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修权夫人 徐迟之子深情回忆:伍修权将军和诗人徐迟(图)
1948年夏秋之交的一天,一位身着西装的地下工作者带着徐迟三姐徐和的一封亲笔信,出现在上海徐家,徐和在这封信中告诉家人,她在大连,已经结婚,并请家人关照初次来沪的这位地下工作者。正是这一次,徐家的长子徐迟得知自己亲爱的三姐已嫁给了当时身为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的将军——伍修权。
从此,新中国的一代儒将与著名文学家的徐迟便有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交往。在伍修权百年诞辰之际,昨日,徐迟次子徐建向记者深情回忆了伍老与父亲徐迟交往的一些零星记忆。
“父亲家中有三女二男姐弟五人,‘文革’后只剩下了父亲和他的三姐徐和,因此,姐弟俩特别亲,往来频繁。父亲每次去北京,经常应姑姑之邀住进伍老和姑姑的家中。”
徐建介绍,徐迟与伍修权将军的交往在我们晚辈后代面前谈的并不多,他们在一起的活动多是从后来一些父亲和亲友留下的资料中得知的。
徐迟的父亲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体育教育家,1907年日本大森体育学校专攻体育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并亲自出任校长。子女中唯一继承了父亲体育事业的,只有徐迟的三姐徐和一人。
这位毕业于著名的上海两江女子体操学校的高才生,曾在天津的南开附中、香港的圣保罗女校、上海的中西女塾等当过老师。抗战时期,她从上海来到战时重庆,徐迟看姐姐对当时的国内形势所知不多,便介绍她到陶行知先生的育才学校教书。徐和很快适应了环境,并接受了新的思想。后来,徐和从上海到了北平,又来到大连,在那里加入了党组织。也在是在那里,遇见了伍修权将军。
解放后,徐和跟随到外交部工作的伍修权来到北京,在外交部西欧司工作。徐迟这才见到了姐夫伍修权。
在徐迟眼里,姐夫是位“实际、朴实、敦厚的人”
多年的交往,在文学家徐迟的眼中,伍修权“是一个实际、朴实、敦厚的人”。徐迟曾著文评价伍修权:“为人直率,性格平和,从来没有见他生过一次气。”
一个是革命家、外交家、军事家,一个是文学家、诗人,一个致力于国家事务,一个忙于文学创作,平常活跃在不同的领域里,但徐迟和伍修权又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和割舍不断的联系。
早年伍修权留学前苏联,精通俄语,徐迟曾翻译了《瓦尔登湖》,两位都是博学多才的翻译家。伍修权将军出生在武汉,并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而徐迟后来来到武汉工作,并在这里写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以想见,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
徐迟还曾写道,在北京三姐家暂住的日子里,伍老和前妻所生四女一男,加上伍老和三姐的女儿,六个孩子都成了家。家里经常开饭便一大桌子人联袂入座,谈起话来海阔天空。伍老听得高兴,也加入讨论。徐迟发现,姐夫还是一个“通达的,有知识的开放型的人。”
晚年陪徐迟姐弟南浔探亲
徐建谈到,关于父亲和姑父两位老人的交往,他们都未曾跟晚辈们多言,而今一位将军和一位诗人交往的那些佳话也随两位老人的离去永成遗憾。但为徐建等晚辈留下想像空间的是,晚年伍修权曾陪同徐和、徐迟姐弟俩回徐家的祖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探亲,并留下珍贵的合影。徐和与伍修权结合时,伍修权将军的子女尚在幼年,是徐和把这些孩子拉扯成人,伍修权看重与徐和的夫妻情份,及与徐家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