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荣的前妻 祐康戴天荣: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特殊的时代

2017-05-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9:30,戴天荣如约走进了会议室,边走还边对助理说,"这里的空调开得有些低."并指了指我身旁的实习生,问道:"小伙子穿这么少,冷不冷呀?"  这位以冷饮起家

  9:30,戴天荣如约走进了会议室,边走还边对助理说,“这里的空调开得有些低。”并指了指我身旁的实习生,问道:“小伙子穿这么少,冷不冷呀?”

  这位以冷饮起家的杭州本地人,身高1.8米以上,说话与典型浙商谨小慎微的风格不同,讲到得意处,他会哈哈大笑,眼神明亮;说到产品质量时,又一脸凝重,“我很害怕当我老了走不动了,在西湖边坐着轮椅的时候,突然之间看到一个大头娃娃,说是吃了祐康的产品才变成这样的。那一刻,我将会生不如死。”

  企业名片

  祐康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以食品为核心主业,以新事业、投资业务为助推企业发展两翼的多元化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祐康坚持“健康”的核心价值,始终以“缔造中国健康品质”为己任,致力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健康食品产业价值链集成者”。

  创业

  关于祐康,坊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棒冰袋回收箱”的典故。

  在祐康的发展史上,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棒冰袋回收箱”的典故。据传1992年,祐康初创时,还只是偏安于杭州机场路上的一家小食品厂,为了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戴天荣带着他的员工,定期在城里的大街小巷翻找棒冰袋回收箱,然后把里面的雪糕和冰淇淋包装收集起来,看看竞争对手有几张,自己又有几张。甚至,还要翻看内层的包装纸,了解哪种口味最畅销。

  典故靠谱吗?戴天荣曾稍微作了解释,因为冰棍卖掉后,包装袋通常会放进纸篓里,翻看一下,就会发现在某个区域内,祐康销售的,跟市场其他竞争对手销售总量的一个占比,然后再去分析该品种的结构等……

  用最低的成本,了解到市场上最直接的信息,以紫雪糕起家的祐康,销售额平均每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一跃成为全省冷饮食品行业龙头企业。

  “当时生产的雪糕,哪有今天这么多花色,工艺也比较简单。”提起20多年前制作雪糕的场景,戴天荣依然历历在目。用手比划,“里面是奶做的,然后打到巧克力里面,外面再包裹一层巧克力,这就是紫雪糕了。”

  30岁出头的戴天荣,每天都会很早去工厂。先穿着白大褂在车间冷库里转一圈,然后再跟工厂里的大学生打会乒乓球,一天都精神劲十足。

  事实上,他爱运动是出了名的,不少媒体都会提及此。而戴天荣也有自己的说道,“我们是做食品企业的,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生产出健康的产品呢?”所以,只要有时间,他会先在健身房里跑40多分钟的步,然后再花一个多小时练器械。“今天练胸大肌,明天练肱二头肌,几天不练就觉得少了什么。”

  这习惯一坚持就是25年。

  守业

  转瞬之间就能毁掉一个食品品牌,“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老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何况是做食品产业的。一不留神在食品安全方面出现了问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创立的品牌可能就毁于一旦,让人生出“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感叹。

  “祐康在成长过程中,也碰到过很多问题。”戴天荣说,“因为食品行业是一个产业链的体系,体系中会有很多短板,我们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一个个短板。”戴天荣打了一比喻,例如开车,最好的技术不是不撞别人,而是如何不被撞到,要做到这一点,司机必须要有前瞻性。目前,祐康集团已基本形成以食品基地、食品制造、食品商贸、食品物流为核心的大食品主业“三横一纵”“丰”字形产业格局。

  其中,“丰”字最上面的“一横”,是指以基地为支撑,往上游、往源头去靠。因为,现在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出在源头上,只有在源头上把好关,才能做出健康的产品。“像阿克苏的糖心苹果、红枣等,祐康在当地都是有基地的。”

  源头上有了保障,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多年的行业经验让戴天荣发现,冷鲜食品从生产、售卖,到消费者手中,是一条集成制造、销售、物流的供应链,一环扣一环。于是,祐康才有了“以基地为支撑,以商贸带制造,以制造促商贸,先工贸后物流”的发展路径,引领企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当然,戴天荣也意识到这种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也有它的短板——那就是发展速度慢。

  “不过,每个企业的出发点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戴天荣掰着手指,细细分析:如果把物流、商贸、制造拆开来看,祐康都不是做得最大的,但是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它的独特竞争力。而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独特性和不可仿效性。

  宁可慢一步,不可错半步。从成立至今,祐康没有发生过一起食品安全问题。

  坚持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让企业的错误减少到最小。

  在祐康内部,有一道著名的算术题:100-1=0。

  戴天荣解释道,“这是一道关于质量的算术题。”它传达的是一种换位思考,只有生产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该题目才能成立。通俗地讲,假如有100个人吃祐康的产品,而这100个产品中有1个是不合格的,那对这一个吃到不合格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就是100%不合格。

