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道巴特尔 蒙古族 文学博士 研究员

2018-0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曹道巴特尔,男,1963年10月生,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声学学会会员,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会员兼语言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研究方向为蒙古语言文化及蒙古语族语言研究,主要从事描写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以及语文学文献学研究.A 主要学习经历1983.09 -1987.07:中央民族学院

曹道巴特尔,男,1963年10月生,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声学学会会员,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会员兼语言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

研究方向为蒙古语言文化及蒙古语族语言研究,主要从事描写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以及语文学文献学研究。

A 主要学习经历1983.09 -1987.07: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本科生
1990.09 -1993.07: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2002.

09 -2005.07: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博士研究生
2006.05 -2006.0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乌兰巴托国际青年蒙古学者暑期班学员
2007.10 -2008.09:国家留学基金会公派留学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
B 主要工作经历
1987.

09-1990.07:内蒙古赤峰市天义蒙古族中学,蒙古语文教师
1993.07-1994.1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室,实习研究员
1994.

12-1995.07: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计算语言学与实验语音研究室,实习研究员
1995.08-1998.05: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计算语言学与实验语音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1998.

06-2002.07: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描写语言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2002.08-2003.1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描写语言研究室,副研究员
2003.12-2011.1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
2011.

12-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
C 学术成果:
一、专著:
[01] 《喀喇沁蒙古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成果之一,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
[02] 《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 ,中国蒙古学文库丛书成果之一,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年12月
[03] 《蒙古语族语言研究史论》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04] 《北方民族语言变迁研究》 (与朝克、陈宗振合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
[05] 《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北方卷》(与朝克等合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
[06] 《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索引卷》(与朝克等合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
[07] 《新蒙汉词典》(编纂人员之一),商务印书馆,1999年9月
[08]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执笔人之一),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二、语音声学数据库(创建者之一)
[09] 《蒙古语语音参数数据库》 ,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蒙古语人机对话中的语音问题》(1993-1997)项目软件数据库,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1997年
[10] 《中国语言嗓音声学类型研究语音库》 ,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民族语言发声类型研究》(1996-1999)课题组软件数据库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00年
[11] 《中国民族语言发声类型研究语音库》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语言嗓音发声类型声学研究》(1997-2000)课题组软件数据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00年
三、论文
[12] 《蒙古语喀喇沁土语同蒙古书面语和基础方言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1993年
[13] 《蒙古书面语中的元音i在现代蒙古语阿鲁科尔沁土语中的状况》,《昭乌达蒙古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第1期
[14] 《论句子成分的省略》,《蒙古语文》1995年第3期
[15] 《双语概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16] 《关于察哈尔土语词末短元音》 (与呼和),《内蒙古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17] 《汉语普通话嗓音抖动及波动声学研究》(与孔江平等),《第八次全国信号处理与通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 ,郑州: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1997年
[18] 《喀喇沁-土默特土语词法学特征》,《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19] “Acoustic Study of Phonation Types of Tense and Lax Vowels of Zaiwa Language and Sepectrum Method Used in Phonation Analysis”,(与孔江平),《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1998年
[20] “EGG(electroglottography) Ttudy of 84 Mongolian Speakers”,(与孔江平),《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金城出版社,1999年
[21] 《喀喇沁-土默特土语非词首短元音》,,《蒙古语文》1999年第10期
[22] 《喀喇沁的起源、喀喇沁与其他部落及其方言的联系》,《蒙古学研究》1999年第3期
[23] 《蒙古语方言土语的划分和喀喇沁-土默特土语研究》,《满语研究》1999年第2期
[24] 《喀喇沁-土默特土语复合元音》,《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25] 《蒙古语喀喇沁-土默特土语的辅音j、c、x》,《满语研究》2000年第1期
[26] 《从谚语看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自然观》,《鄂温克研究》2000年第1期
[27] “EGG(electroglottography) Signal study of 100 Tibetan Speakers”,(与陈嘉猷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编《人机言语通信技术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0年
[28] “Correl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tudy on EGG Parameters of Tibetan”,(与孔江平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编《人机言语通信技术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0年
[29] 《喀喇沁-土默特土语长元音》,《蒙古语文》2000年第11期
[30] “EGG (electroglottography)Signal study of 100 Mandarin Speakers”,(与沈米遐等),蔡莲红等主编《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31] 《喀喇沁-土默特土语短元音音位》,蒙古文,《蒙古语文》2001年第11期
[32] 《民族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满语研究》2001年第2期
[33] 《喀喇沁-土默特土语词汇成分》,《蒙古语文》2003年第8期
[34] 《喀拉沁-土默特蒙古方言舌尖辅音》,《蒙古语文》2004年第5期
[35] 《语言接触所产生的蒙古族直系亲属称为变异》,《满语研究》2004年第2期
[36]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MONGOL AND ITS WRITING SYSTEMS IN CHINA ”,Zhou/Sun(editor),“Language Poli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1949”,2004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37] 《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8] 《系统混沌语言》,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39]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荣誉学部委员道布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年8月
[40] 《蒙古语构词后缀在农区蒙古语中的变异》,周庆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
[41] 《浑沌学理论与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新视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42] 《蒙古民族餐饮业的发展与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编《北方民族语言研究通讯》2008年第1期
[43] 《蒙古人亲属制度变迁与蒙古语变迁》,斯钦朝克图主编《蒙古语言文化研究论丛(第一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
[44] 《蒙古人姓氏人名文化变迁》,斯钦朝克图主编《蒙古语言文化研究论丛(第一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
[45] “Speech sound shift in Mongolian of peasantry in fluenced by Chinese”, “MONGOLICA.

