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和曾子 8 孔子和他的孙子子思真的都没长胡子吗?
成年男人长胡子,换言之,长胡子是男子成熟的标志。而且,胡子具有重要的美容作用,所以男人很重视修饰自己的胡子。一位留着大胡子的男人,如果被称为美髯公,往往给人以飘逸、潇洒、俊秀的印象,心里不免有几分得意。
正因为胡须具有重要的美容作用,几乎所有的孔子画像都给孔子画出了长长的胡子, 当然不是美髯公的形象,而是稳重、威严、睿智的圣人形象。 子思画像中的子思长有胡须,这和真实的子思可能有距离。然而,历史的真相是,孔子不长胡子!
并且,孔子的孙子子思也不长胡子。据《孔丛子·居卫》篇记载,子思到了齐国,齐国国君见子思没有胡子,便指着身旁一位 美须眉 的嬖臣,戏弄子思说:如果相貌可以互换的话,我不惜将此须眉让给先生。
子思正色回答说:一个人是否贤明,在德不在貌, 且吾先君生无须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 。意思是说,孔子虽然 生无须眉 ,但天下王侯并不因此而降低对孔子的崇敬。孔子祖孙二人都不长胡子,大概是遗传的原因吧。
《孔丛子》是记述孔子及其八世子孙言行的书,共21篇,过去一向被视为伪书。然而,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孔丛子》并非伪书,其成书经数代人之手,不免有讹误;书中所记大多有所本,其中记述子思言行的六篇,很可能杂取《子思子》一书,应有可信的资料。
据此,可以认为,子思游齐,因为不长胡子而受到齐国国君的戏弄这样的细节,恐怕很难臆造出来;子思回击齐国国君,连带说出孔子也不长胡子,更是细节中的细节,尤难臆造。
所以说,《孔丛子》关于孔子、子思不长胡子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明代学者陈继儒、清代学者杭世骏等都曾据此指出,孔子本无胡须,而所见孔子像多胡须,是错误的。(齐姜红) 孔氏有无家学传统? 孔子死后,他的后世子孙是否继承了先人之业,形成了一个家学传统?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故宅门在孔庙东墙外,元代建筑。《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死后,他所居住过的房屋,立即被改造成了家庙,内藏孔子的衣冠、琴、车、书等,成为最早的孔子纪念堂。
直到二百多年后,司马迁到曲阜还参观了这座因宅为庙的孔子纪念堂 司马迁称其为 仲尼庙堂 ,看到了陈列其中的车、服、礼器,以及学生们按时到这里来演习礼仪。 仲尼庙堂 自然成为孔氏家学发生、兴起的场所。
孔氏家学由孔子发其端,子思踵事增华,大约到孔穿、孔谦、孔鲋时蔚然形成。 在孔氏家学的形成与传承中,大致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1)家藏文献的保护与传授。孔子整理、使用过的六经,以及子思等人的著述,自然藏于 仲尼庙堂 ,细心保护,世代相传。
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世孙孔鲋,将其家传的《论语》、《孝经》、《尚书》等书秘藏于祖宅壁中,然后逃到嵩山隐居。到汉初鲁恭王拆除孔子故宅时,这批珍贵的文献被发现,成为两汉学术的一件大事。
(2)记述家学源流的著作。比较重要的有: 《孔丛书》,三卷,二十一篇,相传为孔鲋所作。主要记述孔子、子思(孔伋)、子上(孔白)、子高(孔穿)、子顺(孔腾)、子鱼(孔鲋)等孔氏重要人物的言行。
《孔子家语》,原书二十七卷,见《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孔子弟子所撰,早已亡佚。传世本《孔子家语》,是三国时期王肃收集整理的,共十卷,四十四篇。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语行事以及孔子的祖先、弟子等各方面的情况。 《孔子三朝记》,相传为孔子三见鲁哀公所作,《汉书·艺文志》有著录,共七篇,今已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