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和粟裕 高邮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将开放 有69年前粟裕留影

2018-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6年7月华中雪枫大学首届组织会议合影.陈庆文 翻拍阅读提示昨晚,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一代名将 血沃中原",讲述了彭雪枫的事迹.而当年位于高邮界首镇太平街的华

1946年7月华中雪枫大学首届组织会议合影。陈庆文 翻拍

阅读提示

昨晚,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一代名将 血沃中原”,讲述了彭雪枫的事迹。而当年位于高邮界首镇太平街的华中雪枫大学,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所军事化的高等学校,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兼任校长。记者昨从界首镇获悉,该镇多方筹集资金修缮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其将于本月下旬开放,成为一个集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党风廉政、国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

一本文集——

见证老将军童年在界首生活

界首镇党委书记张澍是修缮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的发起人和总策划,在他的案头,一本《永远的怀念——纪念邱一涵同志诞辰100周年》文集,被他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从中寻找到有关界首和华中雪枫大学的章节。

据悉,邱一涵时任华中雪枫大学政治部主任,她是皖南事变中壮烈殉国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的夫人。在这本文集的第16页,有一篇时任华中雪枫大学副校长张崇文追忆邱一涵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在界首时,我和一涵同住一个院子。我和徐真住在东边,她住西边。她把彭雪枫的遗腹子小枫接在身边,亲自照顾……”

这段记载让张澍兴奋不已,他认为这既是战争年代革命友谊的历史见证,也是打造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的一个闪光点。2014年12月12日,高邮市委、市政府将“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展馆”设计方案征求意见稿呈送给彭小枫将军,请他提出宝贵意见,并热忱邀请他旧地重游。今年3月23日,高邮市及界首镇相关人员,专程前往北京拜会彭小枫上将,将旧址修缮完毕并即将开馆的喜讯向老将军进行了汇报。

面对第二故乡亲人们的到来,这位和蔼的古稀老人非常开心和激动,他深情地回忆道:“我是从母亲口中,得知我和邱阿姨曾经在界首古镇,在那里我有过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今年一定抽空去界首看一看。”

一张照片——

还原华中雪枫大学真实面貌

记者昨了解到,2014年4月,界首镇启动了对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的修缮保护工作,同时对旧址布展的资料及实物收集工作作了周密部署。

在资料方面,收集组尽最大努力,选出资料、图片达百余篇幅,其中不乏有价值的图文资料,如邱一涵与彭小枫在彭雪枫墓前、军人露宿街头不扰民等。

资料收集组搜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张图片资料,来源于2013年12月30日一位名叫“农家女”的新浪博客——大家一直梦寐以求的、与华中雪枫大学有直接关联的一张1946年7月召开的华中雪枫大学首届组织会议上,八路军参谋长滕代远和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莅会训示纪念合影的历史照片。

这篇博文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一张弥足珍贵的有关华中雪枫大学的历史照片目前珍藏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2014年11月6日,界首镇资料收集组一行专程拜访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从学院档案库中调取了这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照片上的字迹内容,真实地反映了这所军政大学在界首办学期间所得到的重视,照片背景是学校办公场所,门窗沿用了延安窑洞的建筑风格,与遗存旧址完全吻合。如今,这张照片成了展览馆唯一一张能够再现当时华中雪枫大学风貌的历史影像。

一批文物——

再现当年学习、生活场景

经过界首镇党委政府近一年的精心打造,如今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已基本完善。整座展馆由彭雪枫将军半身铜像、主展室、警卫室、办公室、校长室、张崇文将军寝室、邱一涵主任(彭小枫)寝室和当年作为掩护用的临街门面房等部分组成。

主展室分为“烽火岁月、古镇奠基”、“杰出领导、儒将风范”、“优良学风、锻造英才”、“风清气正、鱼水情深”4个部分,集中反映了华中雪枫大学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开展军事教学、教育群众的革命历程。

华中雪枫大学建校距今已有69个年头,在修缮布展过程中,为了达到“修旧如旧,情景再现”的目的,布展实物的收集成了一道让人头疼的难题。为此,界首镇政府面向全镇干部群众发出了华中雪枫大学纪念馆文物史料的征集通知,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捐赠相关书籍资料、文件档案、纪念文物等实物和图片。

征集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全镇居民的积极响应。南大街居民张贞权先后无偿捐出了1张小竹凳、1张雕花椅、1只木质面盆架和1张灯柜。临近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的曹大场巷居民曹德存、曹德明兄弟俩认为地方政府对旧址打造很有现实教育意义,也非常支持。

据曹德存回忆,他的父亲曹进是当地一位有名的老中医,当年就住在华中雪枫大学旧址附近,曾和学校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探讨过用麦麸治疗战士脚气病的问题,而且疗效显著,受到学员和官兵的欢迎。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情结,他们将家中珍藏多年的老古董悉数捐出,如四方桌、木澡桶、罩子灯、学桌、书架、长条凳、小方桌、小板凳等共达19件,并坚决表示分文不收。

永安村党员顾宏林家中有一面巨型红色条幅,上面镶嵌有“共产党万岁”5个金色大字,历经了几十年的时光侵蚀,字迹斑驳模糊,被视为心爱之物,这次他也无偿捐献了出来……如今,这些募集到的实物,通过运用当代科技艺术手段,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学习、生活场景,增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