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新图片 吴炳新 从“三株”到《消费论》(图)

2018-03-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炳新是一个历尽苦难并创造奇迹的人.2010年5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在北京为他举行了社会转型与消费论研究的高层论坛.三株口服液是个奇迹.1

吴炳新是一个历尽苦难并创造奇迹的人。2010年5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在北京为他举行了社会转型与消费论研究的高层论坛。

三株口服液是个奇迹。1994年,56岁的吴炳新以30万元资金起步,3年时间拉起15万人营销队伍,开设600家营销分公司,年销售80亿元。这一中国保健品营销历史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吴炳新70岁时,出版了150万字的《消费论》巨著,也是个奇迹。

“三株口服液”传奇

1938年吴炳新出生在山东省荣成一个贫寒家庭。5岁时父亲撒手人寰,6岁时母亲魂归普陀。兄弟姐妹8人,竟有6人先后夭折,只剩下他和大哥。8岁下地干活,牵着牛帮哥哥犁地。直到11岁时,大哥决定让炳新上学读些书。苦难经历成了吴炳新人生的助推器。

吴炳新的命运是曲折的,他总是绝地而起,焕发出引人注目的光辉。肝癌使死神追赶他,他不仅战胜了癌症,而且摸索出治疗的一些基本理论,这为他后来研制三株口服液打下了基础。

很多人都知道,吴炳新的事业是从峰巅一下子跌入低谷的。1998年3月,湖南常德中院就“八瓶三株喝死一位老汉”事件,作出三株公司败诉的一审判决。随之卫生部下发红头文件,要求三株停产整顿。新闻媒体蜂拥跟进,使三株一下子陷入灭顶之灾。

一年之后的3月,湖南省高院对此案作了三株胜诉的终审判决,同时明确“三株口服液是安全无毒、功效确切、质量可靠的高科技产品”。

2000年4月,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播出了关于学习三株党建工作的新闻,长达一分钟。吴炳新将这条中国高规格的新闻称为“平反昭雪”。

历史常常喜欢捉弄走在前面的人,常德事件终审裁定时,400多个子公司已经停业,年销售额高达80亿元、累计上缴利润18亿元、拥有15万员工的“三株帝国”几近崩溃。

然而吴炳新没有因此成为历史的弃儿,却把这当作了日后东山再起的精神原点。

2000年到2005年,吴炳新成立了三株生态美集团和三株医药集团。目前,生态美在全国拥有约3000家专卖店和100多家直营店。

出版《消费论》

重新回到公众面前的吴炳新,带来的不是三株,却是一本新书。与当年叱咤风云的营销“教父”相比,70岁的吴炳新更像一个学者。他带着他的新著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常一讲一两个小时,每次都讲消费是人类发展的本源。

吴炳新的《消费论》(上、中、下卷)三大本著作,从《本论》、《消费与管理》到《消费与营销》,都是他在几十年、特别是创办三株企业以来,亲身经历和实践的过程中勤奋思考提炼出来的智慧。

现在吴炳新被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外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邀研究员。

去年4月15日至5月4日,受美国休斯顿大学维多利亚商学院、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邀请,吴炳新就其著作《消费论》的基本理论及核心价值进行了4场精彩的专题演讲,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和媒体的认可和好评。

翻开这三大本著作,充斥着作者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通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精彩的分析,有赞赏、有批判、有抛弃、有汲取。

他喜欢说,喜欢写。1995年正是他如日中天的时候,《吴炳新文集》出版了,还有《吴炳新诗集》。其实,吴炳新的消费论研究在31年前的1979年就开始了。

1996年,吴炳新完成了“消费论”总体框架的构思,并在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大世界》杂志发表。就从这一年开始,吴炳新忙于挽救企业,停笔10年。

2006年,吴炳新68岁时搬出旧书稿,一边续写,一边整理、修改和校对。

2007年4月,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消费论的研讨会上,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藩教授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戴园晨教授听了他的关于消费论的发言,给予极高评价。戴园晨鼓励他写《消费论》,要亲自作序。

终于,在吴炳新70岁生日之际,《消费论》出版了。

搬动消费魔方

吴炳新的《消费论》有一个链条,是“消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吴炳新把消费提到最前面来,又把消费放到最后面去,使消费不仅占据源头的位置而又成为检验的标准,从动态上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圆圈。他把哲学思维方法运用到经济学领域,从而形成突破。吴炳新的《消费论》,内容丰厚,朝“薄”处说,似乎有五句话要说。一是消费论的概念与内涵,第二个是它的性质,第三个是它的运行状态,第四个是它的任务,第五个是规律。

到了2008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一个划时代的变化,第一次出现消费超过投资的现象。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状况,是4.4,而投资是4.3,外贸出口拉动是2.7。历史发展向人类传递出一个重大的信号:中国已经进入了消费为主要驱动力的时代。

中国的经济发展大体上呈现出三大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从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是以经济生产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2010年,中国进入消费时代,从国家宏观指导来看,可以称之为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时代。

实现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涉及到推进体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两年前吴炳新的消费论是以源头论、动力论而知名于消费理论界,两年后则以消费主导论引人注目。

吴炳新在《消费论》后记中写道:《消费论》的出版不是我研究工作的终结,而是一个更富有挑战性的新征途的开始。

吴炳新自56岁创建三株至今,马不停蹄。他从来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摆布。

吴炳新的生命面临一个新的开始。吴炳新的智慧生命,在68岁以后焕发出奇异而壮丽的火花,是那么炫目,那么令人感奋。

(摘自2010年6月《中国商业网》)

