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台湾不妨去新竹清泉 探访三毛的治愈系梦屋
在清泉,三毛的抑郁与失眠都消失了。王庆钦 摄
在将军池免费泡脚,可以欣赏清泉的绝佳风景。王庆钦 摄
依照原来的格局,当地在原故居附近重建了这座张学良故居。王庆钦 摄
清泉是一个山地村落,位于台湾新竹市竹东五峰乡,游客稀少。少帅张学良在这里度过13年幽居岁月,作家三毛也曾租邻近小屋住过3年。这里山路蜿蜒,古木参天,瀑布流水,风景一绝。
少帅的幽居岁月
“山居幽处静,旧雨引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1946年,张学良和赵一荻从大陆转到台湾清泉部落的“井上温泉疗养所”,在严密监视下,开始了苦闷的幽谷山居,这首小诗便是写于当时。
清晨从新竹出发,车行一个多小时蜿蜒上山,一栋日式黑檐平房依山临水出现在眼前,是为重建的
张学良故居。室内陈列不少资料、文物、老相机、收音机、缝纫机、闹钟、茶桌、藤椅……还有张学良侄女提供的500多张老照片,少帅的幽禁岁月得以一窥。
当时张学良和赵四生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张学良曾回忆说,当地人吃番薯,但他吃大米。两人可以在附近散步、打网球、泡温泉,自己种地、养鸡之余研读明史。但他们不能离开这里,也不能与外界接触,吊桥两边都有警哨,张学良如果到街上弹珠房看热闹,或者与乡民聊天,马上就会被警告。因此尽管周边山明水秀,却也深锁了自由。
清泉民风纯朴,如今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对这位大人物仍有印象。他们会跟你笑谈一些轶事,比如张学良河边垂钓,其实根本钓不到鱼,因为蒋介石送他的鱼竿太轻了,只适合用在池塘。
张学良真正的故居,位于清泉吊桥的另一侧,已经毁于1963年一次台风引发的泥石流。后来,当地看中这里独特的观光资源,2008年参照旧居照片大小及格局,在遗址附近重建了这座约150平方米的平房,向民众免费开放。
台北的少帅禅园,是另一个较有名的张学良幽居之地,位于北投幽雅路,极不显眼,游客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现在是富有情调的餐厅和茶室,当然,打的仍是少帅的招牌。
三毛的治愈系梦屋
走过横跨上坪溪的清泉吊桥,依山路曲折向上,一块简单的小木板上箭头所指,便是“三毛故居”。这是一座红砖小屋,其实三毛只在此租住过3年(1983-1986年),作为她不时远离红尘的“梦屋”。
“三毛的家”里,淡淡地放着《橄榄树》空灵透彻的歌声,墙壁上张贴着不少照片和文字,诉说着这位“女文青鼻祖”一生的奇幻故事。经过三毛家人同意,这里是台湾唯一一个陈列三毛照片和资料的地方。
屋前一方院落,坐在木椅上,品味一杯咖啡,或者一尝当地人酿造的米醋、米酒,对面青山满目苍翠,远眺山岚缥缈,入耳的是淙淙水声和啾啾鸟语,的确惬意至极。
1980年三毛拜访清泉一位好友,便立刻爱上了这里“不加修饰的美景”。每逢住在这里,她严重的忧郁、失眠问题统统不见了。她自己也说,在这里,“可以安安静静地坐一个清晨再坐一个黄昏,在这里面,没有悲恸,只有平和”。
清泉游客极少,三毛住处的隔壁提供民宿,忙碌不休的都市人可以在此落脚一晚,享受远离都市尘嚣、放松身心的难得体验。
现在,三毛梦屋由一位家住台北的义工打理,所卖咖啡与民宿费用,全部捐给附近的桃园小学。小学的学生不到百人,均为泰雅原住民,有着天籁般的纯净歌喉。校内有原住民自建的文化馆,介绍泰雅人的生活习俗。
品尝传统山野风味餐
走过仅容二人擦身而过的一号吊桥向右,在上坪溪北侧,有一家名为“影原”的餐坊,妙处在于临水而建,且两面通透,用餐时,溪水在耳边潺潺,风从身边掠过,眼前枝叶婆娑,有种天然野趣。
这里提供的是泰雅原住民传统风味餐,老板夫妇也为泰雅人,早年在都市生活,退休后返乡,几年前看准都市人的巨大休闲需求,开办这家风味餐厅兼提供民宿。
当我们一群人抵达的时候,一桌的山野料理正好摆上,让人食欲大开。老板曾先生(泰雅名Tu-siyu Pa-yan)身着传统服装,一一介绍:这是“大蒜石板肉”,先要把山猪肉用盐巴腌半个月,再加入大蒜快炒,香味浓郁独特;这个“清蒸鳟鱼”,用马告(山胡椒)、腌树籽和黄豆一起蒸,再淋上香油、米酒,口感甜嫩,是道开胃好菜。
南瓜则采自自家所种,配上鱿鱼罐头,做成“清蒸南瓜”,再搭配奶滋,口感清甜。自家种的高丽菜汆烫后淋上马告酱汁,脆甜而美味。
还有一大瓶绿色饮料,清香的口感,却喝不出是什么果汁。老板揭开谜底:这是松针汁,用野生松叶打成汁,再与苹果汁、蜂蜜配比调味,还有保健功能呢。
这餐原味十足的清泉菜式,由老板娘兼主厨乌蜜比林(音)出品。老板好客又幽默:“太太是我的老板,她坚持传统风味炒菜,而且所有的钱都在她手里,我是她的仆人,按照她的吩咐去做。”
小贴士
1、前往清泉的山路曲折蜿蜒,晕车者一定要预先服用晕车药。
2、清泉各点之间步行可至,山间有步道,桥头有温泉。泡脚是免费的。
3、影原餐坊的营业时间视旅客的到访、用餐时间而定,因此在这里用餐要提前预订。
4、吊桥附近山上小教堂也提供简单的住宿餐饮。(刘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