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复星 插坐学院何川:复盘新媒体职业教育创业400天

2017-1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前两天发了一个朋友圈,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我们现在做事,每天这么忙碌,这么辛苦,没有性生活,晚上回到家之后,保安问你哥你回来了,走的时候,保

前两天发了一个朋友圈,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我们现在做事,每天这么忙碌,这么辛苦,没有性生活,晚上回到家之后,保安问你哥你回来了,走的时候,保安说哥你走了,他其实心里在想:"哥你到底是干啥的?"

这么辛苦的工作,我们到底在创造价值还是在制造溢价,我们有没有用心做研发的事情,还是把太多精力花在营销和造势上了?

我们做职业教育,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年代最值钱的是人,我们想在人这件事上做出一点价值来。

大家都知道,现在有一个现象:经验报废的频率非常快。很多时候昨天管用的东西,今天就不管用了(我说的是方法论的层面,不是道的层面)。

怎么办呢?要不停的学习,但是不停的学习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上课,真正关键的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谷歌判断自己员工的时候有三个力:洞察力、判断力和用户感知力。前面Denny讲的用户驱动型组织这块,我非常非常认同,我们一直在强调这件事情,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没有花精力在这个事情上,所以我们希望学员也好、客户也好,都能具备学习能力,而不是向我们要一个结果。

我跟我的企业学员经常说一句话:微信代运营,1000万以下的,我们不做;500万以下的我们不做;200万、100万这个价格的微信代运营我觉得是非常不可持续的,而且也很难做好。所以,微信代运营也真不是什么好生意。

举一个例子,哪有把孩子放保姆家里的?你可以请一个保姆过来帮你做咨询也好,帮你做维护也好,但你见过哪个人把自己孩子放保姆家里的。

微信代运营本质上就是这样的生意。

我们曾经在微信代运营这件事情上,跟一个集团的老板讨论一个小事:"逗比"这两个字能不能放在标题里?我们讨论了一个月最后没通过,他们认为"逗比"这两个字很污,不能放在标题里。这类的问题有很多,你要不要听客户的呢?

关于新媒体创业的若干感受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以及我跟一些朋友的交流所得。整体感受是这样的:我们先说优势,新媒体创业者的优势有三个:

对话用户的能力、感知用户的能力以及理解用户的能力。我们做新媒体的人,或者说做内容做得不错的人,都是非常容易调动用户的。

所以,我们比传统企业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关注和阅读量,无论那个企业多牛。

但新媒体创业者的劣势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是媒体人思维,媒体人思维就过于去聚焦一些概念,而忽略一些底层的功夫、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

成功企业背后的功夫是很多人看不到的。所以,我认为新媒体创业者有三个瓶颈:

第一,专业内容能力不足。主要是产业内容的能力不足,也就是说你这个公司背后的产品,整个供应链的内容。比如说你做医疗,你可能只会一点表层的养生的知识。

第二,上游整合能力不足。你看人家罗振玉做个电商,回头你也要说我要做个电商,你就没有想过,人家跟上游公司的谈判能力,产品研发的能力,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

第三,公司经营能力不足。大多数做内容的都是单枪匹马,一个江湖高手,一个人可以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他发现他的能力不能移值到别人身上。

我是一个非常草根的创业者,两年我统计了一下,我团队的前十个人,只剩两个了,这是一个很悲哀的数据。去年年底的时候,我曾经怀疑过自己的人品,为什么呢?我的第一个员工在上了两个月班之后,给我发了一封6000字的邮件,第一句话是,你知道超级明星为什么都做不好主教练吗?然后给我讲了一个乔丹的故事,大意想表达:你很牛逼,你觉得什么都容易,但你知道我们呢......你天天对我们那么严肃,也没什么鼓励……

其实这就是第三个公司经营能力中的团队管理能力的不足。

新媒体运营原来拼的是流量,我认为现在拼的是标准化产品与专业服务的规模供给能力。如果你做广告,需要持续的专业内容;如果你做电商,需要持续的好产品。其实你学不来罗振宇,你也学不来吴晓波。罗振宇每次卖的东西都不一样,如果你每次都卖不一样的东西,你不可能像他一样去吸引大批的注意力。这个时候我们要想想自己,我认为现在的专业价值的红利还在,除了大家都知道消费升级的红利之外,还有一点空间很大:

那就是专业的企业级服务,财务投融资、法务、咨询、设计等等。

关于新媒体趋势的若干思考

大家和我一起思考一个问题:

