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才小警卫员 朱良才上将和他的警卫员(原创)

2017-07-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老家坡顶上看日出那天遇到的那位老弟告诉我,有一位老人了解克

                                        在老家坡顶上看日出那天遇到的那位老弟告诉我,有一位老人了解克府(朱新华,朱良才之二子)出生的情况:他叫杨正干,原来是朱良才上将的警卫员。

90出头了,就在胭脂河南面的营岗村。我想,我一定要去看看老人家,问问克府出生的情况。回京后,我便打电话问妹妹朱筱秋知不知道这个人。她和弟弟新春编写了“朱良才画传”,收集了父亲的很多资料,可她居然也不知道。

一听说有这么一个人,立刻决定要去拜访。原来她的事情安排的比较满,准备十一过后去。我说,老人家90出头了,要去,咱们就尽快。 这样,21号一大早,我赶到城里,和妹妹筱秋、侄女(大哥新加的女儿)晓红一起,妹夫开车,沿着新开通的北京到阜平的高速公路直奔阜平,去看望杨正干老人。

在胭脂河南岸的营岗,我们见到了这位父亲的老警卫员,老人虽然90多岁了,但还是自己拄着拐棍走下台阶来迎我们。当听说我们是朱良才的后人时,他激动地哭了。

他说:我当然记得朱良才主任(父亲那时是晋察冀军区的政治部主任),我从一参军就跟着他,他到哪里我都跟着。可问起详细情况,他若有所思,最后还是想不起来了。他的儿子告诉我们,两年前他还经常说起那段故事,可这两年什么都记不不住了。

医生说是脑软化,没有办法。筱秋拿出了一张38年父亲和一位小警卫员的照片,问是不是他,他认不出来。大家一看,那个头、脸庞、神情和照片的时间,肯定是他。

筱秋他们一直不知道这位小警卫员是谁,这回总算找到了。筱秋把我介绍给他:这是新华的爱人。他没有反应过来,他儿子说:就是送到北边刘洁如家的那个。“噢,刘洁如,我知道。”他似乎有一点印象。我问他还记得生新华时的情况吗?他想了想:“很紧张,都布置下民兵了。

”.....“没法带呀,叫刘洁如家抱走了。” 筱秋问他怎么离开部队的。他又哭了。那是45年,家里闹饥荒,他的二儿子饿死了。父亲知道了他的困难,就让他回家照顾家庭了。

筱秋又问:后来进北京了,你怎么不去找部队。他说:父亲派人找过他,让他进北京,他不去。“为什么不去北京啊?”筱秋问。他回答:“我不去当干部。我不识字,当干部要受人欺负。”他在村里当书记,可能是有人尽给他出难题吧。

可他还是一直当村支书。为此,文革时挨了不少整,受了不少罪。他老伴儿告诉我们。 如今,老人已经是四世同堂,家庭和睦、幸福。我们离开时,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街上。我心中在默默地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有机会我会再来看望他的。

父亲一生身经百战,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还是一个优秀的政治领导者,他关心指战员的思想,更关心指战员的疾苦,所以深受指战员们的爱戴和尊敬。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胭脂河畔营岗村        父亲当年的警卫员杨正干 已经是90出头了     当听说我们是朱良才的后人时,他激动地哭了。

        我从一参军就跟着他  他到哪儿我都跟着 杨正干和他的老伴儿 妹妹筱秋和杨正干夫妇 筱秋在给老人看父亲的画传   我问他还记得生新华时的情况吗?他想了想: “很紧张,都布置下民兵了。

”.....“    我和老人   侄女小红和老人     老人一家已经是四世同堂了      老人夫妇和他们的重孙      两个家庭合影    左边是我,又边筱秋、小红,中间高个是筱秋的爱人   老人的孙媳妇和重孙 老人一家一直把我们送到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