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的故事 “中国卫星之父”赵九章的昆明岁月

2017-1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清华大学引以为豪的杰出校友之中,有一位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的校友.他,就是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三至第五届中央委员的

在清华大学引以为豪的杰出校友之中,有一位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的校友。他,就是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三至第五届中央委员的著名气象、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1907-1968)。

赵九章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1907年10月15日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中医家庭。1921年秋,赵九章失学后到一家小交易所当店员。他干的是粗活累活,吃的是粗粮淡菜,但为晚上能躲着读书,曾用竹篾编了个灯罩,外面糊上多层包装纸,一侧开个小孔,靠那个小孔射出的一丝光线照着几个字几个字地读。

就是靠这份刻苦,他自学完初中物理,于192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河南留欧美预备学校(即河南大学附中前身),1926年又以突出成绩考入浙江工专(浙江大学工学院前身)。

1929年秋,父母双亡、依靠姑妈和吴岫霞资助的赵九章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赵九章又从南京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动力气象学。1938年8月,获博士学位的赵九章回国后,在昆明度过了艰难的6年。

卖掉了赵孟頫的真迹

赵九章初到昆明时,在西南联大工学院航空工程学系和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任职。他们一家挤在昆明履善巷3号既旧又破的一间半民房里,他一面教书一面进行科研,靠微薄的工资收入,维系着全家清贫的日子,生活过得异常艰苦。

抗战时期的昆明,随大批机关、工厂、学校的迁入,人口剧增,物价飞涨。1940年,为躲避日机的轰炸,赵九章一家同梅贻琦等一批清华人,应著名报人惠我春的盛情邀请,搬到了西北郊大普吉龙院村惠家大院住了3年。1941年6月,学校为帮助教师渡过生活难关,将靠赵九章390元薪金度日的赵家列入膳食补助范围,每人每月给予16.

8元的补助。但杯水车薪,不得已,只好节衣缩食,一省再省,赵九章穿的长裤变成了短裤,妻子吴岫霞的棉袄两只袖子“失踪”了,孩子赵燕曾的内衣也变成了“百衲衣”。

搬家时,赵九章一家全部的家当只装了一小马车。吴有训说:“看到九章搬家时那点东西,我就难过得要掉眼泪。”1942年春节前不久,女儿赵理曾出生,赵九章一家的生活更加困难。

生活所迫,被逼无奈,名门之后的赵九章不得不含着眼泪,卖掉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家宝——一轴元书画名家赵孟頫\(1254-1322)的真迹。赵家留下的传家宝,在当了教授的赵九章手上,不得不易与他人。

自编讲义为教学

西南联大航空工程学系是个新成立的系,全系只有系主席庄前鼎和冯桂连2名教授,赵九章等3名副教授及l名专任讲师等12人。这些教师住得很分散,工作和生活十分不便,但教书都教得非常认真。1939年,赵九章转到理学院任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副教授。次年,晋升为教授。

赵九章为地质地理气象学系高年级学生开设的,是一年6个学分的必修课理论气象。这是该系学分最高的一门主干课。此外,他还先后在航空工程学系、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和物理学系开设了航空气象、高空气象、大气物理、海洋学等课程,挑起了教学的大梁。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没有教材,他就自编讲义油印或让学生传抄。赵九章编著交国立编译馆审查付印的《理论气象学》讲义,是我国该课程的第一部教材。

赵九章是西南联大有名的“严师”之一。他的课堂讲述富于条理,并以清晰的物理概念,严格的数学推演,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吸引人。他强调学生既要学好本专业,又要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并要注重阅读外国文献,掌握学科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