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曙光出生 饶曙光:中国电影资本并购好莱坞事件不等于文化输出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0日讯(记者刘晨)在过去的一两年,万达收购美国AMC院线,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好莱坞梦工厂在上海合建东方梦工厂,小马奔腾收购美国顶级特效公司数字王国,TCL[微博]冠名好莱坞中国大剧院,一系列中国企业并购好莱坞公司资产的事件,表现出中国资本在海外电影业发展的强劲态势。
有人提出,中国资本是否已经“逆袭”好莱坞?为此,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提出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的观点虽为时尚早,但并不是空谈。中国电影人也必须看到国产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差距。
并购事件≠文化输出
饶曙光表示,现在整个电影生产处在国际化的语境当中。在这样的语境中,整个产业链条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本的相互投资相互融合,也是步入国际化一个途径。其实这种资本相互投资和融合的现象在国际电影界并不算新闻,只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正在逐步发展,所以备受关注。
中国电影市场的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饶曙光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有更多在技术层面的支持,发行创意层面的创新,以及联手其他层面的公司来进行技术更新和系统的升级换代。
这样才能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从而更好进行国际化交流和传播。这表面上是一个资本运作的层面,但实际上都是鉴于全球化国际化的大合作、大制作的反映。
饶曙光明确指出:“这样的并购事件还谈不上文化输出,这只是借用国际平台的制作方式,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铺路,而现阶段也正处在一个铺路合作基本建设的过程。只有铺路建设顺利完成,形成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化的有效渠道以后,中国电影才能有效传播,这样才能称得上文化输出。”
“中国电影走出去”要形成文化传播的战略
饶曙光提出,之前中国电影人设计的“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思想,只是停留在战术层面和企业层面,并没有上升到战略性的层面。国内电影产出以30%以上的数字在增长,但近两年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比率却在下降。这足以说明中国电影过去还只是停留在战术层面和技术性层面的去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这样的战略方案是不能适应新的国际化的语境的。
饶曙光表示,当观念上升到战略性的层面之后,国家就要形成一个文化传播的战略。在这个战略当中,中国电影人要逐步提升。第一,要从内容层面、内容生产层面提高生产制作的国际化。第二,要从渠道层面购买一些发行公司和影院,让电影输出有一个渠道。
第三,中国电影人需要调整思维方式,在国际化大战略的背景下,做好基础性的工作。这包括海外市场的调研,海外观众口味的调研,然后按照海外观众市场需求,来制作产品。第四,电影传播和“走出去”战略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传播。这不仅需要电影行业的壮大,还需要整个国家文化战略的安全保障。在各个方位的文化战略安排妥当之后,中国电影走出去才可能有效实施。
中国电影人的两大任务
第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力,尤其是要实现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要保持在一定的市场份额。中国电影人必须要生产有观众有市场的电影,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够占领全球市场,就是因为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层面、叙述和故事层面和演员层面都是符合市场要求的。中国电影要想占领市场也必须在这方面努力。中国电影人做有市场的电影就要更多的跟好莱坞借鉴与学习。
第二,中国电影还担负着国家形象和完善自身艺术品质的要求。这要求中国电影必须从艺术层面来提升电影艺术品质。这两个方面需要两手抓、两手硬且两手都要强化。欧洲很多艺术电影与世界探索性的电影的创新的潮流必须跟进,从而提升中国电影整体品质,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是一个全方位的发展。
如果单纯的借鉴模仿好莱坞,那么中国电影出路和空间会非常有限。如果中国电影只重视市场而忽视艺术品质的话,中国电影不会走得太远,也难以获得世界性的认同,如果这个电影不能获得世界性的认同,那么它就不可能称得上是一个电影强国。
国产电影要走的路还很长
饶曙光表示,国产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差距很大。近两年的国产电影与当下观众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所以它赢得了相当多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电影的质量和艺术品质有根本性的提升。中国电影跟美国电影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短板,票房的暂时胜利并不容中国电影界有丝毫的乐观。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短板不是只在一个层面,中国电影要真正能够在市场层面与好莱坞竞争,同时也在艺术层面呈现中国电影的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饶曙光说:“现在有很多关于中国电影的新闻报道,有的过度的乐观,有的对中国电影进行全方位的否定。这都不是对中国电影发展科学的态度,中国电影人要非常清醒的认识,我们跟美国电影巨大的差距。”