An International Annual of Mongol Studies”, Vol.18(39),2006,ulaanbaatar,2009年1月
[46] 《蒙古语二元对立文化语义语音选择》,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新进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47] 《黏着型语言构词形态标记现存定态及其源流》,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新收获》,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48]《无序背后的有序》,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新探索》,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49] “Current Status of Language Use of Reindeer Tuvans and Reindeer Evenkis”,“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nomadic civilizations,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ural Diversity of Nomads’”,ulaanbaatar:2011.

08
[50] “монгол хэлний зарим йл г бтээх дагаврий сэл гарлын асуудалд (关于蒙古语某些动词构词形态的源流问题) ”,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ONGOLISTS, VOLUME Ⅱ MONGOL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IR URGENT PROBLEM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ONGOL STUDIES: ULAANBAATAR.

2012
四、学术资料及其他
[51] 《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讨会语言文字组论文目录》,《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2000年3-4期
[52] 《蒙古文发表民族研究论著目录索引》,《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0年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
[53] 《蒙古文发表民族研究论著目录索引》,《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1年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54] 《蒙古文发表民族研究论著目录索引》,《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2年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55] 《蒙古文发表民族研究论著目录索引》,《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3年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56] 《蒙古文发表民族研究论著目录索引》,《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4年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57] 《陈乃雄论文集出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1997年第1期
[58] 《康家语研究评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1999年第2期
[59] 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讨会综述,汉文,2000年,北京,《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2000年3-4期第22-23页
[60] 《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讨会简况》,《世界民族》2000年4期
[61] 《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研讨会在海拉尔召开》,《民族语文》2000年5期
[6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蒙古学专家学者简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频道,2002年4月12日
[63] 《第二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8月29日
[64] 《蒙古人亲属称谓的功能体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频道,2012年12月11日
[65] 《世界母语日话母语文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频道,2012年2月21日
[66] 《蒙古人的祭火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社科院专刊,2013年3月15日
D 田野调查
[01] 1994年9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蒙古语人机对话中的语音问题》(1993-1996)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组一同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高校蒙古族学生进行蒙古语语音数据录制,共录制104人次的语音材料。


[02] 1998年8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民族语言发声类型研究》(1996-1999)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组一同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彝语语音数据录制,共录制134人次的语音材料。


[03] 1998年11月,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民族语言发声类型研究》(1997-2000)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组一同在北京西藏中学进行藏语语音数据录制,共录制106人次的语音材料。


[04] 2001年7-8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重点项目《蒙古语喀喇沁-土默特土语研究》(2001-2004)课题负责人,赴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宁城县等地进行方言土语调查,搜集大量的语音、语法、词汇资料以及民歌、民间故事、民俗文化资料。


[05] 2006年7月18-8月4日,作为中蒙科学院合作《中蒙双边游牧文化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赴蒙古国库苏古尔省查干淖尔苏木进行驯鹿图瓦人文化田野调查,搜集语言文化资料。
[06] 2006年8月25日-9月2日,作为中蒙科学院合作《中蒙双边游牧文化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进行敖鲁古雅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田野调查。


[07] 2009年8月23-9月2日,作为中蒙科学院合作《中蒙双边游牧文化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赴蒙古国肯特省宾德尔苏木、达达勒苏木进行布里亚特人语言文化田野调查,搜集语言文化资料。


