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到稼轩中学指导微课题研究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4年5月10日,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在稼轩中学报告厅做了<观课议课与微课题研究>讲座,指导学校微课题研究.他以观课议课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微课题研究.观课议课的研究范式.微课题研究成果表达等三个方面,他高位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视角,以及丰富的教学智慧,对教学理论进行了生动有力的诠释,为课堂如何活动建构以及如何翻转进行了深度具体的引领.陈教授提出,议课不是对一节课"好还是不好"的结论,而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它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

2014年5月10日,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在稼轩中学报告厅做了《观课议课与微课题研究》讲座,指导学校微课题研究。他以观课议课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微课题研究、观课议课的研究范式、微课题研究成果表达等三个方面,他高位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视角,以及丰富的教学智慧,对教学理论进行了生动有力的诠释,为课堂如何活动建构以及如何翻转进行了深度具体的引领。

陈教授提出,议课不是对一节课“好还是不好”的结论,而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它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他列举了“评课怪现象”:只听课不评课、表扬奉承大会或批判会,总结了“四化”现象:评课过程形式化、评课内容表面化、评课结论两极化、评课效果零散化。

并提出了议课的对话模型,引入乔哈里咨询窗,主张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从问题到现场的行动研究;提出议课要有生态发展取向,观课时把自己看成助教,议课时将心比心,在“最近可能区”提建议,要从“我”走向“我们”。

陈教授认为,学生是在学校里,在成人和同伴的帮助和影响下,学习生存的 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教学到底是教学科,还是教学生?这是一个问题。教师观课议课,要以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参与教师专业实践的改善,共同营造合作研究、平等对话、智识共享的学习文化。

陈教授强调,在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现在的教育质量观已不只是学生考试成绩,而是在公平基础上的学生发展质量观,需要创新教研范式,来满足在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水平。在20世纪的教学内容变革时代,研究教材教法、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环节,显然已经抓住了当时的教师专业实践的核心。

然而,当进入21世纪,基于标准的课程变革时代,教学的重心从“课”扩大到“课程”,基于课程标准或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不仅仅关注“怎么教”,更关注“怎么学、学会了什么”。教师需要有先进的课程理念——代表此理念的实践——实践后的反思等等。

吴吉亮主任做了总结讲话。他强调,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稼轩中学的“观课议课”活动的宗旨,就是以平等的思维,在观课议课中共同成长、互相促进,取得共同提高;以反省的思维,通过对话反思,不断进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有效地推进教研工作。(通讯员:侯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