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一生清白留人间——纪念王任重诞辰100周年
【e观沧海】一生清白留人间——纪念王任重诞辰100周年
网谈酷评内容
王任重用无产阶级战士的丹心,谱写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的汗青,为我们留下了可敬的典范、光辉和力量。我们应像他那样为伟大的共产主义奋斗,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弘、发展、壮大,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文
边建军
1月15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王任重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是河北景县人,虽然离开25年了,但我们一直深深地怀念他。
在困难面前有我。1938年,中央派王任重从延安到冀南,先后担任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等职。他长于宣传鼓动,又能写文章,团结了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抗日群众,抗日救国宣传工作搞得很好。北方局宣传部长李大章说:“王任重是冀南第一才子。
”不久,先后调任冀南五地委和四地委的书记。1943年,是冀南抗日根据地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日寇肆无忌惮连连扫荡,而且天灾不断。开春旱情严重,田地寸草不生,春播无望;8月13日天降雨,而又阴雨连绵,水涝、蝗虫成灾,庄稼绝收。
王任重和四地委按照中央指示,号召军民紧密团结,在反封锁的同时,咬紧牙关,进行生产自救。一是向地主借粮,保证有借有还;二是组织灾民打井种菜,妇女把向地主借到的棉花织成布,换回粮食;三是向外地求援,以民兵和青年抗日先锋队组成运粮大队,过三道封锁线,从100公里外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运来150万公斤粮食和近100万公斤麦种。
由于措施得力,经过军民的共同努力,群众不但基本上解决了自身的吃穿问题,还挤出一部分粮食布匹交给抗日政府和八路军,可怕的灾荒被战胜了,受到了冀南区党委的表彰。
在工作面前忘我。王光英说:“他是为政协会议累倒的,他走得太快了,太快了……”1992年2月19日,结束在广州深圳考察工作的王任重一回到北京,就立即投入工作。第二天,他接待了来自埃及的一个大型代表团;之后,李先念主席找他商谈如何开好政协常委会议和政协七届五次大会;之后,他和全国政协的领导同志研究会议的具体议程和日期;之后,他投入紧张的会议准备中……超负荷的工作,使75岁的王任重突发急性心肌梗塞,3月9日,他被送进北京医院。
躺在病榻上,依然惦记着政协常委会议和政协大会,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八次会议11日就要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18日就要举行。住院第二天,他把宋德敏秘书长找来,研究政协常委的有关事项。
他拉着宋德敏的手说:“我这个病来得不是时候,看来,政协常委会议我是不能参加了,李先念主席还委托我主持会议呢。”病情稍有稳定,他就不断问大夫:“什么时候可以出院?能不能参加政协大会?”医生要他静养。
然而,他却静不下心来。时刻关心着工作的王任重,唯独没有想到他自己。16日凌晨4时许,他的病情急剧恶化。6时10分,他那颗搏击了75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王光英、赵朴初、钱伟长等他们含着热泪向全国政协的这位好“班长”告别。有一幅挽联写道:任重多迁变,不改终生信马列;重心几转移,甘将全力献人民。
在名利面前无我。李先念说:“任重同志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不谄上而慢下,不见利而忘义,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他是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穿着朴素,饮食简单,生活清廉。
在三年困难时期,他虽患肝病多年,仍带头吃粗粮食,并且教育子女降低口粮定量,同国家共同度难关。到了晚年,虽身居高位,身体还不大好,但经常吃玉米面、小米粥和炸酱面,只有晚饭时有几样简单的炒菜。他作风端正,谦虚谨慎,从不追名逐利。
党的八大时,他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许多代表议论,要把他列入中央委员候选名单。他到各组劝说:“不要提我,要提像李达同志那样的老同志。”1966年,中央任命他为中南局第一书记,他谦虚地说:“我怎能比得上陶铸?”1988年回景县时,对县领导说:“一定要按规矩办事,决不能因为哪个人跟我亲、哪个人跟我疏而不同。
在法律面前、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几十年来,他的大弟弟慈惠一直在家务农,家境清贫;小弟弟慈祥是普通干部;他的五个儿女也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
一生国事为忧乐,鞠躬尽瘁为人民。他生前留下遗愿:丧事从简,骨灰撒到长江里去。他说:“我死之后,不搞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不要送花圈。报上发个消息,让大家知道。评价中保留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就可以了。”
纪念先辈的最好方式,就是以先辈为榜样。王任重用无产阶级战士的丹心,谱写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的汗青,为我们留下了可敬的典范、光辉和力量。我们应像他那样为伟大的共产主义奋斗,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弘、发展、壮大,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