟归隐山林的心绪;6,对此画作者的考证;7,"会棋"的象征性——三教会齐,这也是对"会棋"题材的梳理与总结。
《天津博物馆藏<傅山傅眉山水合册>研究》,原天津博物馆的陈晨以傅山、傅眉父子的合册作为个案,切入对傅山、傅眉的研究。这本合册流传有序,经李葆恂、李放、徐世章之手,后进入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最终并入天津博物馆的收藏。
陈晨详细品读了傅山的五开及傅眉的十一开,他认为,傅山的作品构图更为奇崛,山石皴法返璞归真,呈现出更为原始的状态,在水、云、树的细节处理上具有一定的装饰化倾向,而在五开当中,每一开的书法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较而言,傅眉的北宗功底使其作品更具界画的特征,装饰感更加强烈,甚至略带生疏拘谨之感。对此,评议人姚国瑾认为这与傅眉的人生经历有关,这样一位颇具才气的书画大家,却被历史所埋没,我们对他的研究还稍显不足。
《觚拐自由性——傅山之画》,来自北京画院的赵琰哲研究了各个博物馆所藏的傅山之画,试图挖掘淹没在其狂草盛名之下而常常被人所忽略的傅山的绘画作品。赵琰哲认为,傅山的绘画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临古与同代师友的影响。
其一是来自山西最大的藏书家与书画收藏家韩霖的碑帖收藏,其二是与傅山交情深笃的戴廷栻的收藏,其三是与傅山亦师亦友的梁檀。而傅山的绘画作品也呈现出了丰富的面貌,以花鸟最多、山水次之、人物多以点景出现。
梳理其作品可以发现,无论是写意还是实景,傅山的作品构图支离险峻,笔法荒寒率意,多呈现出危险不安的动荡感。但其在色彩的运用上却富有一定的装饰意味,由此赵琰哲猜测,这种意趣是否可以理解为傅山受到了他所在的山西地区的壁画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