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周恩来 赵九章上书周恩来 建议重新上马东方红一号
1965年,中央批准了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代号“651工程”。之所以代称“651”,是因为1965年1月8日,钱学森建议我国暂停研制的人造卫星应该重新上马并列入国家任务的缘故。而在头年底的三届人大会议期间,赵九章就曾上书周总理,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是抓卫星工作的时候了。
随后,中科院进行了相关讨论。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专委提出了1970年—1971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报告,建议卫星工程总体及卫星本体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七机部负责,地面观测、跟踪、遥控系统以四机部为主,科学院配合。
5月6日,中央专委第十二次会议批准了该报告。由此,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任务正式启动。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设计院,以及卫星本体、地面设备、生物和轨道四个工作组,并讨论提出第一颗卫星的初步方案。
9月,中国科学院组建了卫星设计院,代号“651”设计院,公开名称为“科学仪器设计院”,由赵九章任院长。中国的第一颗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工程正式起步。
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科院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人造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即“651”会议)。会议确定这颗卫星为科学探索性质的试验卫星,并提出“上得去,跟得上,看得见,听得到”的总体要求。
在基地方面,为了保证“东方红一号”的发射,从1965年起,就开始重新建造可以发射多级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场。1966年底,基地接受了卫星地面跟踪观测台、场站的总体设计、设备安装、基建和机构组建等任务。就是在这个时候,“文革”风暴也越来越猛烈地刮了起来。
为了卫星研制、发射的顺利进行,1967年1月24日,中央军委专门对东风基地下达了关于“不搞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坚持正面教育”的指示。中科院卫星研制科研队伍、试验基地、科研设施以及工厂,一起转交给国防部门,类似实行军管。
1969年8月27日,第一枚进行预期飞行试验的两级火箭竖在发射架上。火箭竖起的当天,便惊动了美国和前苏联。它们关注的不仅是卫星,而且是火箭能打多远。如果火箭能使卫星脱离地球轨道并定点成功,就说明已具备了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另一个特别关注中国的,就是日本,它也在准备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9月3日,两枚中远程火箭运抵东风基地。随即给火箭通电,开始进行垂直测试。
测试中,发现了二十多处技术故障。其中两个陀螺仪,尤其是水平陀螺仪的问题最为严重。当充气压力加大以后,陀螺仪出现振动并伴有异响,漂移量更超出了允许范围,只得带回北京的相关研究所进行改进。陀螺仪是提供导弹飞行基准的仪器,如果它出问题,飞行参数就不准了,通俗地说,就是偏离目标了。
送回北京某研究所的陀螺仪,经测试分析证实,在低温、低压条件下,轴承出现不正常的振动,导致输出漂移量明显增大,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10月15日,改进后的陀螺仪,被运回东风基地,重新进行安装测试。
11月1日,东风基地下达“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指示,发射前的准备工作紧张地开始了。
“东方红一号”正式发射之前,必须对新改进的中远程火箭进行飞行试验,以保证卫星发射的成功。
周恩来指示:“这次发射不同寻常,以往我们的试验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是在自己境内搞的,而这一次射程很远,必须控制住,一定不能让导弹飞到国外去。”
试验刚一结束,有些单位就准备敲锣打鼓庆祝了。
可当时的跟踪测量技术不过关,并没有得到导弹打到预定落区的报告。发射一结束,钱学森和李福泽就回到了基地。头一件事就是向落区测量站询问任务执行情况。落区参谋长报告说:“到现在,全站没有一个人发现目标。”
李福泽的脸色一下阴沉下来。因为即使不能进行实时跟踪,如果火箭能够正常进入落区上空,观测人员凭肉眼也能发现目标。可四十多分钟过去了,那么多双眼睛竟没有发现目标,显然是出了问题。也就是说,火箭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是中途跌落在境内,还是飞出了国界?最坏的情况是落在前苏联境内,这将引起涉外事端,甚至引发战争。
李福泽初步了解情况后,一边迅速向北京报告,一边召集各参试单位到基地司令部紧急会商,希望尽快得到火箭的准确去向。可当时,主要依靠的是光学电影经纬仪来跟踪火箭飞行轨迹。这种光学仪器受天气的影响很大,同时火箭关机后光辐射消失,它也不能提供记录,且其记录媒体是胶片,要等胶片冲洗出来,才能判读、计算出结果。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至三天的时间。如果这枚火箭真的飞出国境,即使出来结果也太晚了。
周恩来从北京接连打来问询电话,并安慰大家:“你们抓紧时间把火箭落点弄清楚。先别慌乱,不要太紧张,万一真打到国外了,我也已经做好了去莫斯科说明情况的准备。”
还好,不久就传来了一个农民在川南无人区发现火箭残骸的报告。虽然没有酿成国际争端,但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邻国日本获悉中国试验发射失败的消息后,更是一阵惊喜,因为它有可能赶在中国之前发射卫星。
1970年1月30日,第二枚两级火箭发射成功。一二级火箭分离成功!火箭高精度击中目标!
2月,国防科委向东风基地下达了发射“东方红一号”任务的预先号令。2月4日,“长征一号”火箭从北京总装厂乘专列出发。几天后,安全送达基地。
就在这时,是采取两步走还是一步到位的发射方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两步走是用一枚火箭先发射一个与卫星同重量的实验物体,成功后再进行“星箭合一”的发射。
中国这边的争论还没有结果的时候,日本那边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却在1970年2月11日上了天!
1957年前苏联第一个发射了人造卫星,紧接着是美国。1965年11月26日,法国争到了第三的位置。中国因为三年自然灾害暂停了卫星项目,丢失了第三的位置。这次连第四也拿不到了。
2月25日,国防科委决定:采用一步到位发射方案。当然这充分考虑了安全问题,是不是有外界刺激的因素,不能完全排除。
4月1 日,“东方红一号”抵达发射场。
4月24 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蘑菇云》
孟昭瑞 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70年4月24日,随着一曲《东方红》的旋律通过广播电台在神州大地回荡,我国自己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解放军画报》高级摄影记者孟昭瑞不仅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而且是那段历史的记录者,他在《中国蘑菇云》一书中,讲述了“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前所经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