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胡宝善 胡军的传奇父辈:胡宝善、胡松华

2018-0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胡军的传奇父辈:胡宝善.胡松华    10-24 17:21         提起胡军的名字,观众对这位在电视剧<天龙八部>.<一江春水向东流>和电影<蓝宇>.

胡军的传奇父辈:胡宝善、胡松华    10-24 17:21         提起胡军的名字,观众对这位在电视剧《天龙八部》、《一江春水向东流》和电影《蓝宇》、《无间道》等片中有出色表现的硬汉小生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70年代以一首《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著称的军旅歌唱家胡宝善的儿子、著名歌唱家胡松华的亲侄。

      胡宝善是北京人,生长在满族一个中医家庭。父亲是位中医,但兴趣广泛,不仅爱好传统的书画,还爱好西洋音乐,会弹琴,母亲虽然是家庭主妇,但嗓子特别好,所以,在家庭熏陶下,他和哥哥胡松华从小练就了一笔好字。

      1949年,胡松华参加了华北大学第三部文工团,并随部队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战斗。

在那里胡松华接触到了许多少数民族民歌,为他日后的民歌创作和演唱打下了基础。而弟弟胡宝善也于1950年参军,在公安部队宣传队唱歌、拉大提琴等。胡宝善说:“50年代,苏联专家和保加利亚专家来中国讲学,部队派我去学习,保加利亚专家发现了我的声乐天赋,就专门培养我学习声乐。

并点名要我和施鸿鄂等五名学生随他赴保加利亚继续深造。”回国后,胡宝善被分配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教书,“文革”期间学院解散,他又来到海政歌舞团,直到退休。

      对于那首家喻户晓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胡宝善说:“1971年,周总理曾要求三军文艺战士把歌舞搞上去。

当时我们正在排一台晚会,准备迎接金日成首相和西哈努克亲王。当总理看完晚会后,他说:‘同志们哪,大海也有平静的时候呀!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唱点抒情的歌曲呢?’总理的话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不久我们出海拉练,当时风浪很大,军舰在很有规律的节奏中行驶。

我马上产生了用圆舞曲写这首歌的念头,表现海军战士在艰苦生活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当我在激情之下很快完成了创作、第一次演唱这首歌时,没想到会引起广大指战员热烈的欢迎,并很快被广为传唱。

”       胡宝善的妻子是话剧演员,他们有二女一子,儿子胡军是老二。两个女儿分别在航天部和惠普公司工作,只有儿子胡军走了从艺之路。

      说起胡军,胡宝善言语之中充满慈爱。他说自己15岁参军,对军队特别有感情,儿子一出生就给他起名为“军”。

胡军天生有一副好嗓音,胡宝善希望他能子承父业,所以他让胡军从小就练声。但是胡军对唱歌却不感兴趣,高考时竟背着他报考了表演,同时考上了中戏和北电,最后,他让儿子选择了中戏。       胡宝善说,胡军从小在海军大院长大,小时候比较淘气,因此没少挨他的打。

小时候胡军比较怕他,直到现在和他在一起时还有些拘谨,但父子感情特别好。胡宝善说,胡军很懂事,对朋友也很义气。

对于儿子在表演上取得的成就,胡宝善说:“胡军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从没拿我和他伯父出来炒作,因此,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关系。胡军现在戏路很宽,能演温情的,更能演硬汉的。这几天胡军正在威尼斯参加电影节,胡军的媳妇也是演员,和胡军都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 作者:庄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