[08] 2010年7月2-9日,作为国情调研《近十年珲春朝鲜族的语言使用状况和国家语言政策在该地区的使用状况》(2010-2011)课题主持人之一,与课题组赴吉林省珲春市进行田野调查,搜集语言使用和政策实施情况资料,获得可靠的第一手文本和图片资料。


[09] 2011年8月16-9月1日,作为国情调研《新疆蒙古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调查研究》(2010-2011)课题成员,与课题组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地区以及蒙古国科布多省,进行田野调查获得可靠的第一手文本和图片资料。


[10] 2013年3月11-3月22日,作为国情调研《新疆蒙古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调查研究》(2010-2011)课题成员,与课题组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地区以及蒙古国科布多省,进行田野调查获得可靠的第一手文本和图片资料。


E 主持的主要课题
[0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重点课题《蒙古语喀喇沁-土默特土语研究》(2001-2004年度)
[02]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北方民族语言变迁研究》(2005-2009年度)
[03]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蒙文启蒙诠释研究》(2009-2012年度)
[04]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近十年珲春朝鲜族的语言使用状况和国家语言政策在该地区的实施状况调查》(2010-2011年度)
[05]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课题《描写语言学研究》的子课题《蒙古语布里亚特土语研究》(2009-2014年度)
[06]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新疆蒙古族地区蒙古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汉语的互动情况与双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2012-2013年度)
F 参加的主要课题
[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语言嗓音发声类型声学研究》(1997-2000年度,孔江平主持)
[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民族语言发声类型研究》(1996-1999年度,孔江平主持)
[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蒙古语人机对话中的语音问题》(1993-1997年度,鲍怀翘主持)
[04]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B类课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史》(2002-2008年度,朝克主持)
[05]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A类课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研究》(2003-2006年度,周庆生主持)
[0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民族语言地图》(2003-2008年度,黄行主持)
[07] 国家民委委托课题《中国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修订(2005-2008年度,孙宏开主持)
[08]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驯鹿鄂温克现状调查》(2006年度,朝克主持)
[0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蒙古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中蒙跨境游牧文化比较研究》课题(2006-2007年度,郝时远主持)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民族语言空间认知研究》(2007-2010年度,黄成龙主持)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新疆蒙古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调查研究》(2011-2012年度,杜世伟主持)
G 获奖情况
[01]《喀喇沁方言的词法学特征》一文获《内蒙古社会科学》创刊99期优秀论文评选语言学科一等奖(1998年)。


[02]《从谚语看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自然观》一文获《首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0年)。


[03] 专著《喀喇沁蒙古语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优秀成果奖(2012年)
学术自传
我的硕士学位论文《蒙古语喀喇沁土语同蒙古书面语和基础方言的比较研究》 (1993)可算为我语言学研究最初成果,之后还有一篇论文《蒙古书面语的元音i在现代蒙古语阿鲁科尔沁土语中的状况》(1994)。

前者是近6万字的方言土语语音、语法、词汇相对完整的描写研究,后者是个别语音在特定方言土语中表现的描写研究。

因为我在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蒙古语方言研究,我最初的成果也只能只限于方言学领域。
我是1993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虽说是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室工作,实际上是在河北省香河县外贸局挂职锻炼了一年。

自1994年11月至1998年5月,因课题需要在计算语言学与实验语音研究室工作,期间接触了吴宗济、王士元、林涛等语音学家,在鲍怀翘、确精扎布、孔江平等语音学家指导下,与呼和等青年学者一道从事相关研究,开阔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对语音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期间除了发表《论句子成分的省略》(1995)、《双语概论》( 1996)两篇句法学和社会语言学论文外,主要还是进行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分别与孔江平、呼和等合作发表《关于察哈尔土语词末短元音》(1996)、《载瓦语松紧元音发声类型声学研究及图谱分析方法》(1998)等若干篇有关语音声学研究论文。

在此期间,还参与建立了《中国民族语言发声类型研究语音库》等三个语音声学数据库。
实验语音学是文理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需要极强的理科知识背景。经过四年的工作,鉴于我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我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在该领域开拓。

我决心必须带着语音学新知识和新视角,尽快回归结构语言学的研究。因此,我于1998年6月果断地离开实验语音室,进入描写语言研究室工作,直到2003年11成立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一直在那里从事结构语言学研究。

