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华今晨被击毙 他何以如此冷血杀人成魔

2017-1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新闻源:据央视报道,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周克华已于今日6:40分许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一带被击毙.(新华网)8月10日上午,重庆市沙坪坝区

      新闻源:据央视报道,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周克华已于今日6:40分许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一带被击毙。(新华网)

8月10日上午,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国银行一储蓄所门前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周克华持仿54式手枪杀死一人杀伤两人,抢走死者随身财物后潜逃。当天中午,一名铁警在盘查周克华时遭到了枪杀。现已查明,2004年以来,周克华在江苏、湖南、重庆等地多次作案,杀死杀伤多人,抢劫巨额现金。

记者和重庆警方取得联系,确认周克华在今晨6点多钟被狙击手击毙。有消息称,周克华是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附近被击毙的,童家桥距离最初围捕周克华的歌乐山一带约6公里。

周克华中弹身亡续:现场至少有六七处弹痕

据现场民警介绍,击中悍匪周克华的民警为沙平坝区民警,其中一名王晓渝(音)在抓捕过程中被跳弹擦伤了脚,伤无大碍;另一民警姓周(音)。英雄民警已经身披红花离开现场。目前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附近居民闻讯纷纷前来围观,所有民警都面露喜色。据记者目击,现场至少有六七处弹痕,现在重庆警方正带着仪器搜寻遗弹。

     网友言论:

李留艳:周克华击毙了,其实想想他这样有什么意思,杀了那么多人,抢了那么多钱,他自己的母亲却住在艰苦的茅屋里…

王永海:连续4天日夜搜捕,今天早晨6点40分,终于将周克华击毙。祝全体军警们,你们辛苦了!

刘彦超:应当让他受遍人间苦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临死时,再千刀万剐,凌迟处死。不然怎能对的起九条命!

彭思思:人间正道是沧桑啊。想想你的白发老母和你的儿子,他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樊小纯:不知道过去他是受过什么打击,变得如此穷凶极恶!

   来源:华声在线综合

                            重庆警方披露击毙周克华细节 孟建柱签发嘉奖令

从周克华身上搜出的做案工具 重庆市公安局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8月14日8时40分讯 14日凌晨6 时50分,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经过重庆等地公安机关连续数日艰苦奋战,犯下累累罪行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被公安民警成功击毙。至此,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件成功告破。

8月10日9时34分,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康居苑中国银行储蓄所门前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案犯打死1人、打伤2人后逃逸。经查,该案与2004年以来发生在江苏南京、湖南长沙、重庆等地的多起持枪抢劫杀人案系同一犯罪嫌疑人周克华所为。周克华,男,汉族,1970年2月6日出生,系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镇二塘村人。

案发后,公安部和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一切措施,尽快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受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委派,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专程赶赴重庆坐镇一线指挥,公安部第一时间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并派出专家组指导案件侦破。重庆市公安局全警动员、全警参战,副市长、公安局长何挺指挥全市公安民警会同武警和驻渝部队官兵冒着40多度的高温酷暑开展严密封控、全力围捕等工作,发布缉捕通告,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提供线索。

在公安部统一协调指挥下,全国公安机关同步开展案件协查工作,湖南、四川、贵州等相邻省份层层设卡布控,形成了一张围捕顽凶的天罗地网。经过连续4天昼夜奋战,于8月14日凌晨6时50分在重庆沙坪坝区覃家港镇童家桥村莴笋沟背后,我公安民警将其当场击毙。

据悉,此前,长沙警方成功获取周克华体貌特征,江苏警方进一步确定他的DNA等重要信息,为案件的成功侦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第一时间签署命令向重庆市公安局颁发嘉奖令,授予重庆市公安局集体一等功。

 相关新闻:案件数据 8年8案8命

重庆

2004年4月22日

江北区:枪杀取款女职员

某酒店两位女职员到位于江北区红旗河沟的工商银行五黄路分理处取款后,被持枪歹徒抢劫,歹徒开枪打死1人、打伤1人后逃逸,抢走现金7万元。

2005年5月16日

沙坪坝区:枪杀取款夫妻

沙坪坝区汉渝路一牛肉面馆前,一对刚从银行出来的夫妇遭到枪支射击并被抢走皮包,内有17万元现金。枪声惊动一过路男子,歹徒顺势向该男子射击,最终造成两死一伤。

2012年8月10日

沙坪坝区:枪杀公司女出纳

沙坪坝区中国银行一储蓄所门前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周克华持仿“五四”式手枪杀死1人、杀伤2人,抢走死者浅黄色女式单肩大挎包。据悉死者为某公司女出纳。

