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凯高瑾 潘公凯:纵论中国美术高等教育的来龙去脉

2017-08-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老院长托尼教授说:"中央美院是世界上独立美术学院的引领性学院".世界级权威说中国的一个高等学校是引领性的,这在21世纪中国教育界大概绝无仅有.

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老院长托尼教授说:“中央美院是世界上独立美术学院的引领性学院”。世界级权威说中国的一个高等学校是引领性的,这在21世纪中国教育界大概绝无仅有。因此,潘公凯说:“我们现在讨论的已不是如何成为一流的问题,而是真正开始引领潮流。”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在2009年被世界上权威机构评为30所世界一流的没设计学院之一。全世界有好几千所设计学院,其中30所被评为一流,全中国只有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一个。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已走过了93个春秋,其前身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历史更可以上溯到1918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下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徐悲鸿、江丰、吴作人、古元、靳尚谊等著名艺术家先后担任院长。

2001年,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渊源颇深的美术教育家潘公凯开始担任这所中国美术教育最高学府的校长,至今整整10年。十年磨一剑,亮剑露锋芒,潘公凯没有一味沿袭前人的足迹循规蹈矩的发展。相反,他决心让中国第一的中央美院与世界一流美术学院较量高低。

记者采访中,他回顾到中央美院的十个春秋后,豪迈地说:“中央美院在中国从来都是一流,她从来也没有成过二流。”但放眼世界美术教育界,她的地位又如何呢?听潘院长娓娓道来。

至少在进入21世纪以前,中央美院还不敢称世界一流。潘公凯说:“什么是一流?不是自己拍拍脑袋说了就算,也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人说了就算,要全世界权威人士说了才算。”想称一流就要跟世界一流的美术学院做一个对比。国际上对美术学院的评价是有一些普遍性标准的,必须要达到一些公认的标准,人家才能说好。

在潘公凯看来,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美术观念已经在世界上落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美术概念中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现代设计成为美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设计内涵丰富,与世界近代工业、科技、时尚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日新月异。而此时的中国也进入了她的50年代,中国美术完全没有受到西方美术这个变革的影响,仍然守着‘小美术’的观念。”

事实上,20世纪30年代左右,中国最著名的两所美术学院(北平艺专和杭州艺专)提倡的也都是“大美术”观念,在这两所学校不仅有传统概念的美术课程,还有音乐、建筑、设计和图案等教学内容。然而到了50年代的中央美院,却只剩下“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这五个系了,再加一点史论,这就是那个时候中国人所认同的美术概念,用我们现在的观点看就是“小美术”。

在经历了与世界美术界半个世纪的脱节后,中国美术界终于在改革开放后重新放眼世界。一些率先走出国门的美术工作者惊奇地发现,原来国外美术教育已经是这个样子了,跟我们完全不同。“美术就是画画”的观念在美术院校中的师生头脑中开始动摇。在这方面中国美院也是走在最前面的。

潘公凯的“大美术”改革,从他1996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原名浙江美术学院即杭洲艺专)院长时就已经开始。潘公凯在中国美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工艺美术系改为三个现代设计系:第一个系叫视觉传达设计系,当时在国内第一次用这个名词,很多人觉得不好理解,今天大家都知道视觉传达设计,其实就是广告设计;第二个系是染织与服装设计系,主要是与服装和面料相关的各种设计;第三个系是工业设计系,从日常的电饭煲、电水壶一类的小家电到自行车、汽车、飞机等工业产品都包含在内。

2001年,进入中央美院担任院长后的潘公凯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做大做强设计系。设计系发展成为两个设计学院(设计学院和城市设计学院),再新成立一个建筑学院。这个改革可以称得上美术教育界的大教改,从根本上把“小美术”变革为“大美术”。现在,传统的“小美术”专业学生在整个中央美院只占1/3,设计和建筑类专业学生占了2/3。

潘公凯的“大美术”改革使得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有了接近世界一流的可能,因为我们有了可以和国际著名美术学院比较的学科了。“以前,你连设计专业都没有,或者跟别人的概念不一样,怎么跟人家比较?现在,你至少可以跟人家比,只是水平高低的问题。”

潘公凯说:“中央美术学院在这10年当中的变化,总体来说就是一句话——从中国第一,走向了世界一流。原来中央美院在中国一直是第一,但是世界上第几呢?排都没法排,是未知数,因为它不好比较,专业结构不一样,学科不一样。等于拿我们的武术和西方的拳击去比,那就不好比。到底是李小龙好,还是泰森好,这个就说不清楚,游戏规则不一样。所以我们首先游戏规则要接上轨。”

改革后的中央美院在世界美术界地位如何?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去年初步揭晓。2009年,中央美院的设计学院被国际上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机构(美国《商业周刊》)评为30所世界一流的设计院之一(整个中国共有3所,除中央美院外,还有台湾地区1所,香港地区1所)。

