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作品读书报告 投稿:赖晒晓

2017-09-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某一铁生曾经写过:"写作从来就不是什么学问,本不该有什么规范,本不该去符合什么学理,本不必求取公认,那是天地间最自由的一片思绪呀,是有限的时空中响彻的无限呼唤.

某一铁生曾经写过:“写作从来就不是什么学问,本不该有什么规范,本不该去符合什么学理,本不必求取公认,那是天地间最自由的一片思绪呀,是有限的时空中响彻的无限呼唤。”是啊!写作本应是由每个人独具的心流创作而成,是借由文字的光束照进内心的角落,是对自己心音的表达,它本不应该被一个固定的模式限制。

我第一次读史铁生的作品是在小学时,读的是《秋天的怀念》,那篇文章讲的大概是儿子双腿瘫痪,不知道母亲已得了胃癌,不关心母亲,在母亲离世时悲痛欲绝的故事,很让人感动。那篇文章小学阅读里有,中学阅读里也有,高中时还能在课堂上看见。那时,史铁生只不过是标题下的几个小字,他存在时和我无关,不存在时我也未曾知道,我对他仅有的印象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作家。

我知道史铁生去逝是在他去逝四年之后,在一次给住宿生的语文讲座上,毕老师给我们讲史铁生的文章,其中有我最熟悉的《秋天的怀念》,我又欣赏了一遍这文章,讲到快结束时,毕老师的语气突然变得更严肃,更沉重,他对我们说,我今天讲史铁生的文章是因为再过几天就是史铁生逝世四周年,并希望我们能记住他,怀念这位作家,多读他的书。

他是2010年12月31日凌晨3:46分去逝的,活了59岁,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他已经去世了,我认认真的在讲座上记下他去世的时间,他写过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后悔没有在他活着的时候读他的书。

2014年12月31日凌晨3:46分,我终究是在睡梦中度过了,我并不是忘记他的离世,而是不知道12月31号已经来了,我希望能在今年的12月31日凌晨3:46分静静的默想,想史铁生,想他写过的有哲理的话,想一想《我与地坛》,重温一遍《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所信仰的天堂

此一铁生38年来一直坐在轮椅上,后来又因为肾衰竭患上了尿毒症,他承受苦难却像约伯那样从未放弃过对上帝的信心,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永远没有苦难没有不幸的事,他永远不会感受到幸福,上帝为他创设苦难是为了让他感受到幸福之美好,所以人人都会经历困难,所以此一铁生会双腿残疾,之后又患有肾病。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说出了千万心魂所应领悟的东西,比如说此一铁生所信仰的天堂。

“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比如说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中,在逐渐接近佛祖的路途中,师徒四人的心灵逐渐发生改变,得到进化,虽然因为某种原因得到了无字经书,但他们已经取得了真正的经书,就在他们的心里,从取经的路途中获得,

唐僧取经十年,在取经前没见过佛祖,但他心中有佛。天堂其实存在于人们的心里。

某一铁生写过:“就算那极乐之地确凿,就算我们来生确实有望被天堂接纳,但那可是凭着“先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情就能够去的吗?倘天堂之门也是偏袒着争抢之下的强者,天堂与人间可还有什么两样?好吧,退一步想,就算争抢着去的也就去了,但这漠然无爱的心情被带去天堂,天堂还会永远无忧吗?争抢的欲望,不会把那儿也搅得“群雄并起,天上大乱”?“争抢着让自己去天堂的人是去不了天堂的,以为了让自己死后上如天堂而帮助别人,好善乐施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不能光想着让自己去天堂,还要让别人也到达天堂,众生度而仅一人未度也是那些已度的人的责任,他们拥有高尚的思想却没有救度那个人。

史铁生还相信: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仰望使我们洗去污浊。所谓另一维时空,其实是指精神的一维,这一维并不与人间隔绝,而是与我们所在的

