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一讲座 张千一《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谈我的歌曲创作》讲座概要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主  办: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音研所.国乐馆整  理:曾妮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博士.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我院特聘教授张千一应"国音讲坛"邀请,于6月

主  办: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音研所、国乐馆

整  理:曾妮

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博士、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我院特聘教授张千一应“国音讲坛”邀请,于6月11日上午在我院举办了《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谈谈我的歌曲创作》的专题学术讲座。院党委书记闫拓时、院长赵塔里木等领导及作曲系师生等出席并听取了讲座。讲座由我院科研处处长高佳佳教授主持。

张千一,著名作曲家,博士,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总政歌剧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作曲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佳作品(第一名)奖、“金钟奖”作品金奖、“金鸡奖”最隹音乐奖、 “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等多项大奖,有“作曲鬼才”和“金牌作曲家”之称。

代表作有歌曲《青藏高原》、《嫂子颂》,舞剧《大梦敦煌》、《霸王别姬》,说唱剧《解放》,舞蹈配乐《千手观音》、《飞天》等。

自八十年代初以交响音画《北方森林》登上中国乐坛以来,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室内乐、声乐、歌剧、舞剧、舞蹈、电影、电视剧等各类不同体裁、题材的作品。在器乐作品、舞台作品、影视作品及声乐作品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的作曲家,有“作曲鬼才”和“金牌作曲家”之称。

如何使一首好歌具备词曲的完美结合,使演唱者在二度创作中准确地表达出音乐和文学的内涵,同时让广大听众感受到它的美并产生共鸣,是十分不容易的。由于文学的先导式介入,歌曲的结构意义和呈现状态较之器乐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张千一教授从创作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一些作品同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些歌曲创作的体会。张教授主要从歌词、曲调写作和字的处理三个部分作了详细说明。

首先,关于歌词张千一教授建议选取:题材选择的角度好、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性、语言比较精彩的作品。有人说,词是播种的父亲,曲是孕育的母亲。由此看来,歌词对于一首歌来说是具有重要的先导性作用的。随后以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的主题歌《传说》、《林海雪原》主题歌《小薄雪》为例,详述歌曲创作题材选择、思想艺术性以及语言的特点的重要性。

其次,在曲调写作方面,他做到了注重艺术品味、注重技术含量、注重雅俗共赏、注重时代精神的“四个注重”。接下来举例分析了动机发展型、调式变化型、立体思维型、复台节拍型等他主要歌曲创作的类型。

张教授还讲述了字的处理。他分享了创作的经验,表示如何把汉字的四声规律及原则把握好非常重要,字是特别关键的。张教授说:“写歌难,写好歌更难,写能被传唱的歌难上加难”。写歌和写其它音乐作品一样不容易,一样需要付出,需要作出成功和失败的等待。他朴实的话语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之后,在场师生踊跃同张千一教授互动。作曲系高为杰教授希望借张教授讲座这个契机,鼓励我院作曲系师生开拓创作领域,在培养目标上不应有局限。最后,一直聆听讲座的院党委书记闫拓实教授说:“香格里拉是没有的,香格里拉也是有的,它在哪里呢?它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