全世界有几千所设计学院,中国大陆入选的只有中央美院的设计学院一家。潘公凯说:“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件事,等评完结果出来好几个月以后,才知道这个消息。”世界一流不是吹的,更不是自封的,而是你我他师生奋斗出来的。

中央美院芝加哥美院共同引领世界美术高等教育的潮流

其实在这次国际评选的前一年,中央美院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纽约时报》上一篇《艺术家的共和国》的文章,用整版的篇幅介绍了中央美院。《纽约时报》如此深入全面地介绍一所中国大学,这还是第一次。该报非常客观地报道了中央美院,同样,这次报道刊登之后,潘公凯才知道《纽约时报》的记者曾经来过院里采访,而且是暗访,所以应该说是客观的报导。

今年10月,一个汇集了众多国际知名美术学院校长的高峰论坛在中央美院成功举行,但相关报道却没有占据主流媒体相应的位置。潘院长介绍说:“我们是关起门来开小会,不希望报道。全世界一流的美术学院校长一起开会,大家讨论世界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很多观点都是前瞻性和探索性的,我们都认为把未来的事情,做扎实更重要。”

校长们关起门来开会,会场上没有学生,也没有政府官员,只讨论问题,不做秀。只有在这样的会上,每个人的发言才尽可能真实、客观。正是在这个会上,潘公凯亲耳听到了国际知名美术学院校长们对中央美院的评价。“校长们对中央美术学院的评价之高,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这么说。”

在这次会上,潘公凯不止一次听到发达国家同行们,说“中央美院是世界上独立美术学院的引领性学院”这样的评价。说一个中国的学校是引领性的,这在21世纪中国教育界大概绝无仅有。“说实在的连有关政府部门也不知道,我们中国有一所学校在世界上已经有这么高的地位了。在中央美院,国外的校长们都变得非常谦虚,说我们美院做得太好了。”

世界上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之一的芝加哥美术学院院长托尼也来了。他是美国独立美术学院院长联盟主席,被称为管院长的院长,还曾当过美国和英国最重要的三所美术学院的院长,两个最知名的博物馆馆长,而且被聘为美国总统艺术顾问,是世界公认的美术教育界权威。

会上,潘公凯与托尼共同完成了国际美术界的一次创举。由两人共同发起成立国际独立美术和设计学院校长“合作网络”的倡议,得到了与会10余位校长的一致拥护,大家都签字赞同,并推举中央美术学院与芝加哥美术学院共同承担“合作网络”的组建工作。合作网络未来还将成立常设组织,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各设一个秘书处。

潘公凯感慨道:“我们现在讨论的,已不是如何成为世界一流的问题,而是真正开始引领潮流,我估计全中国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中央美院。”

学生满意度居高不下是培养国家有用人才的沃土

新浪网和《财富》杂志有一个每年都做的学生满意度测评,对中国100所知名高校进行学生满意度测评。这是一个民间的,完全匿名的一个评价,但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这个评价当中,中央美术学院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中央美院更是当选全国冠军,将其他所有名校甩在了身后。

中央美院如何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满意?潘公凯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美术学院给学生学习提供最好的国际化知识平台,给学生的创意提供最好的学习氛围。学术自由的气氛,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质量一贯的严格要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引以为豪。

在教育部所做的官方评价体系里,中央美院同样成绩卓着。潘公凯说:“前几年我们学校完成了本科教学评估,这个教学评估,虽然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但它至少可以反应出一部分的情况。中央美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所19个大项全部是A的高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院在教学方面的水准。”

中央美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频繁程度,在全国高校中同样突出。学校总共有300多名教师,每年到学校来讲座和上课的外籍教师也达到了300人次。中央美院的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世界上最新鲜的信息。潘公凯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我们的学生在中央美院读书,也跟在美国或欧洲著名的美术学院读书一样。

难怪《纽约时报》记者深入中央美院师生中暗访,用整版篇幅报导中央美院时,用“艺术家的共和国”做文章标题,其意深远凸出明了。

作为中国最高美术学府,中央美院通过招标竞争几乎参与了中国近几年所有的国家盛事,让学校师生受益匪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央美院承担了奥运项目中大约80%的视觉传达和视觉形象设计工作。

北京奥运的工作从2005年开始做,到2008年,到奥运会后半段的时候,上海世博会的工作又启动了。潘公凯说:“这时候,我们的两个设计学院就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个设计学院继续做奥运会的工作,另一个设计学院开始做上海世博会。中央美院不仅是参与了这两个国家大项目,而且在这两个大项目中完全是主导力量。我们在世博会耗费最多精力去做的是中国国家馆,中央美术学院是主创设计团队,我本人是中国国家馆展示总设计师。”

潘公凯介绍说,中央美院的国家馆世博展陈创作团队大约有30多人在上海,还有十几个人在北京,所以他这位总设计师只能京沪两边跑。几乎每星期都要往返,有时候一星期往返两次。潘公凯说:“设计国家馆最大的压力就是时间太紧张了,因为当时只有两个月时间,任务已经非常急,为了尽可能将主题内容表达得确切、完美,一直处于拼命赶,拼命赶的状态,只能不停地加班,一天当成两天干!”

