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冰的拼音 张道真薄冰等对英语时态的定义是否存在逻辑混乱和错误?

2018-03-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题外话:题主忘了你看的课程是付费的吗?回答你的问题还得自己掏钱这也太不厚道了吧...(虽然我看的盗版)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说法,说英语语法其实可以分为大语法和小语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张道真和薄冰等人的书(后文统称为「传统语法」)之所以这么难啃这么大部头,就是因为其中既有大语法,也有小语法,而徐磊老师侧重于大语法,对小语法避而不谈.== 以下两段不是重点,不想看可直接跳过 == 大语法和小语法是什么?大语法主要是句法 (syntax),但我主观上把时态也归入大语法.小语法则主要是比较琐碎的语法细节

题外话:题主忘了你看的课程是付费的吗?回答你的问题还得自己掏钱这也太不厚道了吧。。。(虽然我看的盗版)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说法,说英语语法其实可以分为大语法和小语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张道真和薄冰等人的书(后文统称为「传统语法」)之所以这么难啃这么大部头,就是因为其中既有大语法,也有小语法,而徐磊老师侧重于大语法,对小语法避而不谈。

== 以下两段不是重点,不想看可直接跳过 == 大语法和小语法是什么?大语法主要是句法 (syntax),但我主观上把时态也归入大语法。

小语法则主要是比较琐碎的语法细节,比如介词怎么搭配、不定代词怎么用等等词法 (morphology)。很容易看出,徐磊老师对这些小语法几乎都没有涉及:假定你没有接受过传统语法的教育,你能仅凭徐磊老师的语法课,就知道否定句里用 any 还是用 some 吗?传统语法难学的原因就在这里,太多琐碎的细节,而我们用到的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或者说我们每天都在用却不自知。

徐磊老师所讲的内容颠覆了传统语法吗?我的答案是没有。徐磊老师仅仅是把传统语法书上放在后边的部分(句法)提到了前边讲,再对这部分内容加以简化;至于时态,他变着法子把传统语法的话又说了一遍,他替换了一部分晦涩的语法术语,隐藏了一些语言学习者不需要知道(但在语法学上可能有意义)的细节。

这种做法我是很赞同的,我自己就是践行者之一:初中学定语从句的时候,我从来不知道何谓先行词何谓引导词(我还以为是同一个东西),照样用得很溜。

到了高中,有时候无聊会翻一翻语法书,发现原来自己所理解的东西,传统语法都有归类,而且专门起了名字。比如在我的理解里,有单独使用的标志定语从句开始的词(引导词),传统语法称之为「关系代词」;有介词 which的标志定语从句开始的词,传统语法称之为「关系副词」。

== 重点开始 == 回到徐磊老师的课上,他所说的可以说是传统语法的子集,而且是简化版的。

诚然,张道真和薄冰的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谬误,但这不是传统语法的锅,而是他们自己对传统语法理解有误所致。 那么我们来说说徐磊老师的课和传统语法的联系。 首先,他主张英语中句子只有一种基本结构,即名词 动词 名词(n.

v. n.),其中还可以加入形容词和副词来修饰。这是对传统语法中五种基本句型的简化(在某个视频中他说传统语法有六个基本句型,最后一个是 there be 句型,这是不对的,there be 句型本质上是主系表句型的倒装)。

五种基本句型即: 1. SV(主谓) 2. SVO(主谓宾) 3. SVOO(主谓双宾) 4. SVOC(主谓宾宾补) 5. SVC(主系表) n. v. n. 其实对应的就是 2、3、4 这三个句型,但他把词性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区别对学习者隐藏了起来。

传统语法中规定,主语和宾语须由名词性的成分担任,他就简化为 主语/宾语 = n./pron.。同样,他还作了如下简化:谓语 = v.

、定语 = adj./pron.、状语 = adv./prep.。他还主张英语中一个句子有且只有一个动词,这些都是对传统语法的归纳和简化,学习到一定程度是可以自己悟出来的,他只不过提前告诉你,让你走了捷径。

事实上,我在初中的时候自己也总结出了这条规则,而我今天才看到他的视频,在知乎上我也回答过这句话:哪些英语老师口中的“固定搭配”,其实有更深层的原因? - Zack 的回答(在第四点中)。

至于 1、5 两个句型我没看完视频,不知道他有没有涉及。不过他说一个句子必须有一个动词,我在想「Tom! 」或者「Oh my god! 」算不算一个句子呢? 对了,他所说的「名词性」、「形容词性」传统语法中也是有的,只不过分散在各个犄角旮旯里,比如「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他就是把这些东西都归到了一起。

第二,他讲解语序时,主张「中国人智商比外国人高,因此中国人大脑短期记忆比外国人长,因此外国人说话要把核心词放前面修饰成分放后面,而中国人说话可以把核心词放后面修饰成分放前面」。

这就完全是原创研究了,且不说事实是否如此、因果关系是否成立,但古汉语里也经常有定语后置啊!

