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放狠话底气何在 王健林5次高调背后的3大尴尬
同是“隔壁老王”,同是做地产业,都有一个“姓万”的企业,与王石自去年冬天以来陷入胶着的股权大战所不同的是,王健林自2015年底以来,半年多的时间里5次高调亮相,并且每次都狂卷大众注意力,热度甚至超过“国民老公”王思聪。
先来看看“国民公公”的这五次高调亮相吧:
王健林第一次高调去年10月底,王健林亮相哈佛大学公开课,畅谈“万达国际化之路”,演讲及与听众的互动内容一度在社交网络疯传。王健林谈到万达正在进行“最深刻的一次转变”,就是要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代言人”,海外收入至少要占年收入的30%。
王健林第二次高调刚刚进入2016年,万达在京召开发布会高调宣称35亿美金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一桩海外文化并购案。就在并购案当天召开的外交部记者会上,甚至有记者就此事提问外交部发言人。
王健林现场透露,并购传奇影业将使万达影视控股公司成为全球收入最大的电影企业,未来将开启电影制作发行资本化运作,万达将目光投向上游的影视制作,是为了进一步延伸海外资产链条。这次高调并购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王健林第三次高调第三次高调就是万达2016年会了。年会上,王健林除了高调献唱外,还做了一个时长超过一小时的年度报告。报告中王健林指出,万达要在2016年实现“去地产化”的转型,并且多次提到“全球最大”四个字:比如万达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电影企业、全球最大电影院线等,霸气外露。
王健林第四次高调第四次高调亮相就是5月份在央视一档节目中隔空喊话:有万达在,上海迪士尼20年之内盈不了利!他在节目中谈到:“现在已经不是看米老鼠、唐老鸭为之疯狂的年代了,完全是克隆以前的IP形象,没有创新怎么行”,并声称,上海只有一个迪士尼,万达在全国将开设15到20个主题乐园,好虎架不住群狼,有万达在,迪士尼实在不应该来大陆。
王健林第五次高调最近的一次高调亮相就是近日“霸屏”的“一个亿小目标”了。王健林也是在参加一个电视节目时说:“很多年轻人,有自己目标,比如想做世界最大,想做首富,有这个想法,是对的,是奋斗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先赚1个亿,看看能用几年可以达到目标,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首富眼里,一个亿的“小目标”也因此成了热议话题。
透过王健林的5次高调,可以看出万达转型的决心,而转型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国际化,一个是打造文化产业帝国。其中的国际化又是在围绕着娱乐传媒服务,可以说王健林在缔造自己的“娱乐帝国”梦。
正如王健林自己所言,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大型房地产企业没有一家转型成功。万达就要成为世界首家大型房地产企业成功转型为服务业企业的样板,改写世界经济历史。
王健林放狠话的背后底气何在?据《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王健林家族以1700亿人民币的财富重回中国首富的宝座,并且超过87岁的李嘉诚,首次成为华人首富,全球排名第21位,也比去年大幅上升12位。 今年,万达集团首次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财富》杂志在报道中提到,如果万达是一家美国公司,2015年销售额将超过梅西百货,而收入距娱乐巨头时代华纳也相去不远。 并且,几起大手笔的并购使得踊跃参与全球市场角逐的万达,引发了国外的关注。仅2015年一年,万达豪掷50亿美元,收购了世界铁人三项比赛公司,以及西班牙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的部分股份。 此外,据万达集团2016上半年经营简报显示,截至6月30日,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收入290.3亿元,完成上半年计划的105.7%,同比大幅增长57.1%。截至6月30日,若按照182天算,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每天收入1.6亿元。
各项数据表面上一片大好的背后,事实果真如此吗?光鲜的数字背后,是否又隐藏着“虚假繁荣”呢?
