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口服液吴炳新 还记得小时候喝过的三株口服液吗?三株昔日辉煌
山东三株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公司前董事长吴炳新于1989年创立的济南淮南大陆拓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代理"天安851"和"昂立1号"口服液起家。当年公司即创产值1 500万元,上交国家利税48万元,一举成为民营企业中的利税大户。
1994年8月,山东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从此,三株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三株口服液。在向市场推广三株口服液的同时,三株公司在短短时间内营建起了一个仅次于中国邮政网络的三株营销网络。
在中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多数地级市注册了600多个子公司,县、乡、镇建立了2 000多个办事处。1995年4月,三株公司在全国各地共拥有101个子公司,三株员工由1 000多人发展到8 600多人,三株总公司和下属公司吸纳了多达15万名的营销人员。
伴随着营销网络的铺就,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额也连年攀升:1994年销售额达1.
25亿元;1995年销售额达23亿元;1996年销售额达80亿元。1995年6月,三株公司开始产业投资,拥有20多家中药厂、3家西药厂、2家保健食品厂、l家医疗器械厂、1家化妆品厂,产品达到50余种。
三株开始显现出要创造保健品王国的霸气。 然而,从1997年起.三株的销售就开始走下坡路。 这一阶段,三株企业多场官司缠身,尤其是耗时两年的"常德事件"彻底拖垮了三株口服液的销售,光退货就达到7亿多元,当年三株在湖南市场上首次出现零销售,三株口服液及三株系列产品在全国的销售也陷入困境,生产三株口服液的两个现代化工厂全面停产。
三株集团被迫从"全面促销"转向"全面整顿",三株口服液最终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其后,三株在市场上曾多次扬言二次创业、卷土重来,但由于三株自身问题积重难 提起三株,首先要提到三株的创始人吴炳新。
吴炳新可以说是大器晚成。5岁丧父,6岁丧母。年幼的吴炳新由哥嫂拉扯大,由于哥嫂也家境贫寒,童年的吴炳新不得不帮着下地干农活,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20世纪80年代初,吴炳新从包头矿务局提前退休后,拿出200元钱的积蓄,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他先是在街头卖豆芽,几年后渐渐有了些积蓄。此后,他又承包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糕点厂和一家小商场,积累资金100多万元。
1989年,他带着大学毕业后辞职跟自己经商的儿子吴思伟来到了淮南,注册成立了"淮南大陆拓销有限公司",先后代理了"天安851"和"昂立1号"口服液。
吴炳新父子通过代理"天安851"、"昂立1号",深刻意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仅仅做代理商,难以把事业做大。于是,吴炳新亲自出任生物研究所所长。1993年11月6日,吴炳新带领科研小组成功地实现了多 菌共生难题的突破,微生态生物制剂——三株口服液正式诞生。
1994年8月,吴炳新的济南大陆拓销公司和吴思伟的南京克立公司合并,成立了山东三株实业有限公司,吴炳新任董事长,他的儿子吴思伟任副董事长,负责市场。
从此,三株公司的辉煌拉开了序幕。 在很短的时间内,三株建成仅次于中国邮政网络的营销网络,在除了西藏以外的中国大陆地区,无论是在繁华大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渔岛,随处都能看到铺天盖地的三株口服液的广告。
为了保证产品不断档,吴炳新还在7个月内以"超深圳"的速度盖起了一座占地面积达138亩的厂房。
吴炳新就是以这种速度,很快在全国掀起了一个三株口服液"买疯"和"卖疯"的浪潮。在许多地方买三株口服液的人排起了长队,原来二三十元1瓶的东西,八九十元都买不到。1994年,三株公司仅三株口服液一项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 2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 100万元。1995年,三株销售额实现了23.5亿元。而1996年,销售额更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