这个世界重叠融会。天堂也许正如此一铁生所说,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神话中所提到的天堂有些不一样。希望人们能在自己的内心建造一座天堂,将世间美好的东西尽纳其中,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就像春节晚会上杨丽萍所说的那样,心如莲花,一路芳香。

概述此一铁生的一生

他取名铁生是因为命里缺铁,“生”乃是父母对他的期盼。但他却没能如愿,既受病缺铁,又没能长寿。他是一个有一些家族历史的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地主,老爷曾经是国民党,参加过抗日战争,后来弃政从商,被人诬陷,判了死罪,他在史铁生的记忆里是一个人形空白,在他出生之前姥爷就死了,家人们不愿提起他姥爷的事。

此一铁生1951年1月4日被抛到这个世上,他出生在北京,家旁边是一早教堂,教堂的钟声是他记忆的开始,也是他总是回忆起的事 。那声音晴朗,欢欣,淳厚,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生命固有的召唤。

几十年之后,他的生活大部分都已变化,教堂也早被拆了,唯那钟声不经不解,在他的记忆中流淌不息,也许那就是史铁生新房基督教的原因吧!从小就听教堂的钟声,与宗教有了某种接触,快六十岁时选择了昼信基督。史铁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的童年在胡同的小庙里,在四合院里,在交道口的电影院里,在高高的城墙上,在两个老姑娘办的幼儿园里,。

他那时是一个快乐的北京孩子。1964年他考上了北京的重点中学,清华附中。文化大革命时,他和同学曾去砸过老教授的家,但因为不是红五类被禁止了,他那时也犯了错误,后来意识到文化大革命是不正确的。

1969年 ,史铁生去延安插队落户,满怀着雄心壮志,那是他第一次来到陕北,那里贫穷,落后,没有电,大多数人都种地。或许,正是因为在延安的一次历练,他才没有在失去走路的能力后选择死亡,最后成为一名作家。他插了两年队,后来因为腿使不上劲到北京治病,但医治无效,坐上了终身制的轮椅。他从陕北回到了

北京,回到了地坛,但因为残疾找不到工作,只好在街道工厂通过画花鸟鱼虫为生,开始学习写作,他那时家里还有奶奶、妈妈、爸爸和妹妹。她的母亲在49岁时去逝,1979年,他第一次发表作品,但遗憾的是,母亲已经离世,不能跟他分享成为作家的喜悦。史铁生花了很多时间去写作,写出了大量作品。下面我列举一下他的全部作品,这绝不是凑字数,要介绍一个人,一位伟大的作家,就一定要把他的作品介绍完整。

史铁生个人作品

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随笔散文

其它作品

电影剧本

他的很多作品我都读过,也都有自己的见解,但60年的人生实在太长,我只能说一些重要的,或者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时间最长的一件事,就是史铁生和陈希米。37岁前,此一铁生将自己划在爱情的圆圈之外,他有过喜欢的女孩但因为自卑和残疾,没有走近婚姻。

1988年,他爱上了陈希米,坐着轮椅独自摇进了爱情,从此再没有摇出去。1989年,陈希米成为了此一铁生的妻子,直到他去逝,这个带有音乐之声姓名的太太很年轻、很美丽、很温柔、很明朗,气质仿佛滤过的透明的水。

她在史铁生生病时照顾他,陪在他身边,为他写文章,花高价钱给他买电动轮椅。报纸上曾报道过一件事,在史铁生病危之时,陈希米为他办理器官捐献手续,出去了,她走后,他的心电图焕然就乱了,当希米回来时,他又突然好了,每当妻子在时,他的病情就好,当她走后,他就不行了,这也许就是爱情的魔法吧!他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还是没有逃过生命的消逝。如果这世界