长沙

2009年10月14日

南郊公园:枪杀中年男子

南郊公园发生一起枪击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持自制手枪将李某杀死后潜逃。

2009年12月4日

芙蓉南路:枪杀取款男子

41岁的郭某(男)前往芙蓉南路新姚路口农业银行取款,取完钱后欲上车时,遭一名歹徒开枪抢劫,郭某头部中弹当场死亡,其携带的4.5万元现金被抢走。

2010年10月25日

雨花区:枪杀公司负责人

雨花区东二环一段220号门前发生一起枪击杀人案,一公司负责人肖某遭枪击身亡,歹徒抢走手提电脑一台。

2011年6月28日

天心区:枪击一名老板

天心区桂花坪黑梨路一基建工地附近,48岁从事汽车配件生意的男子张某遭一名持枪男子枪击,致头部、腰部负伤。

南京

2012年1月6日

下关区:枪杀一公司取款人

下关区一家农业银行门口发生持枪抢劫案。一男子持枪打死某公司提款人,抢走19.99万元现金后逃窜。经侦查,公安部确认犯罪嫌疑人与重庆、长沙持枪抢劫杀人案系同一人。

作案特点

沿长江作案 具有周期性

今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王顺安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分析了“平头男”的犯罪心理。王顺安当时还预言,“平头男”在南京枪案之后还会继续作案。

“平头男”的作案手法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是地域性。嫌疑人沿江作案,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水陆空立体型交通条件,好逃遁。第二是钱财犯罪。他现在缺钱,钱财就是他的动机,而且,他针对的是从银行提取出来的现金。

第三是枪击,而且枪法很准,心狠手辣,干净利落,不留痕迹。王顺安说,把之前的案子联系起来看,嫌犯作案是周期性的,不是连续作案,有一个抢钱——蛰伏——用完再抢的周期。他屡次成功,未来还会作案。

延伸阅读

周克华或涉袭击哨兵案

2009年3月19日19时42分,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的某驻渝部队营房,一名歹徒蒙面持枪袭击致1名哨兵身亡,随后抢走步枪1支。今年8月10日,有接近重庆警方的人士称,周克华已被确定为此案疑犯。

2009年3月19日,一蒙面歹徒出现在该部队大门前,他拿枪向身背步枪的值班哨兵连开两枪,哨兵胸部中弹,倒在地上。歹徒抢走他的枪后,徒步到达距离事发现场约300米的渝州五金城西门对面的石新路边,乘坐一辆在此等候多时的出租车逃离。当时,重庆警方根据掌握的情况将此案列入反恐打击的范畴,悬赏30万元缉拿嫌疑人。军方和警方联合成立专案组,公安部专家也抵达重庆帮助侦破,但疑犯一直未被抓获。

探访调查

周克华其人:

从小聪明成绩好

要不是新闻上播放了周克华的照片,“周克华”这三个字在他的老家——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镇二塘村,几乎已经被人遗忘了。

“他相貌一点没变。”周克华的小学同学陈启红看着通缉令上的照片说,周克华小时候很聪明,成绩也不错,但他们想不到,这个老实而又内向的“华儿”,怎么会连续枪杀这么多人?

同学:

他小时候成绩好讲义气

井口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和北碚区交界的地方,作为工业重镇,这里汇集了多家全国知名企业。距离镇上约3公里的地方就是二塘村,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从村里横穿而过,旁边就是一条小河,在被小山丘包围的二塘村,周克华现在的家,位于全村位置最高的地方。

周克华的老家是一栋三层楼的红砖房,房子没有装修。旁边的邻居已经搬走了,房屋临时出租给了拆迁户。

今年42岁的陈启红与周克华是小学同学。陈启红说,周克华人比较聪明,小时候在班上成绩很不错。这一说法得到了二塘村多位老人的证实,“他爸爸当了多年生产队的会计。”60岁的陈启芳说。

读完一年级后,陈启红辍学了。之后周克华的成绩怎么样陈启红不知道,但两人直到十几岁才失去联系。

陈启红说,小时候他曾与周克华以及同村的几个小伙伴去村头的小河里游泳,周克华的游泳技术很好,而且很讲义气,他们从河里抓上来的螃蟹,一般都是生吃,周克华偶尔也会从家里偷火柴出来烤着吃。

邻居:

他性格内向与父母有关

作为多年的邻居,陈启芳记得,在周克华小时候,长辈们一般喊他的乳名“华儿”。陈启芳对周克华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的性格很奇怪。陈启芳说,周克华很老实,从不招惹别人,别人也不会欺负他。其他的小朋友喜欢钓鱼、抓青蛙,但周克华看起来没什么爱好,总是独来独往,放学后一般就回到家中,自己玩自己的。