当你眼前所有的硬件都联网了之后,内容运营会变成什么样?这是我最近正在思考的问题,这件事快则五年,慢则十年。阿里巴巴投资人孙正义老师,他正在大量投资机器人产业,他有一个判断:等到2040年的时候,每个人平均拥有的移动智能设备将达到2000个。

当这些设备都连接的时候,我们靠什么运营呢?这是我们要提前思考的。所以不要谈营销能力,真正核心的还是用户能力,你跟用户对话的能力,理解用户需求的能力。

所以,我管下一代新媒体叫物媒体,主要有四个特点:

    互动更加实时

    内容更加多样

    介质更加多元

    连接更加充分

在我看来,一切技术进步的动力,都源自于人类想在时间和空间上,赢得更多自由。万物互联如此,新媒体的下一站也如此。

为什么新媒体对企业很重要?

为什么新媒体对企业很重要?因为它能够深度传递用户价值,它能够把企业的价值表达得更清楚,这一定是企业做新媒体最关键的事情,而不是销售。

大家要明白这一点,如今的销售也不是原来教唆式的销售。如果你手里有矿泉水,你把你的矿泉水拿出来就知道了,矿泉水上有很多的元素,有很多的技术指标,那是我们企业人目前最经常说的一些东西,最引以为傲的东西,但你知道什么叫用户价值吗?

能把一瓶矿泉水更好地拧开、更方面的携带,才叫用户价值。

给大家看两张图,最上面的都是用户市场,原来的企业需要通过层层的渠道到达用户,下面都是原来的企业。

我认为现在只有品牌商和平台商两种模式了,至少任何一家企业可能都是品牌商,天猫也是品牌商,天猫也要在电梯里做广告,所以面对用户的能力是企业必须要具备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新媒体运营非常重要,甚至已经成为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的发动机。

过去400天,我们经历了什么?

讲讲我们作为一个草根创业者的经历,也许对你有一些帮助。首先想说的是,每个创业项目,开始之前都有一大段时光是你在任何媒体上都完全看不到的。基本的内容就是摸索、犯错误、迷盲、批评与自我批评。

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没做;每一件事都觉得很小,永远想做大事,最后什么都没做。

2015年5月9号,插坐学院开始做第一堂课,还是因为一个学员的留言,把我们给敲醒了,他在后台说:

作为一个学院,结果什么课都没有,你们到底行不行?

我们以前的想法是,一定要很多很多用户,然后再谈怎么赚钱。但是这个学员发了这样一个消息之后,我们突然觉得我们太飘了,就尝试着招了一次生。50个人,1998元/人,总共10万块钱,当时觉得有钱进了,稍微踏实了一点。

所以这是第一个阶段,你得下决心去做一件还赚钱的事,验证你到底你是不是做生意这块料。

然后,按照固定的套路,我们做了半年多,做培训就是那样的状态,每天都在不停地改PPT,不停的出差,有一次包括三天跑了四个城市,一直在讲课。我自己特别不喜欢讲课,我有点表达恐惧症。

2016年,1月16日我们做了一次1000人大课,整个过程只有3个人参与组织,卖了980张门票。基本上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形式和服务,我们力争节制再节制,我们希望以后每一堂线下课程,最多只需要一个人来组织。

2016年2月15日,一名年度优秀员工,还是个没毕业的员工,我特别信任他,给了他一个优秀员工。第二天晚上,他跟我说:川哥,我想离职。我相信很多人经历过这个,我当时真的有点蒙了,我跟他说你能不能在我公司待三个月,你太打我脸了,我实在是挂不住了。

我第一次大晚上的跟我四个同事同时发微信,我说你们陪我喝点酒吧。那天晚上我一直在怀疑自己的人品,我在想我做错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后来发现不是人品的问题,是你对待公司经营这件事太感性了。你很多的感性可能给别人是一种压力,或者你很多的感性给别人很多放纵的机会。

这哥们离职的原因很简单:我想出去看看,我从来没去过大公司,我想去大公司看看。我说能不能停下三个月,你毕业了再去大公司。这是让我觉得做公司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你要管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开始琢磨管理的事情,所以重新读了陈春花老师的《管理的常识》,《经营的本质》这两本书,和之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4月份的时候,我们拒绝了一家投资机构。我很幸运我只谈过五家投资机构,其中有一家去年9月份接触的。接触完了之后,这家投资机构跟我说他们投资是70%的现金,30%的溢价,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从那以后,三个月没见投资人,后来还拒绝了一家机构,非常强势也非常好的一家机构,因为我们发现他们跟媒体上说的并不完全一样。