你们忘了苏轼的「客有吹洞箫者」、柳宗元的「其响之激越」了吗!况且现代汉语里前置的长定语,其实也是受了欧式语法的影响(欧化中文),稍微懂点翻译的人都知道汉语偏好短句,比起「今天是个我种下的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的伟大日子」,我们更习惯说「今天是个伟大的日子,我种下的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或者「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日子」不是么? 第三,他主张时与态分离。

其实语言学中本就是这样,时态由时间和状态组合而成,而状态在语言学上称为「体(貌) (aspect)」,只不过语法教学里把它们合到了一块,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归纳每种时态的用法。

我只能说两种讲法各有好处吧,看你容易理解哪个了。另外,他又说「现在进行时是 be doing 不是 doing」,我的语法书上也是这么写的啊:「现在进行时的结构是:be(am,are,is) 动词的现在分词」,没有看出他和传统语法差别在哪,本来就是单独一个 doing 是非谓语,加上助动词才变成谓语嘛。

第四,他主张现有对时态的定义是错误的。按照他的定义, 时:由时间状语决定,如无时间状语则看上下文或自己添加现在/过去 态:1. 动作与时间状语同时发生:一般态、进行态 2.

动作在时间状语后发生:进行态 3. 动作在时间状语前发生,且在其之前或同时结束:完成态 4. 动作在时间状语前发生,且在其之后结束:完成进行态这里无时间状语的部分和传统语法是一样的,即保持上下文时态一致或共喻省略(听话者可自行脑补时间状语的省略)。

有时间状语的部分,其实他只是把传统语法的解释换了一种方式来讲(有的地方还怪怪的)。 态:1. 动作与时间状语同时发生:现在就是现在、过去就是过去、将来就是将来,正常用对应的一般时或进行时即可 2.

动作在时间状语后发生:现在进行时表(现在的)将来、过去进行时表(过去的)将来 3. 动作在时间状语前发生,且在其之前或同时结束:熟悉吗?动作发生在过去(即现在之前发生),且影响持续到现在(即现在之前就结束了)或动作持续到现在(和 since/for 连用时,即同时结束),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同理 4.

动作在时间状语前发生,且在其之后结束:动作发生在过去(即现在之前发生),且持续到现在(即现在之后结束),用现在完成进行时, etc.

发现了吗?他把「将来」替换成了「之后」,「过去」替换成了「之前」而已。 那看看其他的: 1.

一般现在时: 1) He lives in Spain. 无时间状语,脑补 now,但这就奇怪了:他过去住在西班牙,现在住在西班牙,将来可能也住在西班牙啊?那按徐老师的说法,应该用完成态或完成进行态咯? 2) Insects have six legs.

无时间状语,但好像 now / before / in the future 都不对啊?那我该用什么呢? 2. 一般将来时: 1) I'll close the window.

无时间状语,脑补 now,动作在时之后(说完去关窗),用进行态?不对呀。如果你非要说 close the window 就发生在现在(说着就去关窗)还能说得通。

传统语法很简单,关窗是将来的事就用将来。 3. 现在完成时: 1) The train has been late three times this week. 有时间状语 this week,现在时。

动作在现在之前发生,但我们怎么知道动作啥时候结束?火车这周晚点三次了,可能下周还会晚点,也可能不会了。那我该用什么呢?还是说火车第三次晚点发生的时候不属于 this week?传统语法解释为发生且结束在过去(火车第三次晚点在过去),影响持续到现在(到现在为止,火车晚点过三次了),至于现在以后的时间还晚不晚点,不是现在完成时所关心的问题。

4. 现在完成进行时: 1) My hands are dirty because I've been gardening.

无时间状语,脑补 now,动作在时之前,同样我们也不知道动作是否结束,可以是说话的此刻结束,也可以之后继续。那我该用什么呢?传统语法解释为发生在过去(过去开始做园艺),持续到现在(一直做到现在),至于现在以后的时间做不做园艺,不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所关心的问题。

等等等等,我懒得看了。 总之,徐磊老师没有颠覆传统语法,而是简化归纳了传统语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遗憾之处是小语法涉猎不多,理论也存在一些瑕疵,但我觉得还是很有潜力的。 写个答案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