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路遥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中国作家路遥小说作品)

2017-1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黑非洲"那几个人,但他学习刻苦,心怀远大的理想.在高中毕业时同田晓霞的一次临别聚会上,他说他绝对不会变成那种什么"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几个褡裢,在石圪节上瞅

黑非洲”那几个人,但他学习刻苦,心怀远大的理想。在高中毕业时同田晓霞的一次临别聚会上,他说他绝对不会变成那种什么“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几个褡裢,在石圪节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田晓霞虽是调侃之言,却的确说到了孙少平的心理深处,他惟恐他自己会被农村的那种传统的意识淹没,而决定离开家乡到社会上去独自奋斗。

他坦然面对人生,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当揽工汉还是当煤矿工人,他都是由于劳动而受到尊重也树立了他的信心。

当他揽工为别人当小工背石头时,刚刚走出学校的他虽然背上伤痕累累却没有叫喊一声。当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矿的矿工去领工资,却连当月的生活费都不足用时,他真正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

同时他又具有现代意识,时时不忘学习,能文能武,也使他赢得了爱情,田晓霞不顾忌他的生活环境、工作事业方面与自己的巨大差异而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掏煤的男人”。

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然而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尽管他一直致力于改变自己内心中作为一个农民的意识渴望超脱现实,但是总难以摆脱行为、思考都受到作为农民的身份限制,但是生活行事中却总受到身为农民的意识所影响,并自称是“以现实出发的哲学”。

作者结局写到原本渴望改变现状、有着远大抱负,并努力为之奋斗拼搏的孙少平,不知何时起变成了一个安于现状的煤矿工人,也许作者这样的安排更能体现“平凡”一词,从而达到全书的宗旨---平凡!

对苦难劳动的眷恋:

少平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去干纯粹的在外人眼里可能低下的体力劳动呢,并且还表现得不亦乐乎?开始甚至还得掩饰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以便能够“入”这个门槛。这在社会中显得有些异样。在我看来,少平的这一举动,是源自他的农民情节。

少平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少平清楚明白体力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也知道他们的社会地位。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作为一个被农民父亲含辛茹苦用汗水浇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他对劳动者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尊重,这种尊重既有对劳动本身的尊重,同时也包含了少平对父亲,像父亲一样的劳动者的爱与尊重。

他对体力劳动的无端渴望正是他对父亲的尊重与爱,对劳动热爱的体现。这种尊重与爱甚至植根于他的骨髓,以至于他必须投身到体力劳动中来让这种爱得到依靠。

他在体力劳动中感受着父亲一样劳动者经历着的艰辛与坚韧品质,并因为分享了他们的艰辛而感到精神上的快乐。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开卷所说“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体现出的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在孙少平身上以一种欲挣脱而不得分离的形式来寄托。

孙少安负重前行的跋涉者

本书中,孙少安是背负最沉重包袱的人,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

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骚情”其女田润叶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陷孙少安于困境。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

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

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例如他初次见到田福军时一番“让农民撒手干想干的事,上面不要老指手画脚”的言论,其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他在文革末期搞的“生产承包责任组”,其内容已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差无几。

田晓霞男性的精神导师

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男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孙田两人初次见面时的田晓霞自信、热情、主动,而孙少平在这样一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变得像“农民一样笨拙”。

孙少平此时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开发,而使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绽放夺目光芒的,正是田晓霞。 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孙少平已开始自觉接受田晓霞的指教,而田晓霞则慧眼独具地发现孙少平与众不同的“气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大学后的一段时间田晓霞与孙少平联系间断,当再次在黄原的电影院见到孙少平后她为孙少平的改变而深深吸引,自此两人关系更加亲近。“后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加深了。但她(晓霞)和他(少平)在黄原相见之前,这种关系仅仅在同学之外另多了一种友谊的成份。

在他们的年龄,这种关系是正常的,只是稍稍有些不平常罢了。”最后两人相爱,并在黄原的古塔山上模仿《热尼亚鲁勉采娃》定下了“两年之约”,大学毕业后晓霞去了省报工作(与去大牙湾煤矿做矿工的孙少平分隔两地),2年的异地之恋并没有减弱她对少平的爱。

然而“这个姑娘的冒险精神闻名全报社”,在陕南的洪灾中为了救一个落水小女孩“她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在“两年之约”的前夕戏剧性的发生了如《热尼亚鲁勉采娃》一样的结局。

可怜可爱拥有无限活力、超脱现实的梦想与爱情,并为之拼搏奋斗了一生的田晓霞,最终没能得到自己企盼的幸福(尽管幸福已经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