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虹教授
2007年教师节,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虹教授荣获“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国家教学名师,这对一名教师来讲,是一个无上光荣的称号,同时,他也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成虹教授于1982年大学毕业就站在学校的三尺讲台上一干就是29个春秋,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他的人生和事业平凡而真实、坚实而有力,让人感佩至深;他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不懈追求与探索,谱写了人生的精彩篇章。
成教授说:“当一名教师就要做一名好教师,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校,对得起社会和国家,这是我的心里话。
”对待工作他全身心地投人,在学校里他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领头人,带领年轻人脚踏实地地干事业;在图书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当前他从事的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信息,忙着“充电”;生活中他朴实无华,简单自然,这使得他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一心一意做学问。
他说自己是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人,这种传统教育就是爱岗敬业,奋发进取,有责任感,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他正是深受这种传统教育的影响并践行这种教育的精神,才契合了我们心目中的“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使之成为师者楷模。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让他在充实的工作中感受快乐。
成虹教授常说:“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的一生,把课上好,这是我们的天职。”在他看来,教师是一个无比神圣的职业,崇高的使命感使他二十九年如一日,在教书育人的园地里辛勤耕耘。每年他都坚持担任毕业班专业课的主讲教师,并负责毕业班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按常理对这些他早已是“轻车熟路”了,但他依然坚持查阅专业最新的信息,到企业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在专业上的应用,结合工厂生产第一线的生产案例向学生们传道释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常对青年教师说:“一门课你可能要讲许多遍,可对于学生来说,他一生可能只听这一遍。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切忌乐熟守常。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学生才会尊敬你、爱戴你、信賴你,听你的话,你的教书育人工作才会效果显著。”
“我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带产品到课堂上去,关于模具设计与制造这门课,纯粹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理解实为困难。”成教授说。于是,他带领他的团队将课件做成动画,把“静”的变成“动″的。为此,他还花了不少的心思。他上的课程,在他的主持下,该课程2005年被评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生们对成老师上课的评价是“他性格温和,讲课却并不死板。他讲课生动直观,站在讲台上的他经常是激情澎湃,我们对他的回报就是在学期的评教中给他最高分,因为他讲授的这门课太好了。”
成教授带了25届毕业生,他跟每一届毕业生都有约在先。毕业后,来成都看望老师,最好的“礼品”就是带上你工作后的设计和制造的“作品”。这些各类零模塑制件配件,他都把他们当做教学中的宝贝,分析这些产品的工艺特点和设计特点,并记录下来充实到自己的教案中,再将实物带到课堂上去给学生展示和分析。他把收集来的东西存放在陈列室,作为大家共同使用的教具。
作为学校拳头专业模具专业的带头人,成虹受命进行教改实践。从1994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教学改革开始,为了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办成与市场接轨的高工专应用型专业。成虹带领他的团队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上下工夫,把教学内容中与专科层次培养目标不一致的学科性的东西去掉,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师队伍等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改革。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过去的教学实习都是到企业和生产单位,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服从生产需要,总是处在被动状态。
多年带学生实习他深刻体会到,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建立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那段时间,成老师经常带领专业课教师一起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调研,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及实训项目的设备配置、选型等。
他主持整合了机械系分散的各课程实验室,电加工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验室、模具拆装分析实验室、冲压塑压实验室,建立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
教学改革前后经历了7年的辛勤探索,2001年模具专业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工程专科“国家级示范专业”。同时,该教学成果获得了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了进一步将教学改革成果深化,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2004年在学校的支持下与成都尚明工业公司合作,建立起集生产工厂与大学课堂一体化的校内“教学工厂”——模具技术中心。中心由学校投入设备、厂房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无形资产,企业提供定型的模具产品、市场、并负责工厂的经营管理。
学生在这一企业内生产实习。这一“合作”项目,把真实生产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把学校教育与学生技能的训练在此实现了“无缝衔接”,企业和学校实现了双赢。
为让学生在校内接触更多的模具实物,成虹教授带领模具教学团队的教师,深入到许多企业收集了大量的模具和模塑产品,将学校原来的模具陈列室建设成了全国唯一、具有鲜明特色,集教学、科研、展示和模具技术知识普及的专业技术的科技馆。该馆对模具专业的实践教学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模具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成虹教授不仅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探索,而且为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上也积极投入精力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他花心思帮助团队的青年教师制定了职业成长规划,他指导的4名青年教师,要求他们每学期要有明确的学习进修计划,定期到教室听青年教师上课,下课后及时给出改进意见。
成虹教授自己有五年的企业经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他还经常利用假日到企业实践,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对团队的青年教师也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帮助他们实践能力的提高。
他提出了“听、说、动、助、研”(全程听课、重点说课、下厂动手实践、教学先当助教、参与科学研究)的新教师培养模式。近年来指导培养的新教师现已经成为教学骨干,一人已获得硕士学位,一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青年教师都说:“成老师很耐心,很细心,无论问他什么问题,他从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而总是事无巨细地一一解答,学习中他总是鼓励我们动手尝试,要把所学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哪天情绪不太好,但只要看到成老师,自己就不敢懈怠了。我们总是身不由己地被他带动着、旋转着、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近年来,他带领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共共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两门,他主持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模具制造工艺与实训》课程,2009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在教材建设方面,主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5本,其中《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连续被列为“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教材中,将多年收集的多工位精密级进模的内容首先较全面的编入教材,推动了冲压模具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该教材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教材。
同时,他主持撰写了冲压模具设计师手册,为模具行业从事冲压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设计资料,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与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成虹教授主持研究6项省级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三十多篇,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三项。他针对四川及成都模具工业的发展撰写了“服务主导产业做强四川模具的思路与对策”,“成都市模具市场发展的研究和对策”等报告,在模具行业协会中与企业进行研讨积极地参与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给四川的模具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和教育培训,为推进四川“两个加快”争作贡献。
他不仅自己积极做好科研工作,而且为他的教学团队搭建科研平台,成功申报省高校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奔走于校企之间争取到了企业100万圆的科研资助,为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电子高专模具专业教学团队在成虹教授的带领下,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的培养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多名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成虹教授关爱学生,在课堂上他是严师;在课外,他是朋友;在生活及政治上,他是前辈。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业外,关心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就业。在他任教的班上,学生有什么思想问题,都会找他聊一聊,就业上有什么想法,就请成老师给与指导,他不遗余力地深入企业,让企业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学生,推荐学生的就业。学生们深深眷恋着他,每到教师节、春节都会接到许多学生的电话。他朴实无华的、充满激情和爱心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他的同事们,他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