潘公凯回忆说:“上海世博会攻坚战是如何把中国5千年文化,浓缩成五个一的中国智慧。即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展示方案如何紧扣”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潘公凯设计团队在展示方面,以”寻觅“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3个展区组成。

展示方案经过的大小修改已经多到记不清了,因为大家都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所以才会不断地想出新的主意、新的点子,可能老的主意还没做出来,新的点子已经来了。这样的话,就经常会处于赶工的状态,一直在赶工。

”好在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两个月后中国国家馆的展示方式如愿获得有关部门的肯定通过,潘公凯带领中央美院打赢了这场世博攻坚战。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己成为中央美院,更准确地说是艺术家潘公凯的一件艺术作品。

“做好中央美院”是艺术家一种职业责任

潘公凯生于1947年,当时其父亲潘天寿年届五十,老来得子。其父继林凤眠大师之后担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潘公凯从小在美术学院的院子中长大,虽然耳濡目染,他却对数理化情有独钟。

潘公凯回忆说:“考高中时我本来想选理科,因为我理科成绩很好,但我的美术老师觉得我画画有天分,就自作主张替我报名参加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附中的入学考试,结果我考了第一名,就去附中了。”

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潘公凯说,最重要的一条是他对于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责任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事业心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我父亲在这个方面特别典型。他的身世完全是史诗式的,他跟单纯的艺术家不一样,单纯的艺术家就是一个画画的人,其他什么都不用理会。而我父亲是20世纪典型的在儒家学说和近代西学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现代知识分子。”

潘公凯说,父亲在浙江第一师范的时候读的是康德、黑格尔,数学等自然科学他也都学过,从第一师范毕业以后,在中学里面教数学和语文。父亲是受过系统现代知识教育的人。他的老师刘大白、李叔同(泓一法师)等人都是中国一流的文人、知识分子。因此他受的教育非常全面,思维方法和知识结构也很全面。潘天寿对于中华民族艺术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现在没有很好地宣传。我在这方面受到他很深的影响。“

潘天寿是潘公凯的父亲,却从来没有教过他画一只虫、一朵花或是一棵树。而他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他觉得手把手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他认为根本没有必要。

潘公凯对于美术教育,同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很推崇民国时蔡元培担任大学院院长时期的中国美术教育。”杭州艺专建校的时候不叫杭州艺专,叫国立艺术院,因此她的地位很高。而且不仅是教育机构,同时也是研究机构,招收大学本专科生的同时还招收研究生。

这是蔡元培先生定下来的体制,他当时是大学院院长,相当于高等教育部部长。蔡元培认为艺术教育要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杭州建立了国立艺术院。但是这个学校成立不久以后,蔡元培先生不担任大学院院长了,继任者就把国立艺术院改名为杭州艺专。地位降下来了,研究生也不招了。“

潘公凯认为,中央美院这样的国家级艺术学院,应该作为精英文化的一个集中传承而存在,她不是中等的美术教育,也不是普及的美术教育,它就是高等教育,就要培养美术方面的精英。如果把高等美术教育弄得很低,高等教育也高不起来了。

不同的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应该有所区分,比如说二流的美术学校,或者是一般师范学校的美术系,应该主要去做普及美术的工作,它本身就不是培养大师的地方,它也不是培养大画家的地方。但是全国著名的,最好的美术学院,就应该培养最好的艺术家,最好的艺术大师。解放前杭州艺专培养出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李可染;北平艺专培养出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等艺术大师。中央美院一定会承前启后,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大师。

潘公凯简介

著名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47年生于杭州。家学渊源,父亲为中国画大家潘天寿。文革期间在贫困的浙南山区工作生活,编写过中小学美术教材,画过卫生防疫知识宣传画。1979年调回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担任素描与中国画论教职;1986年任浙江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1987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1992年辞去系主任职务赴美国伯克利大学东亚研究所作访问学者,考察美国当代艺术;1994年回国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学部主任。

1996年由文化部任命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由教育部调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在十五年的校长生涯中,使这两所中国最重要的美术学院迅速发展为世界一流的美术学院。

八十年代以来,潘公凯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两端深入“的学术主张,在中国美术界有重要影响。同时,其水墨作品深沉雄阔,曾在纽约、旧金山、东京、巴黎、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论着有《中国绘画史》、《限制与拓展》、《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潘天寿评传》等。主编有《现代设计大系》、《潘天寿书画集》、《中国美术60年》、《潘天寿全集》等大型画册丛书,其中《现代设计大系》、《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

近几年主持《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学术课题的研究和撰写。曾被授予旧金山美术学院荣誉博士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荣誉博士。1991年被评为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2010年担任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总策划与总设计师。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副院长,欧美同学会海归美协主席,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评审委员,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