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守云演讲 焦守云做客职工大讲堂 讲述《我的父亲焦裕禄》
第23期广东职工大讲堂主讲嘉宾焦守云作主题演讲。吴伟洪 摄
“我父亲反复强调,如果你觉得自己脑子里没有智慧了,就要到群众中去寻找,找到后还要对群众的智慧合理运用,这就是最大的智慧……”4月22日下午,广州南方传媒大厦四楼报告厅里座无虚席,不时掌声雷动,焦裕禄的二女儿、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焦守云做客第23期广东职工大讲堂。她怀着真挚的感情,以《我的父亲焦裕禄》为题,用质朴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事例,深情地讲述了一个女儿眼中的焦裕禄。
整场报告历时近3个小时,大家被焦裕禄的事迹所深深吸引和打动,在毫不吝啬多次给予热烈掌声的同时,几乎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们过去对焦裕禄的印象主要来自于书本、影视作品,今天听了他女儿的讲述后,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生动更丰满立体了,也更能打动我们!焦裕禄精神是可以跨越时代的。”一位职工听众表示。
临危受命:“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
“我的父亲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里,这个村庄叫北部山。”焦守云以焦裕禄的简介开始了大讲堂演讲,她说:“因为太穷父亲小学没有毕业就开始了逃荒、要饭、做长工、做短工、做挖煤工的经历,此后,父亲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入党,1947年随军南下,1953年春天,我父亲又被选调到原洛阳矿山机器厂,即现在的中兴重工。”
焦守云说,在洛矿,因为她父亲表现突出,成为厂里最年轻的厂党委委员,还当过车间主任、调度科长,“这个调度科长就相当于现在我们管生产的副厂长”。
1962年春天,焦守云的父亲被派到尉氏县任县委第二书记参加土改斗争。约半年后,她父亲又被派往兰考,在当时不是任县委书记,同样是县委第二书记,“不是提拔他去兰考当县委书记,他在尉氏县条件相对好,兰考是国家级贫困县,此外,他到了尉氏县或者兰考后,比在工厂里的工资减了40多元。”
“父亲是在兰考最穷最苦最难的时候去的。”在简要介绍完焦裕禄的简历后,焦守云便把话锋转到了兰考——一个让焦裕禄精神弘扬光大的地方。当时的兰考的确“很苦很难”,“庄稼平均亩产只有43斤,往往是一家分到的粮食拿个手绢就给包回去了。”焦守云回忆道。
因此,焦守云认为,父亲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兰考,是临危受命。然而,对于组织的安排,焦裕禄并未犹豫和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那里。”这样的承诺掷地有声。
为了治理风沙,在风里、雨里、雪里调查情况,100多天时间内行程5000余里,整个兰考县的129个大队,他走了123个;治盐碱地时,他带领干部用舌头一片一片地将盐碱的成分给“化验”出来;治内涝时,为了能看出哪儿高哪儿低,哪儿需要疏哪儿需要堵,顶着“白帐子雨”,他在大雨里打着伞看地势……焦裕禄就是以这样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3个多月时间里就把兰考“三害”的情况、特点摸了个透。
为了践行诺言,焦裕禄还紧密联系群众,他始终告诫自己和手下在工作中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始终相信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因此,开会晚了他睡过村办公室的办公桌,睡过老百姓的麦秸草垛,甚至为了弄清兰考牲畜的发展情况,他睡牲口棚,3天3夜与饲养员长谈,“他反复强调,如果你觉得你的脑子里没有智慧了,你就要到群众中去。”焦守云一字一顿地说。
心系百姓:“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里的一句话,焦守云认为用这句话形容她父亲很贴切,他永远将老百姓的利益和党的利益看作是他最大的工作,也是他最需要做好的工作。
在这一点上的事例实在太多。焦守云说,最让她母亲为难的是,父亲出去工作到底给不给他钱和粮票,由于他在外面总要吃饭,所以总不能不给他装钱装粮票;但是给了,这些钱和粮票又可能不是他自己用的,因为她父亲下乡看到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就会将兜里的钱和粮票掏给老百姓,甚至看到老百姓没有衣服穿,就会将外套脱下来披在老百姓的身上。
焦守云还记得,父亲得了重病时医生给他开了30块钱一副的中药,但焦裕禄觉得太贵而拒绝使用,可是当他下乡发现一个孩子因为生病脸憋得又红又紫,一家人束手无策,看病没有钱,就只好等着孩子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就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写下:“这是咱农民的孩子,不管多大代价都要救活。”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1964年,当焦裕禄被确诊为肝癌而且皮下扩散后,他的肚子里已经长满大大小小的瘤子,还骑着自行车在兰考大地跑来跑去,“他不懂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吗?不是的,他总是觉得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说到此处焦守云的眼泪不由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