返回目录放大缩小全文复制下一篇

吴炳新是一个历尽苦难并创造奇迹的人。2010年5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在北京为他举行了社会转型与消费论研究的高层论坛。

三株口服液是个奇迹。1994年,56岁的吴炳新以30万元资金起步,3年时间拉起15万人营销队伍,开设600家营销分公司,年销售80亿元。这一中国保健品营销历史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吴炳新70岁时,出版了150万字的《消费论》巨著,也是个奇迹。

“三株口服液”传奇

1938年吴炳新出生在山东省荣成一个贫寒家庭。5岁时父亲撒手人寰,6岁时母亲魂归普陀。兄弟姐妹8人,竟有6人先后夭折,只剩下他和大哥。8岁下地干活,牵着牛帮哥哥犁地。直到11岁时,大哥决定让炳新上学读些书。苦难经历成了吴炳新人生的助推器。

吴炳新的命运是曲折的,他总是绝地而起,焕发出引人注目的光辉。肝癌使死神追赶他,他不仅战胜了癌症,而且摸索出治疗的一些基本理论,这为他后来研制三株口服液打下了基础。

很多人都知道,吴炳新的事业是从峰巅一下子跌入低谷的。1998年3月,湖南常德中院就“八瓶三株喝死一位老汉”事件,作出三株公司败诉的一审判决。随之卫生部下发红头文件,要求三株停产整顿。新闻媒体蜂拥跟进,使三株一下子陷入灭顶之灾。

一年之后的3月,湖南省高院对此案作了三株胜诉的终审判决,同时明确“三株口服液是安全无毒、功效确切、质量可靠的高科技产品”。

2000年4月,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播出了关于学习三株党建工作的新闻,长达一分钟。吴炳新将这条中国高规格的新闻称为“平反昭雪”。

历史常常喜欢捉弄走在前面的人,常德事件终审裁定时,400多个子公司已经停业,年销售额高达80亿元、累计上缴利润18亿元、拥有15万员工的“三株帝国”几近崩溃。

然而吴炳新没有因此成为历史的弃儿,却把这当作了日后东山再起的精神原点。

2000年到2005年,吴炳新成立了三株生态美集团和三株医药集团。目前,生态美在全国拥有约3000家专卖店和100多家直营店。

出版《消费论》

重新回到公众面前的吴炳新,带来的不是三株,却是一本新书。与当年叱咤风云的营销“教父”相比,70岁的吴炳新更像一个学者。他带着他的新著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常一讲一两个小时,每次都讲消费是人类发展的本源。

吴炳新的《消费论》(上、中、下卷)三大本著作,从《本论》、《消费与管理》到《消费与营销》,都是他在几十年、特别是创办三株企业以来,亲身经历和实践的过程中勤奋思考提炼出来的智慧。

现在吴炳新被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外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邀研究员。

去年4月15日至5月4日,受美国休斯顿大学维多利亚商学院、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邀请,吴炳新就其著作《消费论》的基本理论及核心价值进行了4场精彩的专题演讲,受到了业内专家、学者和媒体的认可和好评。

翻开这三大本著作,充斥着作者对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通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精彩的分析,有赞赏、有批判、有抛弃、有汲取。

他喜欢说,喜欢写。1995年正是他如日中天的时候,《吴炳新文集》出版了,还有《吴炳新诗集》。其实,吴炳新的消费论研究在31年前的1979年就开始了。

1996年,吴炳新完成了“消费论”总体框架的构思,并在山东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大世界》杂志发表。就从这一年开始,吴炳新忙于挽救企业,停笔10年。

2006年,吴炳新68岁时搬出旧书稿,一边续写,一边整理、修改和校对。

2007年4月,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消费论的研讨会上,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藩教授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戴园晨教授听了他的关于消费论的发言,给予极高评价。戴园晨鼓励他写《消费论》,要亲自作序。

终于,在吴炳新70岁生日之际,《消费论》出版了。

搬动消费魔方

吴炳新的《消费论》有一个链条,是“消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吴炳新把消费提到最前面来,又把消费放到最后面去,使消费不仅占据源头的位置而又成为检验的标准,从动态上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圆圈。他把哲学思维方法运用到经济学领域,从而形成突破。吴炳新的《消费论》,内容丰厚,朝“薄”处说,似乎有五句话要说。一是消费论的概念与内涵,第二个是它的性质,第三个是它的运行状态,第四个是它的任务,第五个是规律。

到了2008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一个划时代的变化,第一次出现消费超过投资的现象。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状况,是4.4,而投资是4.3,外贸出口拉动是2.7。历史发展向人类传递出一个重大的信号:中国已经进入了消费为主要驱动力的时代。

中国的经济发展大体上呈现出三大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从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是以经济生产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2010年,中国进入消费时代,从国家宏观指导来看,可以称之为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时代。

实现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涉及到推进体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两年前吴炳新的消费论是以源头论、动力论而知名于消费理论界,两年后则以消费主导论引人注目。

吴炳新在《消费论》后记中写道:《消费论》的出版不是我研究工作的终结,而是一个更富有挑战性的新征途的开始。

吴炳新自56岁创建三株至今,马不停蹄。他从来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摆布。

吴炳新的生命面临一个新的开始。吴炳新的智慧生命,在68岁以后焕发出奇异而壮丽的火花,是那么炫目,那么令人感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