期间道布、朝克等民族语言学家对我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在描写语言研究室工作期间,发表《喀喇沁-土默特土语词法学特征》(1998)等十来篇结构语言学论文,并且以硕士学位论文和这些论文为基础,历经几次深入调查和潜心研究,撰写完成我的第一部著作《喀喇沁蒙古语》手稿,在民族语言学家孙宏开推荐下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成果之一,于2007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该著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创见:第一、根据蒙古语的跨国分布和汉语对蒙古语的强烈影响,提出蒙古语方言土语新四分法。第二、结合使用描写、比较、统计法,进行了适用于蒙古语描写研究的新的理论探索。第三、同时列出蒙汉、汉蒙对照的两套词汇表,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双向检索工具。

学界对该著作给予了好评,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巡视员、蒙古学家宝力格研究员在2008年9月召开的“中国第二届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中指出 “著作《喀喇沁蒙古语研究》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喀喇沁土语,填补了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研究空白,对濒危蒙古语土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报》、《文化传播网》、《中国民族》杂志等媒体和刊物分别有相关评价。该成果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013年度优秀成果奖。
我在进行方言学描写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关注起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学相关的问题,并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化语言学论文《民族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2001)一文。

为了系统学习文化语言学知识,我在2002-2005年间师从著名文化语言学家张公瑾先生,采用混沌学理论与方法撰写博士学位论文(2005),并以此为基础出版文化语言学著作《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2010),还发表《蒙古人姓氏人名文化变迁》(2009)、《蒙古语二元对立文化语义语音选择》(2009)等系列论文。

专著《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是中国蒙古学文库成果之一,主要采用混沌学理论和方法讨论了蒙汉民族接触和蒙古语言文化变迁。新华网在《中国蒙古学文库第二批百部著作开始与读者见面》的报道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曹道巴特尔的《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等著作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蒙古语言文学会原会长、社会语言学家色贺其业勒图教授也评论说“曹道巴特尔的著作开辟了‘具有控制论意义’的研究道路”。


对于学者来说,充分掌握自己所从事领域的发展脉络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我撰写出版了《蒙古语族语言研究史论》(2010)一书。全书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20世纪中期为界,区分20世纪中期之前和之后两个不同阶段,着重总结分析了国内学者对中国境内蒙古语族语言的研究情况。

内容涉及自14世纪初至20世纪之间约700多年间的200多位学者3000来篇(部)相关正音正字法、语音学、词法学、句法学、词汇学、文字学、方言学、翻译学、词典学、文献学、修辞学、社会文化语言学、信息处理等13个方面的论著,涉及到蒙古语、达斡尔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东乡语、保安语和康家语等国内的7个蒙古语族语言的研究历史。

本书的第二部分完全是资料汇编,尽可能收录了20世纪以及之前的论著成果目录,以论著目录和著者目录两种形式编辑,为读者提供较全面的文献资料。
我还关注蒙古语文学文献研究,已完成30余万字的著作书稿《蒙文启蒙诠释文献学研究》。

书稿将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对蒙古语文学文献《蒙文启蒙诠释》进行完整、系统的文献学研究。不仅要介绍《蒙文启蒙诠释》各种不同版本,回顾《蒙文启蒙诠释》研究进程,考究《蒙文启蒙诠释》出版年代和作者生平,更要从原文校勘、复原、拉丁文转写、汉译、现代蒙古文翻译、主要词语解释、原文影印等七个方面进行较系统的科学版本研究。


另外,近几年还关注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和双语教育问题以及国家语言政策实施情况等社会语言学问题,陆续承担或者参加《新疆蒙古族地区蒙古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汉语的互动情况与双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2012)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力求为国家语言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客观依据和有益建议。


自199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到今年正好是20年的时光,在社科院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气氛中,在学界前辈的精心调教和鞭策下,一心一意做学问,至今已出版《喀喇沁蒙古语研究》等三部独著著作和《北方民族语言变迁研究》(2012)等两部合著著作,参加编纂《新蒙汉词典》(1999)等4部工具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论文集以蒙、汉、英文发表60来篇学术论文和学术资料,总写作量达200余万字,内容涉及结构语言学、实验语音学、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文学文献研究等领域。


我的所有成果几乎都是自己承担或参加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的成果。我在20年的科研历程中,感悟并坚持语言学研究必须同历史比较研究和文化语言学研究密切相结合,把语言放到社会、历史、文化等的整体环境中进行动态研究,不断借鉴考古学、民族学、文学、人类学、史学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的观点。


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也有必要培养该领域的后继人才。所以我在近些年,积极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初级蒙古语”、“蒙古语族语言概论”等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