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洋案:实事求是比高冷通报更能纾解舆论焦虑

2017-1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事件发生之后,离奇的情节加上煽动性语言,都促使此事迅速演变成一场公共事件.在舆论一边倒地指责北京警方之后,涉事机关也分别于9日.11日进行了

事件发生之后,离奇的情节加上煽动性语言,都促使此事迅速演变成一场公共事件。在舆论一边倒地指责北京警方之后,涉事机关也分别于9日、11日进行了两次通报,为进一步澄清事件本来面目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真相仍让人有扑朔迷离之感,警方通报内容和死者家属说法有一定出入。

虽然相对于一开始,舆论场的愤怒情绪有所下降,但是公众的焦虑感并未得到纾解。尤其是事实被慢慢揭示的过程中,更多网友的态度有着理性转变,事件中的许多疑点仍然待解,比如警方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致人死亡的可能、雷洋从足疗店出来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雷洋身上出现多处伤痕等等,都成为目前公众持续追问的火力点。

此外,警方的处置方式也略显“高冷”。

虽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于调查和侦查阶段的案件,案情细节不宜过多对外披露,但是仅有两次冰冷的案情通报确实无法满足公众对真相的渴求热情。有鉴于此,涉事部门以及相关部门是否可以转向以法律为出口的解读,必要时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为网友提供合法、合情、合理的专业视角解释?此外,检方的作用也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质疑焦点做出独立调查,以更客观的第三方视角,还原事件真相,获得公众的信任,相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舆情的消解。

目前,事件仍在持续发酵过程中。诚如有媒体所说,真相的可信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布真相的方式,是一锤定音、粗枝大叶、爱信不信的,还是摆事实、讲道理、有问必答的?显而易见,对待棘手形势最根本的做法还是实事求是,千万不要主观认为某个话题敏感而有所避讳,这样只会诱发舆论场更多不必要的猜疑。事实上,在事件被抽丝剥茧的还原过程中,社会的理解力和判断力都在不断修正,舆论整体也必然会越来越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