“他性格非常内向。”陈启芳说。63岁的陈启厚老人也持同样的观点,因为他记得,见了面周克华从来不主动打招呼。

63岁的朱国兰分析,周克华的内向跟家人的性格遗传分不开,因为其父母性格都很内向,“村里有红白喜事,他们从来不参加,去年周克华的父亲去世,我去探望,他妈妈也没打招呼。”

母亲:

会在外人面前责备自己

如今,周克华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在村里,记者10日在村里走访,年轻人几乎不知道“周克华”这个人。不过说起有人在外面犯事,村民基本上都知道是哪户人家。

记者拿通缉令上的照片给陈启红看。陈启红说,几十年了,周克华的面相几乎没什么变化。

陈启厚回忆,去年8月份,周克华的父亲去世,周克华曾回了一趟家,只不过他晚上回来,凌晨就走了。这一说法得到了陈启芳的证实,周克华父亲去世的次日凌晨6点左右,她曾亲眼看到周克华匆匆地走了。

就在此前的6月28日,周克华还在长沙黑梨路一建筑工地附近枪击工地老板张某,致其头部、腰部负伤。周克华的父亲去世后,这栋三层楼的房子就由快70岁的母亲守着。现在住在旁边的胡女士说,周母生活非常艰难,去年还种了葡萄,今年就只种了一点蔬菜,老人家每天都要到市场上去卖菜,赚钱补贴家用。胡女士说,周母一般只吃小白菜和红薯,从没见过她买肉吃。

胡女士家里有空调,周母有时候会去胡女士家歇凉。在胡女士面前,周母从来不说儿子的事情。如果有人谈到周克华,她会因为儿子的不听话而责备自己。

重庆铁警中枪身亡 爆头哥为何如此冷血杀人成魔

      重庆铁警因爆头哥的再度出山身亡。媒体报道称,在围捕“爆头哥”周克华的过程中,这名重庆铁警发现爆头哥的可疑迹象,在盘问过程中被击身亡。也许,抓住乃至从肉体上消灭一个爆头哥,是假以时日必能做到的事情,但社会需要反思的是,如何避免下一个爆头哥出现?

爆头哥这个名字,几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个穷凶极恶的杀手,身上充满了太多的谜:他为何频频杀人,他对社会为何有如此浓烈乃至不加节制的仇恨?当他将枪瞄准无辜者的那一刻,他到底在想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境遇,造就了如此冷血的一个人?

8年流窜作案,杀人劫财,却屡屡逃脱警方的“追捕”,如今“真身”暴露,陷入警方的包围之中。周克华其人连同其犯下的“命案”,自然足以“勾起”民众的注目,不少网友夜以继日地“刷屏”等着“搜捕”的最新进展,对或真或假的传言、爆料都一并分享扩散之。

这以至于在许多媒体和网友口中,周克华竟然被称作“爆头哥”。“哥”抑或“姐”,在网络时代的解构语境下,就如同“亲爱的”一样,已渐渐由本义延伸出“轻松搞笑”的外沿。

男女老少都可用之自称,不但“活泼”了词语本身,也隐隐约约包含了些许对于“平等精神”的寄寓。于是,可以称一个很有型的街头流浪汉为“犀利哥”,也可以把热心救人的小伙叫做“托举哥”。

传播的逻辑,要使“爆头哥”及其背负的数起枪击案成为舆论的焦点,市场及好奇心的驱使也必然会使更多关于前者的信息流涌现在公众面前。然而,这些都不应成为罔顾应有的伦理立场,过度消费“罪犯或犯罪”的理由。

有数据表明,大多数当代人或多或少存在精神隐疾,比如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所导致,比如与他人比较引发的心理失衡,而社会贫富分化、丛林哲学盛行、信仰缺失道德虚无化,都可能导致许多人走向心灵的迷茫,在某个临界点激发起内心灰色的一面。

如果我们不对周克华这样的反社会案例加以剖析,从中汲取必要的教训,个人就可能走向失去理性控制而精神返祖的不归路。如果社会不对周克华个案背后可能存在的普遍意义加以重视,不能从中反省社会存在的某些弊端并加以改进,群体就会面临彼此猜忌恐惧而带来的对立冲突。

当初的马加爵让我们反思现行教育体制对于人性的关怀日益稀缺,唯分数论让青少年们失去了完整的人格化教育,城乡二元制的两极分化让马加爵这样的孩子充满自卑,仅仅因为遭到同学嘲笑,就会将日常隐藏的对社会的仇视化为血腥暴力。

农村屡屡爆发的连环血案,让我们审视贫瘠土地上人际关系的脆弱不堪,失去了赖以维系的基层管理秩序,让农民之间的单一血亲关系容易演变为不公平的力量博弈。而周克华的出现,则让我们又面临全新的反社会人格威胁。

