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文性感照 司法协理员刘倩文:用爱心感化迷途者回归社会
有这样一份工作,收入不高,每天跟服刑人员打交道,通过感化教育,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不再犯罪。这些人中,有患上艾滋病的吸贩毒人员、挪用公款想自杀的妇女、醉驾后放荡不羁的青年……
就是这份很多人都敬而远之的工作,刘倩文却坚持做了5年多。她的执着与坚守,也使她成为2014年度"感动福建"人物。
1987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的刘倩文,从福建警官学院社区矫正社工专业毕业后,就投身社区矫正工作一线,2009年7月成为福州鼓楼区华大司法所的一名司法协理员(原称"社区矫正专职社工")。5年多来,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她用女性的细腻、坚韧和爱心,成功地感化并改造了在社区接受矫正的每一个服刑人员。
社区矫正工作,是指通过监管、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矫正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旨在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给社区服刑人员以尊重。然而"尊重"二字需要勇气去面对和践行。
2014年1月21日,华大司法所接收了一名患有艾滋病的吸贩毒人员,年轻的协理员们都不知所措。当时已怀有身孕的刘倩文虽有顾忌,但考虑到自己工作比较久,还是接受了任务。在全面、细致地掌握了张某的情况并恶补了相关医学知识后,她制订了具体、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
为了不让张某产生被歧视的感觉,她坚持不戴口罩与他交谈。除了讲解法律法规外,更多的是对他的关心和心理辅导,同时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刘倩文细心和耐心帮教下,张某终于开始自我反省,积极参加司法所组织的教育学习,主动与司法协理员谈心。
每个人都会犯错,应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但真正要让一个服刑者重新回归社会,却非常不易。刘倩文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出,"迷途者要回归正轨,必须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找到一份工作,二是家庭和睦。"
50多岁的王某是一名挪用公款被判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她曾是福州某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因挪用单位16万余元公款,不仅失去了公职,丈夫也欲跟她离婚。据刘倩文回忆,王某每次见她都泪流满面,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为了让她走出阴霾,刘倩文不仅帮她联系到一份保险业务员的工作,还多次找王某的丈夫沟通,最终成功化解了他们的婚姻危机,使王某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刘倩文说:"做司法协理员,最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即换位思考。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细心体会他们的处境。只有往他们心里走,他们才会打开心扉,发自内心地接纳你。"
24小时手机开机待命、每天谈话、走访、心理疏导……繁忙的工作,低微的收入,5年多来,身边的同事换了一个又一个,只有刘倩文始终坚守着。
"这份工作已经做了五六年了,有很深的感情,虽然有时候(服刑人员)很不听话,但也不舍得放弃。"刘倩文说。
5年多来,刘倩文已经记不清"迎来送往"了多少矫正人员,有不少人成了她的好朋友。在他们眼中,刘倩文乐观向上、善解人意,具有使人重新振作的力量。
"刚来接受矫正时,有的人情绪低落,担心外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有的人不服管教,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但是到矫正结束,大多数人都有很大的转变,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谈起多年来的工作,刘倩文有很深的感触。
刘倩文说:"我热爱这份工作,看到每一个‘矫正人员’走上正轨,重新融入社会,家庭回归安稳,就是我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