的确,现实“打脸”,王健林也遭遇了三大尴尬:
王健林尴尬一 | 国内90%主题乐园不盈利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国内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约有1500亿元资金套牢在主题公园投资之中。
近日,商业地产服务公司高力国际发布了名为《中国主题乐园的梦幻之旅》市场分析报告。其相关负责人陈铁东在接收媒体采访时称,国内的许多主题乐园还是具有一些通病。由于国内不少主题乐园的开发商都是由当地产开发企业转型而来,由此导致了在早些年建造的主题乐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没有谨慎的市场调研,在区位选择上比较粗糙。但迪士尼等国外品牌乐园在选址时都做非常详细深入的调研分析。”他谈到,另一个问题是国内一些主题乐园并没有IP(版权),没有合理的设计和差异化竞争的特色,盈利难也成为了当前饱受诟病的话题。
迪士尼最开始做内容,打造了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经久不衰的经典IP,而后又衍生出一系列衍生品,进而开发主题乐园,凭借的是受众对其经典IP的感情积淀,用互联网时代的话说叫用户粘性。
反观万达,是一家做商业地产的公司,进而做电影院线,万达影业成立于2009年,并没有留给市场的经典IP。凭借着在地产领域的优势,借着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东风,做旅游地产或主题乐园。王健林高调的背后并不是一帆风顺,今年7月,作为万达投资的第一个主题乐园,在开门运营一年半后,武汉万达主题乐园中止营业。一名旅游业人士对此称,乐园内容的丰富度不够,游客的游园体验有待提升。
王健林尴尬二 | 传奇影业收购生变今年1月,万达宣布以不低于230亿元全资收购美国传奇影业,但8月便传出重组受挫消息。有文化娱乐界人士认为,与传奇合作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商业与文化上的差异,致使万达“进入内容生产”的构想实现起来很难。
其实收购传奇影业,也并非一桩很划算的买卖,传奇影业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亏损,和传奇影业模式类似的相对论传媒去年已宣告破产。
虽然传奇影业有参与投资好莱坞超级大片,并深度开发电影IP的经验与资源,但相比好莱坞六大,传奇影业本质上是家做私募基金的电影投资公司。一方面,通过跟好莱坞大制片厂一起拼盘投资来分担自己风险,独立性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好莱坞近些年中等票房体量的影片在减少,像传奇影业这样的公司,一般难以拿到顶级大片的投资额度,这又间接增加了风险。如此双重风险,都将在万达收购传奇影业之后转嫁到万达身上。
但对于急于进入好莱坞市场、布局工业电影链条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样的公司还是如“金疙瘩”一般吃香,吸引着2015年在国际舞台上买个不停的王健林。
万达预计传奇影业2016—2018年将合计实现净利润约31亿元,但随着《魔兽》的失利,今年实现盈利的目标充满不确定性。预计12月上映的影片《长城》能否让1.5亿美元投资收回成本,也还是问号。这些与万达起初对传奇影业最理想的并购状态还是有差距的。
王健林尴尬三 | “银幕巨头”而非“内容巨头”路透社报道称,万达将在全球四大洲拥有超过1.3万块银幕,王健林由“房地产大亨变成了娱乐业巨头”。
在电影院线领域,2012年,万达集团斥资17亿美元买下了拥有约5000个银幕的美国第一大院线连锁AMC公司;2015年6月,万达集团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万达院线,又以超过4亿英镑的价格,并购了拥有450块银幕的澳大利亚第二大电影院线Hoyts。王健林表示,在完成对欧洲最大连锁影院Odeon &UCI和美国第四大院线Carmike Cinemas的收购后,万达集团将控制全球电影票房的15%,并可能比原计划的2020年更早达到控制全球20%电影票房的目标。
即便如此,万达只能说是一个“银幕巨头”而非内容制作的巨头。万达至今尚未制作出经典作品,更未打造出自己的独特IP价值。
王健林日前接受路透社专访时称,万达预计今年将收购美国两家非制片类电影公司,两笔交易价值都将在10亿美元以上,进一步扩大万达电影王国的版图。
据外媒披露,这两笔交易完成之后,出产《教父》《阿甘正传》《变形金刚》等大片的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派拉蒙影业公司,很有可能是万达进军好莱坞的下一个目标。今年7月份就曾传言万达计划收购派拉蒙影业公司49%的股份,这家拥有100年多年历史的好莱坞电影公司总估值可能高达80至100亿美元。
对此,王健林说自己敢于失败,“如果我们花50亿或80亿美元收购‘好莱坞六大’之一,然后全赔了,万达也不会破产。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万达完全靠自己。我们一边前进一边改变,这就是第一个做事情的人的代价。目前为止,我们没看到过一个大的房地产公司成功转型成服务型和文化型产业的例子。”
万达对内容制作的“饥渴”,可见一斑。
豪气诚可贵,实力价更高。王健林无非是想通过并购这一资本工具,将好莱坞最优质的内容资源收入囊中,从而缔造自己的文化帝国。
但目前来看,这只是王健林的“美好愿望”,且不说收购“好莱坞六大”前途不可知,就是对传奇影业的收购也节外生枝。高调过后,冷静下来思量一番,其实面对具有近百年内容积淀的巨头诸如迪士尼,万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自微信公众号:有意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