“爆头哥”流行及错位的媒体“叙述伦理”

对“悍匪”周克华的“封山围捕”仍在继续。此人自04年以来在渝湘苏三地流窜作案,加上最近牺牲的一名铁警,已有9人遭其杀害。对这样一个穷凶极恶之人的“搜捕”让全国瞩目,8月10日以来微博、报纸、网络上关于“重庆枪击案”“周克华”主题的帖子、报道夹杂着传言、猜测已成铺天盖地之势。

8年流窜作案,杀人劫财,却屡屡逃脱警方的“追捕”,如今“真身”暴露,陷入警方的包围之中。周克华其人连同其犯下的“命案”,自然足以“勾起”民众十分的好奇心,对于媒体而言亦称得上是“最猛”的新闻佐料。

因此,不少网友夜以继日地“刷屏”等着“搜捕”的最新进展,对或真或假的传言、爆料都一并分享扩散之,各种臆想各种噱头。

这样一场“罪与罚”的较量,被人们不自觉地将当成了现实幕布下的“警匪大片”,轻敲鼠标隐匿于“ID”之后,一种集体性的亢奋和难以理喻的“激动”弥漫“网间”。

以致于,在许多媒体和网友口中,周克华竟然被称作“爆头哥”。笔者以“爆头哥”为关键词在微博上搜索,得到结果近50万条。通过搜索引擎,更是发现,一些报刊或于标题或于文中直接以“爆头哥”指代周克华。

如,“‘爆头哥’重庆再次犯下血案”“荷枪实弹,搜山捉拿‘爆头哥’”……更甚的是,一些媒体在报道周克华犯罪过程时,喜欢有意无意地使用诸如“将程某一枪爆头致死”的叙述句式。

“哥”抑或“姐”,在网络时代的解构语境下,就如同“亲爱的”一样,已渐渐由本义,延伸出“轻松搞笑”的外沿。男女老少都可用之自称,不但“活泼”了词语本身,也隐隐约约包含了些许对于“平等精神”的寄寓。

于是,可以称一个很有型的街头流浪汉为“犀利哥”,也可以把热心救人的小伙叫做“托举哥”。

也就是说,尽管网络文化本就不拒“戏谑”,活用旧词也不可避免地附上这种“印记”。但其实,这种“翻新”和“解构”并非毫无底线的,也必然要受于公序良俗、伦理情常的宰制。

然而,偏偏有些人喜欢将周克华亲切地称为“爆头哥”。一个不断地害人性命,夺人钱财的“凶徒”能称为“哥”吗?就算“哥”只不过是浮云世界里的一个“符号”,如此不伦不类地“命名”,也给人一种极大的扭曲感。

“爆头”“爆头哥”式造句,因其形象、简洁,的确更方便于交流和传播信息。而实际上,“爆头”是一个异常口语化的词语,它脱胎于射击游戏,玩家用枪击中对方头部次数越多表示“技术越高超”。

之于游戏,被击中的只不过是程序模拟出的“虚幻人”,所以“爆头”一说可谓“无关紧要”。但现实中,一旦“爆头”,就意味着是恶性犯罪,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被残忍地终结,以“游戏玩家”的口吻描述无辜公民的“被杀”,实在是对生命尊严的漠视。

将“爆头”以及“爆头哥”之类的名词,与9个受害者的“残忍被杀”联系在一起,无疑是种非常轻佻和恶趣味的“言语不敬”。正如一些网友所言,“他是谁的哥?你哥?我哥?用‘哥’来形容一个悍匪,是极不合适的”。

当然,必须承认,“爆头哥”一说的流行也许并非人们有意为之。有好事者给周克华取了如此诨名之后,其借着网络渠道快速流布,不经意地就渐成“大流”了。普通人没有义务,很可能也没有辨识力去发掘该词背后的“情感色彩错位”,但一些大的报刊也毫不犹豫地就以“爆头哥”来称呼周克华,确有“失察”之嫌。

传播的逻辑,绝然要使周克华及其背负的数起枪击案成为舆论的焦点,市场及好奇心的驱使也必然会使更多关于前者的信息流涌现在公众面前。然而,这些都不应成为罔顾应有的伦理立场,过度消费“罪犯或犯罪”的理由。

抽干了起码褒贬爱憎的空心化“符号式叙事”,只会怂恿着无理性的“刺激感”,在民粹的情绪中蔓延,“杀戮和暴行”的原罪感也就泯灭于唾沫横飞的“猎奇谈天”中。

矫正个中叙述伦理的偏差,当从矫正“爆头”“爆头哥”等缺乏敬畏的“冷血指称”开始,文字及言语上的客观得体,亦是对那些遭凶徒杀害的逝者应有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