后来我明白一点:融资是为了公司好,但其实公司还是我们团队自己的,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公司会越来越好,所以不会轻易去拿钱。我们当时融资是714万,我一开始特别想拿1200万,为什么呢?说出去好听。我的朋友就苦口婆心的跟我喝酒,你知道差好几个点的股份以后意味着什么?而且你现在拿了钱也花不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解释,我终于冷静下来了,抛开了表面的虚荣,在此也希望大家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冷静下来想一想。

所有人都说创业公司要招成手,但我们觉得只要现金流安全,从头培养自己的团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招聘985的大学生,我们从零培养。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意外,比如说一个大学生跟你说的特别好,要在你这儿干,团建完了,团建第二天告诉你,公安局要录取我了。

但没关系,你要经历那个过程。你招五个,即使走了四个,最后剩一个你就赚了。投资人会告诉你找成手,为什么找成手好呢?找成手业绩最快。但公司是有生命力的,任何一件事都有生命力。催生的那种东西,到最后没有真正的能力,招来成手最后文化一团糟,这是我最担心的。

后来我们做了一个APP叫好多课,开始做线上课程,我们花很多精力在教研上,我们不请那种纯粹的大咖,因为大咖不听我们的。

这400天的经历,我总结三点体会:

第一,战略这块,专注企业新媒体教育。去年的大课上我讲了一个词叫"节制",我这一年一直在不停的想这件事,什么事是我们做多了?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我们公司的每一件小事我都在想,同事的每一个习惯我都在想,这件事一定要做吗?反之就是不做会死吗?

我们拒绝不匹配的客户。如果你很想做,但你的老板并不完全支持,或者没有完全想好,对不起,我们不做。因为做完了之后很可能是扯皮的结果,拿钱之后去服务一些并没有想清楚的客户,就是一个扯皮结果,最后导致整个团队非常不愉快,会失去工作的快感。

还有服务边界这块,我们在所有的课程上都不提供住宿、机票。比如说6000块钱的课,为什么不提供盒饭?原因很简单,我们提供了之后,你就会说我想吃个别的菜,你有吗?这个太辣了,有没有不辣的?你这个太油了,有没有不油的?你不提供就什么事都没有,这就是我们说的只做必须做的,其他一律都不要做。

最后一个叫"用户预期管理",我们从来不承诺你涨多少多少粉儿,但我们尽全力教给你正确的运营思路和落地的运营方法。

第二,团队。我也是今年才真正明白团队文化有多重要,我们已经在认真塑造客户文化、沟通文化、员工文化;我们也做了很多创业公司不做的事,比如规范、方法和流程,我们的心态越来越慢,我们开始变成一个传统企业了。使命,让每个员工找到自己的使命,自我管理自我驱动,这样才能走的更好。

第三,融资。就一个建议,一切以公司稳健、持久地发展为前提。

关于职业教育创业的心得和思考

心得方面:

1 . 教研能力是教育类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什么叫教研能力?你有重新开始搭建一个学科体系的能力。比如说我们做新媒体职业教育,我们公司内部有两个词叫"定岗"和"定级",帮企业通过课程定岗和定级。

什么叫"定岗"?新媒体对于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叫"定级"?新媒体专员的水平是什么,新媒体总监的水平、副总裁的水平等等,这些东西通过什么确定呢?通过大量的试题考试。

2 . 产品与服务很难标准化,所以更适合"京东"模式:源头要特别严格的把控,而不是拉过来一个老师做课程。一定不能这样,教育行业对每个认的理解不一样。

3 . 拼"人"的行业,Denny说用户驱动类型的组织,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组织的建设,内部究竟怎么合作的,不停地调整,非常重要。

4 . 线上和线下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

5 . 这行非常难、非常难…

思考方面:

1 . 学历教育依然是刚需。但关键在于,你要重新做一个评级,让大多数企业都能够认可,而不仅仅是教育部认可,市场认可是大前提。

2 . 纯操作技能培训没有大机会,大量的操作类技能会被机器取代。

3 . 基于新经济的基础商学教育被大大的低估了,中国的大量的企业都没有"经营"两个字,什么叫"经营",很多小事,日复一日的做,不停的强调,不停的优化和改善,这个东西需要团队有非常强的能力,非常强的耐心和文化。这也是基础商学教育和核心,让每个员工更好的理解企业,更好的理解用户价值。

4 . 在线教育的方向是智能学习。

5 . 平台模式很难成功。

最后,希望每个内容创业者,都可以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回归经营常识,创造用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