有天堂存在,希望他此时已经在那

里了,看着他生前走过的路,安静

的看着她的亲人和朋友,看着他的

希米。

古老的祭坛

这座古老的祭坛曾很多次经以

“废弃的古园”这个名字出现在他的

作品中,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分,是

他常常来的地方。它曾经荒废,又

似乎有沟通上天的能力,它就是美

丽而历史悠久的地坛,一座古老的

祭坛。

此一铁生本来不是北京人,后

来他的奶奶带着爷爷来到北京,刚

到北京时离地坛很远,后来越搬家

里地坛越近,最后竟然搬到这古祭

坛旁边了。他常觉得这有宿命的味

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他,历尽沧桑在哪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地坛中的角落里,最适合坐下沉思,在此一铁生残疾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他就在那时来到这座古祭坛,坐在一个草木葱茏的角落里,看着古院中的小虫,小鸟,小花,小草,看古园中的一年四季,和曾经来过这古祭坛的人。

那一铁生就在那里静静的想一些问题,尝试写他的作品,看到有人朝他走来就合上本子叼起笔假装构思,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他曾摇着轮椅走到古祭坛的墙边,双手合实,虔诚的请求这古墙要么收走他的生命,要么给他健全的双腿,但这两个愿望都没有实现,他最后还是以残废的双腿终其一生。

他曾在这古园中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他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他干吗要写作。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有些消极,既然能活着问什么要死,而且应该好好活下去。第三个问题有些多余,既然愿意写作,那就些吧,何必费那么多劲

找出自己写作的原因呢?但正是这三个问题,和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让此一铁生能成为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作家,他思考我从不会思考的问题,并且认真的给出问题的答案,把自己最真实的一片心绪写进去,用笔去描绘自己的灵魂,将自己的心灵敞开。

我总觉得地坛是史铁生生命的一部分,是他生命的延伸。史铁生和地坛是紧密相连的,只要脱离了彼此,他们就不像是他们了。史铁生若是没来过地坛便不像是史铁生,也就没有没有《我与地坛》这本书,他也就没有那座古老祭坛赋予他的写作的灵性。

地坛要是从来没有接纳过史铁生这位客人,也就不像是地坛了,因为它缺少了一段历史,少了几十年前那位年轻人的神思。在我看来,史铁生和地坛这两个词是联系在一起的。来到地坛,我会想到作家史铁生,看铁生的作品时,我首先就想到《我与地坛》。

我认为此一铁生写的最美的一句话是:“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句话选自《我与地坛》,“不息的欲望”、“炼为永恒”这些词听起来很华丽。它吸引我的不是句子的内容,而是几个华美的词。“不息的欲望”指的是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人类,他们是宇宙的欲望,让它从此不再寂寞。“永恒”即是每一天都存在着,永远不会消失。“歌舞”就是凡人生活的舞蹈。

史铁生笔下的艺术

在开始写他笔下的艺术之前,我想写发几张图片,是张肇达的几幅抽象画。

此一作家认为,艺术看重的是艺术品做得“好不好”,而不是做得“像不像”,不需要你承袭那一位大师的技艺,把作品做的跟他的一模一样,而是应该自己去创作,那才是真正的好。写作和艺术类似,不应该去努力去模仿别人,而是应该寻找自己的风格,创造自己想创造的东西。

这一铁生又写了,当看到了一幅作者自己创作的的画时“不单看见了一幅画,还看见了画者飞扬的激情,看见了一条渴望着创造的心迹

”那心迹如

同一只刚从水里托起的红珊瑚,色泽鲜红,滴水未干。“观者的心情也便随着不再拘泥一处,顿觉僵死的实际中处处都蕴藏着希望”

张肇达的这几幅抽象画就如作者所说,并没有承袭那位大师的技艺,而是自己创作的抽象画。他用各种不同的颜料在纸上肆意涂写,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也没有与这几幅一样的画。从他的肆意涂抹中便能体会到作者正在飞扬着的创作激情以及不拘一格的构想,与众不同的艺术。或许这就是史铁生所要表达的,所欣赏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