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章申王秋芳 《赤子》杂志:挥毫成逸韵入仕写春秋——专访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

2017-05-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夏季午后,一连几天的桑拿天气,也终于被一场一大雨冲浇而去.繁华的京城一片清朗.洁净,使人心情分外清爽.记者接到采访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的任务,为这个疏朗的雨

夏季午后,一连几天的桑拿天气,也终于被一场一大雨冲浇而去。繁华的京城一片清朗、洁净,使人心情分外清爽。记者接到采访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的任务,为这个疏朗的雨后更添了几分雅致。

不得不说,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诠释,中国国家博物馆合并扩建后,气势恢弘,墙面精致,每个细节都完美到令人震撼。

儒雅书法家严谨建筑师

见到吕章申馆长时,之前的忐忑、紧张瞬间全然消失,吕馆长一袭白衫,显得素净、平和。让记者惊讶的是身为国家博物馆馆长、国家博物馆的设计者之一、却有如此亲切的气质。

在我们来之前,吕馆长一直在练字。据吕馆长介绍,他从小对书法就情有独钟,可那时候穷,没条件,后来 15岁参军去部队做文书,有空就会看看人家的书法,真正开始练字是从他去文化部工作开始算起,至今已有20余载。

吕馆长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清华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及梁思成“建筑即艺术”的教育理念对其影响至深,为吕馆长的书艺发展植下了慧根,也成为章申书风的学理基础。而在创作生涯中,他还曾拜名书法家启功、朱乃正、张荣庆等先生为师,又因其在文化界多年,耳濡目染,以学养识见,以识见促书法,从而走出一条自我创新的书法道路。而这之中能得书法之神,是吕章申书法在审美上的最重要的特点。

吕馆长字如其人,儒雅,清秀,具有一种“大美不言,大璞不雕”的美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才气。这是吕馆长既追求个性生命在社会活动中展现充沛的活力和饱满的才气,又注重个人生活与处世原则上崇尚清朗、简淡、平静、祥和的人生理念所使然。

在博物馆大厅里看到他的书法,感到那书法中有鲜活的血液在滚动,那字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活物,能让我们的心灵,在欣赏他的书法时,回归宁静。质朴的精神家乡,就像这夏日的,清新、秀润,使人不由地神清气爽。

吕馆长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的人。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解决棘手的工作问题,这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对他书法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样起到了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

书法本是吕馆长本职工作之外的一项爱好,而正是这种“余事”状态,反而使他能以无功利的心态将书法还原于书法本体。空灵、明淡、闲雅、活脱的书风,制造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正是这种境界,可能更适合他十余年以前接近书法时依然追求的“淡泊以明志”的人生意态。吕章申馆长调侃道,“我最多是建筑师里书法最好,书法家中最懂建筑的罢了”。

有人曾说吕章申的书法有着与时尚相悖的非功利性的业余状态,而这正吻合了中国书法的本质特征。几千年来,是“业余”的书家创造了独具品格的中国书法史,而专业的书匠则难从史册中见到记载。

坚持中国元素建中国人的国家博物馆

清华毕业后,吕馆长被分配至文化部工作,先后履任于艺术司、计财司和人事司,其间曾主政于中国美术馆八年有余,擢升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后,以勇猛精进之精神和专业学识,开拓出吕馆长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的人。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解决棘手的工作问题,这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对他书法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样起到了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

国家博物馆重建的新气象。

国家博物馆是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于2007年进行改建工程,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为现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硬件设施和功能为世界一流。

当问到在博物院扩建这 5年时间中,令他记忆最深刻的事时,吕馆长感叹道:“那真的数不清,这 5年来,真的是脱了一层皮,掉了一身肉。印象最深呢,应该是最初的扩建规划设计,完全与原博物馆风格不符,西式风格。坚持中国国家博物馆必须是中华文化的体现,坚持中国风格的建筑,后来又重新规划,确实很不容易。

”建筑学出身的吕馆长介绍说,“在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中,一直坚持材料要环保节能,并且全部材料都用国产,不进口,这样不但节省开支,还称得上是中国人民完全自己的博物馆。”吕馆长不但气质儒雅,与人谈话使人感觉轻松愉悦。

吕章申介绍,国家博物馆到明年就是 100年的历史了。“可别小看国博,这是我们国家的祖庙,它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一个最高殿堂,使我们的软实力大大提升!”

“改扩建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光建筑面积大还不行,还要加强管理、提升水平、做好服务……”吕章申馆长向记者表示,我国博物馆事业要想真正走在世界前列,还有一段路要走。

据吕馆长介绍,经过历时5年的整改扩建,国家博物馆的建筑面积由 6.5万平方米扩增至近 20万平方米, 800平米至 2000平方米展厅达到49个,藏品达到 106万件。

“尽管新国博的场馆规模和硬件设施都已达到甚至超过世发达国家现代化博物馆的水平,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现状。”吕馆长如是说。首先起步晚。我国绝大多数博物馆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场馆面积小,功能不完善,设备陈旧,在一个低水平的发展础上长期徘徊不前。

二是人们的博物馆观念还较为落后。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一年参观6次博物馆,我国一6个人里才有1人参观1次博物馆。三是在博物馆事业发展上,各地重场馆建设,忽视功能定位,重展览而轻管理。

四是我国文博体制尚不健全,考古单位发掘出土的文物,不能及时在博物馆展出,使得广大观众看不到最据.吕馆长介绍,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成为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比肩的世界流大馆。

新的考古和研究成果。国家级的文物锁在考古所,有的散落在市县,保管条件差,损坏严重,不能发挥家级文物应有的作用。谈及国家博物馆事业未来与发展方向时,吕馆长表示:发展创新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理念,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管理体系,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除了在场馆建设上加大投入,还应在国家层上改革文博体制,加大管理力度,丰富藏品,提升陈展水平。

据吕馆长介绍,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成为与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比肩的世界一流大馆。

“我们应该发挥好博物馆这个国家文化窗口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家软实力。”吕馆长说。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在其《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吕章申先生为官二十余载,挥毫万字。其个人品质与书法造诣互润养、渗透,以人生历练挥书之逸韵,以泼墨赋雪悟淡远人生。他已将为政之道与书法艺术熔治为其厚实的生体验。它们就是这样紧镶密嵌地成为浑圆的一体——艺术成为人的具体意义和生动展示,人格性情成为艺术的最目的和内在灵魂。也正因为如此,吕章申先生不管为官还是书法,都散发出了一种真实而醇厚的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