  “如果,再把这个产品的几率放大去看,中国有13亿人口,每人吃一支冰棍,那么这个百分之一的量就很大了。甚至,大到足可以摧毁一个企业的数量。”去年,站在浙江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台上,戴天荣坦言,做食品企业,听起来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但实际上自己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009年,祐康集团斥资5亿元建设打造的全国首个食品“透明工厂”正式投入使用:从来料检测到产品输送,全程都向消费者开放。当时,有人说“透明工厂”是作秀,也有人认为戴天荣在自找麻烦,甚至连祐康自己的股东都持反对态度,但戴天荣还是坚持住了。

  他说,工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有一次合格和二次合格的问题。一次合格是指生产的过程,二次合格则是出厂后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但是如果等到消费者吃到不合格的产品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那还不如在生产时,就让其提意见,看看哪道工序不对。

  “这就是所谓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含义吧。”在“透明工厂”,那流淌着莫扎特音乐的车间工作,员工内心也忍不住轻快起来,或许,这种快乐又传递给他包的每一个饺子、做的每一个汤圆里面,让吃的人也分享到这种快乐。

  变局

  他喜欢“以终为始”这个成语,想好目标,认准方向,再努力开始。

  在采访戴天荣的前一天,祐康集团正式与支付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祐康集团旗下连锁便利店祐驿站及支付宝为依托,开展具体合作。这意味着,顾客在祐驿站购物结账时,只需使用支付宝钱包条码付款功能,便可快速完成付款环节。

  而这离戴天荣朝思暮想的“百年祐康”又前进了一步。

  创业早期,戴天荣就琢磨着,祐康是靠冷饮起家的,想在这个领域做得好并不难,但要想永续经营,屹立百年,仅靠这些又是不够的。所以,在1999年才完成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后,他出人意料地迷上了“国际化”的概念——导入ISO9002质量标准,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完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国家食品安全HACCP认证……“都是为了和国际接轨”。

  想好目标,认准方向,再努力去做,戴天荣很喜欢“以终为始”这个成语。他说,很多事情不是你愿不愿意去做,而是你不得不去做。就如现在大热的电子商务,2000年,戴天荣就已经成立了杭州祐康电子商务网络有限公司,推出96188都市便利网,开展城市电子商务。“因为,从业务的角度来看,未来实体企业发展一定要经历‘无商不电商’的过程,企业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变化自然会带来阵痛。但戴天荣认为,如果企业能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紧跟时代,日子可能会过得越来越好,反之则会倒退。

  “因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特殊的时代。”他改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开篇的句子总结道。

  对话

  杭州日报(以下简称“杭”):请问,你怎么看待执行力?

  戴天荣(以下简称“戴”):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主流思想。这对企业很重要,对员工个体也一样。在虚拟化、复杂化的环境中,大家很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公司的管理者必须知道自己天天都在拔河,劲一分散就会输掉。

  我个人并不喜欢说执行力。我经常对自己的经理们说,执行力的根本是领导力的问题。因为执行力的好与坏,在于他的执行意愿。意愿来自于领导,如果领导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就会释放出无穷的力量。例如,员工会开创性地做事,不用鞭策,每天汇报工作的时候,是带着问题和方法来汇报。

  杭:那么,你认为如何才能培养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呢?

  戴:我拿成功者和失败者作比较。同样是做一件事情,失败者通常会想自己怎么怎么做不到,而成功的人则想着去如何完成它。这就是积极主动的思想。思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积极主动的人永远是正能量,正能量的人又能吸收很多能力,负能量的人只会自己把自己屏蔽掉。

  我女儿房间门上的两句话我很欣赏:成功在于睡前的20分钟,健康在于起床后的20分钟。睡前利用20分钟想想自己一天做的事情,早上起来再锻炼20分钟,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能给人带来很多的正能量。

  杭:作为一名健身爱好者,你经常看球类比赛吗?

  戴:那倒没有。我个人比较喜欢足球和乒乓球。我认为,足球的组织模式跟企业管理一样。如果,员工把“球”给了企业总经理,可总经理总是又把“球”还给员工,不去射门,就永远得不了分。

  中场的组织很重要,但是关键的临门一脚更重要。我总是对总经理说,你怎么不去射门,不去投篮呢,你不去得分,永远赚不到钱。

  杭:你最近在看什么书?

  戴:我经常对助理说,“有好的书出来以后,请帮忙放大,并缩写成3000字,我随时可以去学。”我没有很绝对地去看哪本书。比较喜欢的是名人名言类的书籍,他们的一句话可以提醒我很多事情。

  有些书我不一定能记住书名、作者,但我会记住它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让我形成共鸣。我还有一种习惯,在书上看到的东西,觉得不错会把它们写下来,然后再把自己的领悟掺进去,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